第461章 朕不给,你不能抢!
    “先祖,难道您早就知道,世上无仙?”

    陆鸣强压住心中的震惊,看向汉武帝。

    只有这,才能解释汉武帝为什么会这么平静!

    汉武帝摇了摇头:“朕若是早知道,就不会再问你了。”

    “李少君、少翁、栾大……朕当年,信了许多方士,都认为他们能得长生之术。

    甚至连李少君死了,朕都认为他是化仙而去。”

    “直到你来之前,朕依然相信,这个世间有仙……”

    汉武帝踱步,走到了汉宫的露台外面,踏上了观星台。

    陆鸣紧随其后,抬头,看了一眼天空。

    天上繁星点点,偶有几朵乌云点缀,四周微风习习,荡漾着汉武帝的黑红龙袍。

    汉武帝注视着夜空,怅然道:

    “但是现在,朕不信了。

    朕受了太多的蒙骗,方士骗朕,臣子骗朕,好像所有的人,都在把朕当成傻子!”

    “这世间,若真的有仙,他们怎会允许朕犯如此大的错误,怎会看着百姓如此受苦?!”

    “可是,朕,又希望这世上有仙!”

    汉武帝背对着陆鸣,直面星空,目光闪烁:

    “若是世上有仙,朕就可以为自己寻得长生之道,如此一来,纵然太子身死,朕也可以让大汉江山,实现平稳之过渡。”

    “若是朕罪孽深重,仙人不愿意让朕长生,那复活朕的据儿,也可保我江山无虞,子民无恙。”

    话到此时,汉武帝嘴角扬起了一丝了笑意:

    “据儿啊,朕的据儿……

    朕一直以为,他太过仁善懦弱,根本不像是朕的儿子,生怕自己百年之后,他无法掌控朝中错综复杂的势力,会被卫氏掣肘。

    谁能想到,他居然敢一剑杀了江充!”

    汉武帝转过身来,看着陆鸣说道:

    “后世啊,你知道,当朕听到,他杀了江充时,是何等的欣慰么?”

    陆鸣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汉武帝。

    这位曾经在历史上,无数次说过‘子不类父’的皇帝,终于在谈及儿子时,双眼都在放光。

    这个时候,他需要的,不是自己的回答。

    “朕的儿子,他不是个窝囊废,更不是扶苏那种墨守成规之辈,他到底流着刘家人的血脉,不会任任何人宰割!”

    “从那时起,朕就意识到了,朕小看了这个儿子,朕想要把天下交给他……

    可是,朕居然听说,他要反朕!

    这天下,朕愿意给,那就是他的。

    朕要是还没给,他就不能抢!”

    说到这时,汉武帝眼中明显流露出怒火。

    他到底是一代大帝,怎么可能让自己的皇位是被抢走,那位千秋史书会如何记载?

    可下一秒,他却更加神伤。

    “可这也怪朕,怪朕当时怒气冲天,只听了苏文的一家之言,还听不进百官的意见,才酿成了太子的冤案!”

    “若是朕,能够广开言路,多加了解,明白太子的苦衷,事情便不会到如此局面!”

    “最终,还是壶关三老令狐茂的话,点醒了朕……”

    汉武帝望向天空,仿佛回到了几天之前,看到壶关三老奏折的时候。

    而与此同时,陆鸣心念一动,让现代的观众们,也都看到了这份奏折的白话文版本。

    他认为,后世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有必要一观——

    【我听说:

    父亲就好比是天,母亲就好比是地,儿子就好比是天地间的万物,所以只有上天平静,大地安然,万物才能茂盛;

    只有父慈,母爱,儿子才能孝顺。

    如今皇太子本是汉朝的合法继承人,将承继万世大业,执行祖宗的重托,论关系,又是皇上的嫡长子。

    江充本为一介平民,不过是个市井中的奴才罢了!

    陛下却对他尊显重用,让他挟至尊之命来迫害皇太子,纠集一批奸邪小人,对皇太子进行欺诈栽赃、逼迫陷害,使陛下与太子的父子至亲关系隔塞不通。

    太子进,则不能面见皇上,退,则被乱臣的陷害困扰,独自蒙冤,无处申诉,忍不住忿恨的心情,起而杀死江充,却又害怕皇上降罪,被迫逃亡……

    太子作为陛下的儿子,盗用父亲的军队,不过是为了救难,使自己免遭别人的陷害罢了,臣认为并非有什么险恶的用心。

    《诗经》上说:‘绿蝇往来落篱笆,谦谦君子不信谗。否则谗言无休止,天下必然出大乱。’

    以往,江充曾以谗言害死赵太子,天下人无不知晓。

    而今陛下不加调查,就过分地责备太子,发雷霆之怒,征调大军追捕太子,还命丞相亲自指挥,致使智慧之人不敢进言,善辩之士难以张口,我心中实在感到痛惜。

    希望陛下放宽心怀,平心静气,不要苛求自己的亲人,不要对太子的错误耿耿于怀,立即结束对太子的征讨,不要让太子长期逃亡在外!

    我以对陛下的一片忠心,随时准备献出我短暂的性命,待罪于建章宫外。】

    镜像之上,出现了一个正在建章宫外,俯首而拜的老人。

    在汉武帝最疯狂的一段时期,上书这样的谏言,可谓赌上了九族的脑袋。

    但他,依然站在了这里,期待着大汉百姓的皇,能够醒悟过来!

    烈日之下的他,一言不发,始终注视着宫殿。

    观众们看着这一幕,心中忍不住敬佩起来。

    令狐茂,一个在五千年历史上,籍籍无名,一个不在官场之上,没有必要为江山社稷负责的人,却顶在了风口浪尖之上,去劝谏他们的皇。

    历史上,又有多少,这样的人呢?

    而此时,让现代观众更加感到共鸣的,还有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