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山上山下
    男子看着有三十多岁,穿着蓝袍,身上瘦,脸也瘦,感情很强烈。

    云章搭理他:“你意思是我演戏,给你看,你配?”

    男子盯着她,不怕,坚持喊道:“反正不可能!”

    云章发话:“把他拉去做实验,浪费了那么多粮食总得有点用。”

    虎贲卫帮医官抓了。要试药什么的,让老百姓来会耽误他们干活,这是废物利用。

    男子忙喊道:“你们凭什么?你们强盗吗?”他张着嘴喊不出来了。

    村里一个小子教训道:“张嘴就胡说八道,你就是欠收拾!被银环蛇咬了,他不是说过用药了吗?自己孤陋寡闻,非要去怀疑这个那个。不懂的要自己去学!屁本事没有还当自己多能耐!”

    又一个男子比较客气的说道:“一百多里路这么跑过来?”

    又一个村夫抢着说道:“啊!天玺十九年我们一块去北边,他们兄弟两个就很能跑,这是救命,不得跑快点?”

    小吏说话慢一步,给作证:“是能跑啊,以前住在山上,每天在山里跑,这不是救命吗?他们山民都是有些土方的。而且在山里种药材,姑娘让我们学,又给我们教。”

    又一个这边的老农说话:“那么多被蚂蟥咬的,演戏都拉不来那么多人,长眼睛就能看到。姑娘治蚂蟥都忙不过来,还演这个?有你们那么闲?”老农非常生气,指着那些跑到这儿的人教训道,“姑娘连着两个晚上没睡觉,你们以为很容易?你们的命贵,姑娘的命就不贵?还有那被蚂蟥咬的,姑娘都想办法了,你就那么急?急你自己想办法去!没人欠你!”

    一个村妇说道:“姑娘又不图名不图利,演这干嘛?都想把狗屠干净了,还用费劲演给你们看?脑子是个好东西!一群没脑子的东西!”

    没脑子的东西是不会听的。

    一些人不看他们,看被毒蛇咬的一家人。

    老汉已经缓过来,几个儿子侄子也缓过来了,感觉就不太一样。

    老汉身上穿着竖褐,补丁摞补丁,身上滚了一点泥,看着还是干净的,不是那种长时间不洗不换发臭的。几个儿子侄子都是十几岁二十几岁,都是一样的精瘦,显出一种骨鲠。

    能跑这一路的,叫人肃然起敬。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跑丢了一只草鞋,脚底不停的流血。这少年看着要白净一些,另一只草鞋也破了,脚底也在流血,他咬着嘴唇忍着。

    几个郎中让他坐在地上,给他把脚收拾干净,上了药,止血的效果极好。

    最大的一个侄子快三十岁了,有点胡子,很成熟稳重的解释道:“我爹走得早,我们兄弟是叔父养大的。我爹当年也是被蛇咬了。听说姑娘在这儿,我们就想试试。”

    一家人跪下给姑娘磕头。

    云章说道:“不用。”

    云家和高昌县有点不一样的关系。之前老爷子是高昌伯,现在云二老爷是高昌伯。

    老汉知道云家人的脾气,没搞虚的,就和姑娘说实话:“山里有一株药像灵药,我想再看看,什么时候能采挖?今天一早上山,离着还有些距离,那蛇挺大的,突然就咬我。”就有点委屈。

    云章也无语,真可能是灵药,被毒蛇盯上了。

    有人喊道:“姑娘不怕蛇吗?”

    云章应道:“蛇和蚂蟥比,我觉得蚂蟥一百分有九十九的可恨,蛇却只有二十分的可恨。很多蛇其实是怕人的,不会主动袭击人,草丛里的蛇可以惊走,人能和蛇相安无事。虽说有时候会看不清,一场误会却无法和解。但人经常活动的范围是有数的,不常去的地方要注意。再就是准备好药。”

    老汉应道:“确实。山上蛇多,但我们搬到山下,蛇就少了。”

    蚂蟥却在大家必须种的田里,大家在田里几乎没人没被蚂蟥咬过。

    云章说道:“蛇对人有伤害,蚂蟥对人也有伤害,没必要评出一个谁更好。但两者相差不小,就要区别对待。”

    一个老者挤过来,很有兴趣的问道:“听说高昌县现在很不一样了?”

    大侄子应道:“对,我们现在可好了。以前都知道我们穷,现在我们不穷了。路修好了,山上的人搬下来,方便。一些不愿搬的现在都准备搬。孩子在村里读书,老人在村里养老。我们在山上种药材,种各种树,因地制宜。以后会越来越好。”

    老者没明白,问仔细一点:“你们从山上搬到山下,山下的村子愿意吗?”

    大侄子应道:“当然愿意。这是重新规划的,一个村子从五十户变成一百户,也是有很多好处。他们以前没有田,现在每人能分到一些田,也并非都种田。像我家兄弟六个,我跟着叔父种药材,我三弟四弟在衙门做事,五弟读书,打算做个木工。我们家十几口人,一年收入也有百八十两银子。”

    老者说道:“你们又要在山上?”

    大侄子应道:“对。我们就和那些去衙门做事的差不多。忙的时候住在山上,不忙的时候早上上山晚上回家。我家搬到外边,离原来的家有三十多里,路上就得跑快点。”

    有人大声问道:“和去衙门一样?”

    大侄子说道:“那和去作坊做事一样。我们在山上也兼看山的,一年有二十两银子。把山看好了,就是巨大的财富。”

    老者有些难以理解:“也就是说,你们没事的话一天也要跑几十里?”

    大侄子应道:“很正常,住在山里的人都这样。在村里、种田的话跑的就少。在山上有时候是浪费工夫了,赚的少。现在我们把一些地方种树,平时不用去;有些地方种药材,就喜欢那样的环境;每年只管采收,平时看一看,就不那么浪费工夫。”

    老者好像明白了,思索道:“你们这样……”

    大侄子积极的说道:“我们还在想更多的办法,要让山更好,又能得到更多的收益。高昌县的茶也是不错的。”

    有人问道:“有云隐寺那么好吗?”

    村姑问候:“你们有那么好的人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