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 43 章
    《六国卑秦,天降大军》全本免费阅读

    战斗才开始没多久,齐兵的伤亡率就超出了田忌的预料。

    充斥在鼻翼间的浓重血腥味儿,耳边萦绕的呐喊声、怒吼声,戈矛刺入皮肉的声音,都令田忌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太强了。

    这支秦军,实在是太强了。

    田忌本以为,追击魏军的那路秦军已经足够强大,他没有料到,函谷关中,竟然还藏着一支如此强大的守军。

    看起来,田忌军与蒙骜军旗鼓相当,可实际上,齐军的伤亡却比这支秦军更多。

    再加上这时候,白起军已经暂时解除了来自魏军的威胁,有回过头来与蒙骜军一起夹击田忌军的迹象,田忌心中不免打起了退堂鼓。

    要是外围的盟友们靠谱,田忌不介意暂时做诱饵,引走秦军的目光,来为盟友们制造反攻的机会。

    可赵军现在正受到来自卫鞅军的攻击,自顾不暇。

    韩军已经退到了最外侧,似乎随时准备逃跑。

    至于魏军……对于齐军来说,最指望不上的就是魏军,恐怕魏军巴不得齐军与秦军两败俱伤。

    经过一番权衡,田忌趁着自己前后两路秦军的包围圈尚未形成,匆匆忙忙地带着自己带来的十万大军退出了战圈。

    好在蒙骜军以守护函谷关为己任,没有对着田忌军穷追猛打。他们见田忌军离开主战场后,也退到了函谷关前,继续守护这座险要的关隘。

    刚刚准备包田忌军饺子的白起军,终究对魏军的怨念更深一些。

    在田忌军不妨碍白起军的情况下,白起军重新将目标放回了魏军的身上。

    这一战,给韩军、赵军、魏军和齐军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白起盯上的人,就像是被死神扼住了咽喉。不断增加的伤亡人数,也让各军主将意识到了“人屠”这个绰号的涵义。

    白起就像是一柄人间凶器,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赵军看着白起军大战魏军的情形,一时看直了眼。

    正与赵军交锋的卫鞅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另外两路秦军都有了绝佳的表现,他们作为嬴渠梁麾下的军队,也不能给自家主君丢脸!

    卫鞅率领军队将赵军驱逐到距离魏军较远的地方,彻底断绝了赵军与魏军联合进攻秦军的可能。

    缩在远处的韩军见此情形,愈发不敢上前。

    还没有经历过申不害变法的韩军,实力是几国中最拉胯的,国力也同样好不到哪儿去。

    现在,就连强大的魏军和齐军都在秦军手中吃了大亏,他们韩军凑上前就是白给的。他们倒不如在一边旁观,尽可能地保存己身的实力。

    如果秦军、赵军和魏军三败俱伤,对于韩国而言,是最为有利的局面。正在浴血奋战的魏军和赵军注意到了摸鱼的韩军,一时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孙膑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皱起了眉。四国联军军心溃散,士气低迷。

    再这样下去,这次围攻秦国的行动必将以失败告终,而且无法取得任何战果。

    必须得做些什么了!

    孙膑准备出面劝说韩军从背后偷袭秦军,协助赵军——尽管三路秦军都气势骇人,孙膑仍然敏锐地察觉到,卫鞅所率领的那支秦军实战经验更少一些。

    比起凶残的白起军,卫鞅军似乎更容易对付一些。

    韩军与赵军联手,必然能让这支秦军吃个亏!

    孙膑知道,一名将领的带兵风格,短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

    白起军、蒙骜军与卫鞅军看似气势强盛,有诸多相似之处,实则是不同的。

    如果他所料不错,这三路秦军中,白起军和蒙骜军都是传闻中来自后世的秦军,唯有卫鞅所率领的这支秦军,是当今秦公手底下的军队。

    孙膑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卫鞅军身上。

    他明白,这支军队,才是秦国的根本。来自后世的秦军再强,终有一日是要回到他们自己原本的国家的。

    若是能重创这支秦军,这场战局,甚至是往后的天下格局,都能迎来转机!

    孙膑刚准备靠近韩军将领,就被提早守在一旁的王贲和蒙恬军发现了。

    他们迟迟没有在战场上露面,一是因为凭白起等人的能力足以应付面前的战况,二是因为他们从秦王政处,接到了一条极为重要的密令。

    王贲和蒙恬在确认了孙膑的身份后,迅速率领一支由小股人马组成的队伍,杀到了孙膑面前。

    “您就是大名鼎鼎的军师孙先生吧?我们王上十分仰慕您的才华,想要请您去秦宫做客。”

    王贲和蒙恬待孙膑礼貌而又客气,但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孙膑表明,孙膑没有说“不”的余地。

    “王上……来自后世的秦王么?”孙膑将眼前这两个人好生打量了一番,见他们都有大将之风,不由感慨道:“看样子,后世的秦国,当真人才济济。”

    “既然先生看出了这一点,何不入秦,为我秦国国君效力?”王贲和蒙恬傲然道:“往后,这天下,是我秦国的天下!”

    孙膑怔了怔。

    这两名来自后世的秦国将领,该是何等的自信,才能说出这番话来?

    后世,秦国强大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才能将天下视作囊中之物?

    在孙膑沉思期间,王贲与蒙恬并未开口,他们给与了这名兵家大才足够的尊敬。

    孙膑最为出名的,除了“桂陵之战”(“围魏救赵”由此战而来)与“马陵之战”这两场奠定齐国霸业的战役,便是一场比赛。

    他为田忌出谋划策,利用下等马与齐威王的上等马对战,而后又利用上等马战胜了齐威王的中等马,利用中等马战胜了齐威王的下等马。

    孙膑的这一策略,充分表明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该如何扬长避短。同时,也表明了在敌我实力差距不那么悬殊的情况下,恰当的策略能够起到多么大的作用。

    假使对战双方的实力差距过于悬殊——己方最精锐的士兵,也战胜不了对面的普通士兵,那么,很多策略就难以奏效了。

    王贲和蒙恬熟读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等书都是他们的必读之作。

    除此之外,他们还详细地了解过与这些人有关的重要战役。

    时人兴许不了解孙膑的才干,他们眼见着齐威王居然如此重用一个残疾人,甚至还在嘀咕齐威王是不是昏了头,但王贲与蒙恬绝对不会轻视孙膑的能耐。

    在王贲与蒙恬出发之前,秦王政曾向他们下达命令,如果孙膑在战场,务必要将孙膑“请”回秦国,王贲和蒙恬也丝毫不觉得自家君王是在小题大做。

    秦孝公手底下缺乏名将,他们要是能够将孙膑拐回秦国,可就为秦孝公解决了一大难题。退一万步说,像孙膑这样的将才,即使他不愿意为秦国所用,也不能让他继续为其他国家效力。

    孙膑看了看王贲和蒙恬,又看了看远处尚在作战的齐军:“现在,膑就在你们的掌控之中。即使膑说,膑不愿随你们入秦,你们只怕也不会答应吧?”

    “这是自然。先生果然是聪明人,像先生这样的大才,一定要留在秦地,我们王上才能安心。”

    这番话,既肯定了孙膑的才干,又表明了秦国国君对孙膑的势在必得。

    当初,孙膑被庞涓所害,一心想要在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同时,找庞涓报仇雪恨。在他看来,国力日益强盛的齐国就是他最好的选择。

    那时的孙膑,完全不曾考虑过秦国。他如何会知晓,在不久的将来,秦国竟能给六国带来这么大的威胁?

    蒙恬见孙膑对于入秦一事并不十分排斥,又道:“齐王能给予先生的,我秦国国君也同样能给予先生,先生何必执着于齐国?”

    “齐人毕竟对膑有救命之恩。”孙膑道。

    当初,孙膑初出茅庐,师兄庞涓已在魏国混出了名头。庞涓邀请他入魏为官,孙膑欣然同意。谁知,这竟是一个巨大的骗局。

    庞涓邀请孙膑入魏,并不是为了提携这个师弟,也不是为了让魏国变得强大起来。

    庞涓深知孙膑的才干远胜于自己,他怕孙膑有朝一日在魏惠王面前崭露头角,取代自己的地位,更怕孙膑去辅佐别的国君,与他所在的魏国为敌。于是,他决定对孙膑动手。

    孙膑一进入魏国,就被庞涓派来的人秘密监视了起来。

    没过多久,庞涓就找理由将孙膑下了狱。

    在狱中,孙膑被砍去了双足,又被人在脸上刺字。

    接受完严酷刑罚之后的孙膑奄奄一息,幸亏那时,齐国使者见他谈吐不凡,偷偷找人来给他疗伤,并将他运回了齐国。否则,孙膑早就性命不保了。

    齐威王是孙膑的伯乐,齐人更是对孙膑有救命之恩。正因如此,孙膑无法轻易舍弃齐国。

    “齐国为我秦国保住了先生的性命,我秦国自当派人送礼感谢齐国国君。”

    孙膑:“……”

    齐人救了他,与秦人有什么关系?说得好像齐国是在为秦国保管人才似的。

    “我秦国求贤若渴,必不会让先生为难。”蒙恬对孙膑道:“如果先生答应效忠于我秦国,往后十年,除非齐王攻打我秦国,否则我秦国绝不会主动对齐国用兵。”

    仅凭蒙恬,当然无法给出这样的承诺来,授意他这么说的,当然是秦王政。

    秦王政这么说,看似对齐国颇为有利,实际上对秦国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秦国刚刚进行了第一次变法。接下来,秦国君臣要做的,就是巩固秦法,并着手开始进行第二次变法。

    与其他国家相比,嬴渠梁时期的秦国,面积太小,人口太少。为了吸引其他诸侯国的百姓入秦,嬴渠梁下达了诏令:“其他诸侯国来秦者,立刻免除三代人的徭役、赋税。秦国四界之内,岭坡、土山、沼泽,十年不收取任何赋税。①”

    也就是说,秦国起码要花费十年以上的时间,来开垦荒地,发展国力。

    之后,秦国还需要平定周边的国家,特别是拿下巴蜀之地,得到当地的盐池、粮食和人力,为日后东出函谷做准备。

    对于嬴渠梁来说,在接下来的十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