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敬天师[探案]》全本免费阅读
“小白?”听见狐妖如此称呼自己,榆娘好似想起什么,张口呢喃。
元氏则壮着胆子质问:“你是狐妖,那我儿呢?你把我儿藏哪里去了?”
“崔生早就已经死了,当年他落井后害了热病一直不愈,没过多久便断气了,崔生死后我才附身于他。”小白道。
此话一出,元氏如遭雷击,脚下不稳,唯有在丈夫的搀扶下,才能勉强站立,“不可能……不可能……”
她嘴上虽不承认,可心里早已凉了半截。
当年大夫亲手诊断出崔生已断气,可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起死回生。她原以为是老天开眼,不愿收走她儿子的命,如今才知原来儿子的躯壳里早已换了人。
货郎上前揽住妻子,心中沉痛却隐而不发,他哽咽道:“既然生儿已死,你为何要附身于他,骗了我们这么多年!”
“为了他的遗愿。”白狐越过货郎,看向他身后的白骨架,神色恍惚。
它口中的他,是崔廷。
“崔廷于我有救命之恩,我发誓要还他恩情。可他当年被征作士兵参加复国之战,我知晓此事九死一生,于是在他身上下了咒术,一旦他有生命危险,我便能够感应到他,救他一命,可是……”
可是它还是来晚了。
小白感应到崔廷有生命危险时,正值两军交战之际。
待它到赶到战场,目之所及的是满地的硝烟,黄沙黄土掩盖着将士的尸首,不分敌我。
它凭借着熟悉的气息,一具具挖,一具具翻找,终于赶在天黑之前,从土里挖出崔廷。
可他已是奄奄一息,只吊着一口气。
在得知救自己的是只狐妖,崔廷没有惊讶,他惨然一笑,依然唤它“小白”,然后抬起那只缺了指骨的左手,颤巍巍地指了指自己怀中。
小白从他怀里拿出荷包,只听他道:“我跟随陛下进宫时路过一次御花园,那里的紫竹真美,我忍不住偷偷取下一些竹米……”
说到这,崔廷停下来大口喘气,停歇好久才继续道:“这么漂亮的竹子,榆娘见了定会欢喜,我本想亲手为她种下,可如今应该没有机会了……能拜托你将这荷包送到她手上吗?”
小白揩了揩泪水,点头取过他手中荷包。
“还有一事,请替我隐瞒我已身死的消息,就说我已经跟着陛下,复辟梧国,加官授银,千万不要让他们知道我已死……”
话音未落,他嘴里涌出大口大口的血液还有泥土。
小白见状连忙为他渡了阳气,自己却肉眼可见地控制不住化形,头顶长出了两对毛茸茸的尖耳。
崔廷阻止了它,“不要白费力气了。”
白狐雌雄同体,可化男女,以吸食人的阳气为生。阳气于小白而言,就是它的生命。
可它毕竟是妖,阳气有限,渡一分便少一分,哪怕全渡给崔廷,也救不活重伤的他,只能勉强为他延续一些时间。
于是小白停下渡气,背起崔廷,扭过头朝他道:“你想再看他们一眼吗,我带你去。”
如果救不活他的命,最后能完成他的心愿也好。
崔廷伏在它背上,嘴角垂下一丝黏腻血线,沾湿了它的绒毛。
可它无知无觉,一路上,小白只觉得崔廷在自己的背上一直很安静,直到他的双手像只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挣开。
它足下一顿。
“我带你回家……”小白忍着泪水将背上之人往上提了提。
回到崔宅已是夜半,后院无人,它默默将崔廷埋葬在光秃秃的院墙脚下。
小白放下锄头,抚摸刚填上的土面,喃喃道:“我想这也是你的心愿吧,你睡在这可以一直看着他们。”
只是这时的它没想到,日后这片土地,会栽满他给榆娘的紫竹。
再后来,崔生因落水而病亡,它借机附身,按照崔廷临死前的嘱托,将荷包偷偷放在她枕边,以及与崔大郎互通书信,伪装崔廷一直在世的假象。
它原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相安无事,直到那一天。
小白坐在紫竹旁,起身时,院墙后飘来两名妇人的交谈声。
“快随我一起去看看热闹。”一妇人道,话语中隐含期待。
“怎么了?”另一妇人不明所以。
“元氏告发家中女眷私通,眼下正要收拾她呢!”
“她家中女眷不就是榆娘吗,她居然偷情?抓到奸夫没?”
“没,元氏逼问她她打死不认,所以气得要将她沉塘嘞!”
“走走走,去晚了看不着了。”
小白原本握着紫竹,听到她们的交谈后,手掌不由得使劲,力道之大,竹茎被“啪”的一声折断。
它连忙跃墙而出,提起其中一位妇人的衣领,质问道:“她在哪?”
“你不是崔……”被提住领子的妇人显然认出了它是谁。
“快说,榆娘在哪?”小白打断她。
另一个妇人生怕他下手没轻重,连忙指了指前方,“就在离这不远的城隍庙边,那里有一处水塘。”
小白松手便朝她指的方向赶去。
水塘边里里外外围着许多人,仿佛镇上的百姓都来了,来看一个妇人的家事。
它拨开层层人群,发现包围圈中的榆娘手脚被缚,躺在一个竹编笼子里,笼子的角落还捆着一些黝黑的巨石。
“说!昨晚和你在墙角边私会的人是谁?”元氏站在笼前,扬声问道。
昨晚?!
小白上前脚步一顿。
它回想起昨夜,自己在后院抓住一个翻墙的贼人,正将他的阳气吸食到一半时,无意间看见他身后站了一个女子。
贼人趁它愣神的功夫,挣脱束缚,吓得屁滚尿流逃走。
小白彻底看清了泠泠月光下站着的人影。
那人是榆娘。
它不知道榆娘到底看见了多少,只见她什么也没说,装作什么也没看见,默默低头离开了。
没想到那晚的情形除了榆娘,还有元氏也看见了。只不过她看错了人影,误会榆娘和外人私通。
元氏见榆娘还是一声不吭,不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