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火到外网
    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进步。穆婉娇也经常与他们一起探讨文物修复的技术和方法,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我觉得这个步骤可以这样处理,你们觉得呢?”穆婉娇提出自己的想法。

    “嗯,有道理,咱们试试看。”大家纷纷赞同。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交流,亚历山大对文物修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收获太大了!”亚历山大感慨道。

    他决定把在中国学习文物修复的过程记录下来,发到外网上。

    他精心挑选了照片和视频,配上详细的文字描述,讲述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和学习心得。

    很快,他的分享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网友们纷纷留言:“这看起来太棒了,中国的文物修复技术真是令人惊叹!”“亚历山大,你太幸运了,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去中国学习。”

    还有一些国外的文物爱好者表示对中国文化和文物修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

    看到大家的热情反馈,亚历山大更加坚定了要把所学带回自己国家,推广文物修复技术的决心。

    在离开中国之前,他向穆婉娇和李老表达了深深的感谢之情。

    “谢谢你们,让我有这么宝贵的经历。”亚历山大真诚地说道。

    穆婉娇笑着回应:“别客气,希望你能把所学带回自己的国家。”

    李老也说道:“是啊,文化交流就是这样,相互促进。”

    亚历山大重重地点头,并表示将把这次学习经历带回自己的国家,努力推广文物修复技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一领域。

    穆婉娇的直播和这次国际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文物修复的重要性和意义。

    没过多久,中国文物修复在外网火出圈了。精美的文物、精湛的修复技艺,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之折服。

    然而,这也让韩国破防了。一些韩国网民开始在网上发表各种酸溜溜的言论。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说不定是从我们韩国学过去的。”

    “中国就是喜欢夸大其词,文物修复这种技术我们韩国早就有了。”

    面对这些无稽之谈,亚历山大再次在网上发声。

    “我亲自在中国学习,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中国的文物修复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承,是无可争议的。那些随意诋毁的言论是毫无根据的。”

    与此同时,更多了解真相的外国网友也纷纷站出来反驳。

    “韩国总是这样,见不得别人好。”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文物修复技术更是有着深厚的底蕴,不是随便能被抹黑的。”

    中国的文物专家和修复师们并没有被这些噪音所干扰,依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断修复和保护着珍贵的文物。

    随着中国文物修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国际博物馆和文化机构纷纷向中国发出邀请,希望能够开展合作与交流。

    李老的博物馆也迎来了更多的国际访客,他们怀着好奇的心情前来参观学习,李老让穆婉娇直接到博物馆帮忙。

    由于长期以来国外媒体对于中国不遗余力地抹黑,导致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真实情况了解得少之又少。

    当这些怀着对文物修复的浓厚兴趣的国际访客踏入李老的博物馆时,他们的眼神中虽然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但在那不易察觉的深处,一开始仍带着一些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和深深的疑惑。

    一位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来自欧洲的访客,用不太确定的语气小声对身旁同样一脸迷茫的同伴说道:“我之前听说,中国的发展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到处都是污染和破坏。”

    他的声音虽小,却在这安静的博物馆里显得格外清晰。

    另一位访客听了,忙不迭地点头附和道:“可不是嘛,而且我还听说他们的文化传承说不定也是夸大其词,只是为了吸引游客和关注。”

    他们一边说着,一边四处张望着,似乎在寻找着能够印证他们这些想法的蛛丝马迹。

    然而,随着参观的逐渐深入,当他们亲眼看到中国文物修复师们对待那些古老文物时,那眼中所流露出的无比敬畏的神情,还有手上专注且轻柔的动作,仿佛在对待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他们深深沉浸在博物馆里那浓厚得仿佛能够触摸到的文化氛围之中,每一件文物似乎都在诉说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当他们听到穆婉娇和其他工作人员用生动且深入浅出的语言,将中国历史文化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在他们面前。

    耐心地解答着他们一个又一个或天真或尖锐的问题时,他们内心原本坚固的想法开始出现了一丝丝的裂缝,然后慢慢地扩大、改变。

    韩国那些酸溜溜的言论在事实面前显得越发苍白无力,他们的声音也逐渐被淹没在对中国文物修复技术的赞扬声中。

    穆婉娇在外网的大火,国内也上了热搜。

    国内的网友们纷纷在相关话题下留言:“为穆婉娇点赞,让中国的文物修复技术走向世界!”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用实力传播中华文化。”

    “太自豪了,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文化宣传。”

    各大媒体也纷纷对穆婉娇进行采访,穆婉娇面对镜头,谦逊地说道:“我只是做了自己热爱的事情,能有这样的反响,是大家对文物修复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一些学校邀请穆婉娇去举办讲座,向学生们普及文物修复的知识和重要性。在讲座上,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不少人表示将来也想投身于文物修复事业。

    与此同时,国内的文物修复行业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加大了对文物修复的资金投入,一些企业也纷纷捐款捐物,助力文物修复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