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锦绣路》全本免费阅读
回门之后,苏小麦的日子恢复了正常,王家劳动力足够,女人基本不用下地干活,但一些缝补洗涮是免不了的,这点都是各房负责各房的。
也让苏小麦松了口气,要是洗衣服也是轮流,她几乎不敢想面对每天王家堆成小山的衣服她该怎么办。
转眼就到了苏二丫出嫁的日子,哪怕她和苏二丫的感情并不好,到底也是一家子姐妹,还是要去一趟的。
因为忙着适应新生活,又是新婚夫妻,还要准备翠柳要的绣品,苏小麦的日子也不清闲,时间排的满满的,也有段时间没见苏家人了。
苏小麦一大早就到了苏家,也是想着若是人手不够,她在家里人也能清闲一些。
谁知到了苏家,除了门口的喜字,几乎看不出多少喜庆的味道。
察觉不对,苏小麦没有直接去二房,先去了大房这边。这会天已经冷了下来,虽没到伸不出手的时候,却也让人冷的哆嗦。
大房一家子都在苏母两口子的屋里挤着,小声谈论着什么,苏小麦推门的动静把他们吓了一跳。
“你这丫头怎么来的这么早,快进来暖和暖和。”苏母赶紧拉着闺女坐在火炉旁。
苏小麦多看了火炉两眼,往年她都没见自家用过这种火炉,冬天都是应撑过去的,实在冷的厉害,就点个火盆,也要小心在屋子里留条缝,不然容易出事。
苏母满意的道,“多亏了你让七郎送来的这个火炉,可比火盆暖和多了,还安全。”
苏小麦懵了一下,王家也在用这种火炉她知道,心里还想着等忙过了苏二丫出嫁,她和娘说一声,给娘家也买一个,却不知道王皓已经买了还送来了苏家。
看到女儿脸上的茫然,苏母很快反应过来,小声道,“女婿没和你说?”
苏小麦点点头,又摇摇头,“也是我这段时间忙,大概是他说了我没注意。”
苏母却不觉得女儿会这么粗心,看了眼外面,确定女婿不在,才压低了声音,“嫁过去这段时间,你和七郎的关系怎么样?”
苏小麦抿嘴笑了笑,“挺好的。”
苏母却认真打量起闺女,说起来女儿嫁出去的时间也没多长,看着还真是和在家里一样,她刚才特意摸了女儿的手指,依然细嫩白皙,加上女儿如今的笑容,她就放下心来,看来女儿确实过的不错。
想到女婿给自家买了东西,却没有特意和女儿说,这是替女儿尽孝心呢,于是对这个女婿越加满意。
苏小麦示意了一下二房那边,“娘,这是怎么回事,今个儿不是二丫出嫁的日子吗?”
苏母撇撇嘴,“别说了,差点没把你奶气死,之前你爷说过他们老两口不管了,各房嫁女各房准备。
咱家就不说了,虽然家底薄,没给你太多的陪嫁,好歹面子上也过得去,不比村里其他人家差,当时我还在心里嘀咕,怎么不见你二叔二婶忙活,结果前两天才知道人家根本就没准备。”
“啥?”苏小麦这会吃惊不已,虽说她也觉得二房对唯一的儿子溺爱了一些,可二丫到底是他们女儿,出嫁竟然什么都不准备,这不是那些破落户才会做的吗。
苏母脸上也是气恼,“要不是我多嘴问了两句,现在还不知道呢,当时把老两口气的不轻。
其实你爷奶嘴上说不管你们,也只是嫁妆置办好赖的问题,其他的联系菜肉的人家,主厨的,还有四全老人这些都已经给我们说了该找谁,结果你二婶那嘴金贵,硬是什么都没准备。
当天你二叔就被揍了一顿,你二婶也被你奶骂了,老两口大概真的被气狠了,放下话来,说二房若是不觉得这么做丢人就这么做吧。”
说到这,她声音又轻了一些,“我看你爷奶这回是真的寒了心,要是二房那边真就这么对付过去,恐怕等二丫出嫁后,咱家就得分家了。”
苏小麦蹙着眉,对家里要不要分家并不在乎,要她说分了也好,免得三房人都觉得自己吃亏,总觉得老两口补贴其他房了。
唯一让她忧心的是苏家的名声,若是今天真就这么糊弄过去,不用明天,苏家的名声就被传的不像样,这还没分家,人家只会说苏家怎么样,可不会单独把二房提出来。
不说小弟过两年就该说亲事了,就是二房,三房的小子难道以后就不娶媳妇了,当下把自己的担心说给了家里人,着重提了下会影响家里下一代嫁娶。
苏母当下就坐不住了,她之前也不是没想到这些,就是被二房的行为恶心到了,没往这里想,现在女儿提醒了她,还真不能让二房这么恶心人,坏的可是苏家所有人的名声。
当下苏母就去了三房,“他爹,你去和爹娘说一声,我去叫三弟,三弟妹。”
也不知道苏母和苏三婶说了什么,没一会,三房两口子也匆匆去了正屋,之后没多久二房的人也被苏老大叫到了正屋。
苏小麦没有过去掺和,她到底已经是出嫁的闺女,有些事情可以提醒,但不能越俎代庖,心里却开始盘算,一会能找谁帮忙。
看苏小弟还一副懵懂,在一旁烤花生吃,干脆把他叫了过来,叮嘱了几句,苏小弟笑嘻嘻的道,“姐你放心,我肯定把话带到。”
苏大嫂羡慕的看着小姑子,今个儿小姑子一进门她就发现,比起以前在家里时,小姑子身上多了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直到现在她才想明白,那大概是一种自信,或者说是有主意。
以前的小姑子也很有自己的主意,但大概是知道自己是晚辈,有些话长辈们不会听,所以她在想做某件事的时候,都是尽量在家里长辈面前敲边鼓,并不会直接做什么决定。
今天却不同,看出二房那里的不对劲,她敢直接对着爹娘说出利弊,还能指挥小弟做事。
若是她刚才没听错,小姑子这是叫姑爷准备着,万一这边需要帮忙,得有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