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姻(战王和他的小娇妻)》全本免费阅读
秦氏瞪了弈宁一眼:这丫头一向聪明伶俐,婚姻大事上怎地这般没心没肺?
一手夺过帕子,自己胡乱擦了两把,骂道:“你道阿娘是舍不得你出门子?我是担心你呢!那承王身高体壮的,又常年带兵,岂是好伺候的?万一他薄待与你,可怎生是好?”
“那纪妃又一向与你姑母不合。她是正经婆母,婚后若是迁怒于你,故意刁难,就是你姑母也不好出手相护。更何况这次怕是将你姑母也得罪了,她今后也未必还会护着你。。。。。。”
秦氏说到一半,不知想起什么,又忙攥紧了弈宁的手。
“还有还有,我听说那承王今后是要回西北的,那你岂不是也要跟着去?你自小在京中长大,那西北艰苦,你可如何受得住。。。。。。”
说着,竟又哭了起来。
弈宁实是无奈。
母亲出生不算低,虽也读书,但终究性子过于古板拘泥。嫁到谢家后,也曾想过要好好相夫教子。奈何先不得夫君欢心,后又失婆母疼爱。
慢慢地,便也歇了心思,自小的教育让她舍不下身段去讨好婆母、笼络丈夫。只想好好养大一双女儿,恪尽职责做个合格的当家主母。
若由她选,她是想将弈宁嫁回自己娘家的。秦家虽不如谢家,但好歹世代书香,侄儿是自己从小看大的,品行端方。长嫂亦是和蔼之人,不必担心弈宁嫁过去后受委屈。
但她也知道,以秦家如今的地位,自是够不着娶谢家嫡女的,所以她也只是想想罢了。
她想,既然娘家不成,那就嫁给十四皇子好了。虽说这个贵妃小姑子不太看得上自己这个嫂子,但对嫡出的两个侄女还是看重的。
她冷眼旁观着,十四皇子也是心悦弈宁的,弈宁若是嫁过去,不怕不得夫君欢心。女人这一辈子,有了夫君的撑腰,便是偶尔有点小磋磨,亦是不怕的。
可那萧川是什么人?说他人高马大,那都是好听的。她曾听人说起,他在战场上杀人如麻。就连府里的下人近日都在议论,说是这些日子他在京中抓了些个贼人,全都叫他砍瓜切菜似地给杀了,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她的弈宁,娇娇儿一般养到这么大,杀鸡都不曾见过。她怕疼、怕苦,还怕打雷。跟着这样的人,她这一辈子可怎么活啊?
她觉得自己的命已经够苦的了,怎么女儿的命比她还要苦啊!
无独有偶,跟秦氏一样觉得自己命苦的,还有启祥宫里的纪妃。
她还在盘算着,哪日打听着陛下心情好,她要好生做上几样点心,去跟陛下提一提儿子跟成平伯府结亲的事呢,一道口谕就传遍了后宫。
待萧川走进暖阁时,就看到纪妃一脸灰败地坐在软榻上,旁边还站着个宫婢,在一下一下地给她抚着胸口顺气。
“川儿,你可来了。。。。。。”
纪妃一看见儿子,就哭着站了起来,一把扯过他的袖子:“你可知道,你父皇给你赐下了一门婚事?”
“嗯,儿子知晓。今日晨起,圣旨已经送到王府了。”萧川不紧不慢地答道。
这时,纪妃方醒过神儿来。
是啊,这婚事若是儿子自己不点头,陛下的旨意只怕也下不来。
明明是赐婚的圣旨,上面竟然连大婚的日子都定下了,说明这事儿他们是早就商量好的。
也是自己一听到消息,就急火攻心,乱了分寸。
想通了这点,她反倒是更气了:“你既是早已知晓,为何不说?眼见着母妃为你的婚事费心劳力的,于心何忍?”
萧川来之前,就知道纪妃一定会生气,也知道她不想让自己娶谢家女。她若提前知晓,定然日夜诉苦、哭哭啼啼,逼自己改变主意。
既然自己已经做了决定,便不会更改。倒不如先瞒着她,等圣旨一下,自然改无可改,母妃便是再气,也只能接受。
忙跪下请罪,道:“儿子知道母妃一直忧心儿子婚事,亦不忍母妃操劳。正好父皇赐婚,儿子也未多想,想着父皇选的人,必是好的,便应下了。但事情毕竟未曾定下,儿子也怕提前告知母妃,万一不成,让母妃空欢喜一场。是以并未言说,是儿子思虑不周,还请母妃原谅。”
如此一番话说下来,情真意切,倒让纪妃无从反驳。她指着萧川,不禁气结。
“好个怕我空欢喜。你明知我不喜谢氏,你娶谁不好,偏生娶那谢家女,何喜之有?”
萧川闻言,抬头在暖阁内扫视一圈,才轻声劝道:“母妃慎言,隔墙有耳。即便母妃再不喜谢氏,她终究是贵妃,母妃此话若传出,对母妃不利。”
纪氏不语,知道自己理亏,把头扭到一边。
萧川又道:“母妃,谢贵妃是谢贵妃,谢府是谢府。更何况,无论她是何姓氏,嫁过来后,便是承王妃,是您的儿媳。”
纪妃心知事已至此,就算她再气再恼,总不能让陛下收回圣旨。
只是如此一来,她实在心有不甘,她知晓自己这个儿子,一向是吃软不吃硬的。
便放缓了态度,温和地问:“你上回见了你成平伯府的表妹,觉得如何?”
萧川无奈,心道:终于来了。
假装不懂地问:“母妃是何意?”
“母妃觉得晴儿乖巧顺觉,服侍人又极是稳妥周到。你常年行军,身边更是要有一个可心体贴的人儿,母妃才能放心。原本予你做正妃也合适,既然你父皇已为你赐婚,不若一同纳她做个侧妃如何?”纪妃笑问,一出口又觉得这主意真是极妙。
既然儿子要娶,那就一同娶了好了。她就不信,那薛晴儿长得那般温婉可人,儿子会不心动?更何况还有自己做后盾,那谢家女想一支独大,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有正妃之位又如何,没有夫君的宠爱,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
萧川不是不知道母亲的心思,无非是觉得自己幼时便离了她身边,总怕自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