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姐姐几乎没有喊过自己的大名,听到这样严肃的语气,牛力忍不住有些紧张,平时说话顺溜的小嘴也有些磕磕绊绊。
虽然很想上学,但是一想到,省下学费就可以买驴,还是撒了谎,低下头说道“我……我不想上学。”
妮儿把身体坐直,“牛力把头抬起来,看着我说。”
牛力抬起头嗫嚅半天,“我……我……”
妮儿打断了牛力的话语,“其实你想上学,但是因为钱的问题说谎,说自己不想上是吗?”
没有等牛力回答,“我曾经看见你拿石头在地上写字,你真的不想上学吗?”
“我再问一遍,你想上学吗?”
牛力垂下眼帘,蓦地睁开,眼睛明亮有神盯着妮儿,笃定地说道“我想上学。”
听到牛力的回答,妮儿松了一口气,只要弟弟想上学,钱的事情好说。
“那下午的时候我们去李家村的学堂看看。”妮儿端起碗继续把里面的饭扒拉干净。
燕子不放心两个孩子单独去,便开口道“我跟你们一起去。”
老三觉得他们三个人去应该没什么问题,就没搭话。
吃过午饭收拾好碗筷,三人就直奔李家村,牛老三则是下地查看苗的长势。
三人进了李家村,向人打听学堂的位置,就走了过去。
一路上还有人认出了妮儿和燕子,不少人跟他们打招呼,都希望能沾沾妮儿的福气。
走到学堂门口,正是中午休息的时间。
妮儿见看门的大爷正在打瞌睡,便从地上揪了一棵草,扫在了大爷的下巴上。
燕子刚想阻止,大爷伸手挠痒,一下子醒了过来,妮儿赶紧把草扔在地上装作无事发生。
看着眼前的三人,大爷觉得有些眼熟,但是也没想起来是在哪里见过。
“你们来这里有什么事儿?”
燕子领着两个孩子的手,上前一步,“大哥,我家牛力今年五岁,想着这个年纪应该可以开蒙,就来这里问问。”
看门大爷听孩子姓牛,就知道是隔壁牛家村的人,这个学堂里面的人姓李的居多,还有几个也是牛家村来的,还有稍远一些刘家村的。
“大爷,这里一年的束修是多少?”妮儿想确认一下自己得到的信息是否正确。
大爷笑眯眯地看向妮儿,心想这孩子一看就聪明,“这里的束修是一年一两半的银子,你叫什么名字?”
妮儿觉得大爷很随和,回了一个大大的笑容,“我叫牛小妮。”
大爷了然地点了点头,怪不得觉得熟悉,原来是那个丫头,她的事迹至今被李家村的人津津乐道。
大爷带着三人进去,“李夫子收学生很是严格,会问一些问题,要是回答的不好,很可能就不收。”
妮儿想着这大爷是不是想收银子,先试一试,“大爷,都会问什么问题呢?”
大爷摇了摇头,“什么问题都会问,每一次问的都不同,今天上午还有带孩子来询问的,结果李夫子没有同意。”
听着这话,妮儿明白这大爷是好心提醒。
来到屋子里,李夫子望着三人,“是给哪位孩子开蒙?”
妮儿直接答道“回夫子,是给我弟弟牛力开蒙。”
李夫子也知道,这年头能供得起一人读书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一般都会把这个机会给自家的男丁,不过李夫子还是问了一句,“你是姐姐,开蒙应该也是你先,为什么要把弟弟送过来?”
妮儿觉得这位夫子甚是有趣,这不就是明知故问,哪有几个女子上学的,女子能上学那也是达官贵人才能想的事情。
妮儿作了个揖,不紧不慢地答道“李夫子我们家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束修一年一两半的银子,只能供得起一个人,众所周知只有男子才可以考科举,走仕途,自然是把机会给我弟弟。”
李夫子点了点头,不过能看得出对于这个回答并不满意,“女子虽然不能考科举,但也不意味着不能读书,多学一些知识总是好的。”
妮儿觉得这位夫子很合心意,不古板不迂腐,让他来给弟弟开蒙,很合适。
同时觉得自己也应该坦诚一些,“李夫子,其实我在跟随一位大夫学习医术,也略识得几个字,天下无处不是学堂。”
李夫子瞬间来了兴趣,“这里有纸笔,你来写几个字我看看。”
燕子和牛力都很惊讶,妮儿居然还会写字了,这对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是莫大的向往。
妮儿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字,一个‘人’字。
观察着妮儿的握笔姿势,下笔力道和字的走势,觉得这个孩子没有说谎,但是写的并不算十分好看,不过能写出来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还凑活。”李夫子瞥了一眼。
妮儿在心里轻笑一声,“这人评价很中肯。”
李夫子冲着牛力招了招手,“来,过来,你会写字吗?
”
燕子在牛力背后推了一把,他往前走了几步,“我不会写字。”
李夫子继续问道“那你可有读过什么书?”
牛力摇了摇头。
李夫子已经猜到是这样,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看向妮儿的方向,“你为什么不教你弟弟呢?”
妮儿觉得这个夫子的问题真是多,但还是耐着性子解释,“我自己对这些东西都是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又怎么可以乱教别人。”
“小孩子第一次学习肯定是要系统去学才好,不能东学一个,西学一个,连贯地学习,打牢固基础,对后面的学习才最有利。”
想着年纪如此小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见解,她的师父肯定也不是个一般人,有个这样的姐姐,这孩子应该也不差。
秋后正好要开一个新的启蒙班,可以把他收进来。
“我同意收牛力为学生,价格你们也知道了,秋收后就送过来吧。”
三人听到这话都松了一口气,看来这银子不是想花就能花出去的。
燕子带着两个孩子谢过了李夫子准备离开,出门看见了刚才那位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