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方王结亲
    朝廷对于方腊的军功该如何计算?确切地说,应该是高俅。

    方腊的军功是摆不上台面的,高俅总不能说田虎就是个村霸,是方腊布局将田虎逼反,还给田虎出谋划策助其夺取了沁源县,自立为王。

    这样一来,岂不是摆明了告诉朝廷,我高俅不惜逼反田虎,造成生灵涂炭,一切只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这就不是请功了,而是找死。

    如果方腊不死,有张安安在,高俅势必会将摆得上台面的军功分润给方腊,给方家还有张安安一个交代,军中其他将领也无话可说。

    但是现在方腊死了,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高俅为了安抚方家,也为了给张安安一个交代,仍旧将明面上的军功分润给方腊。但是方腊已经死了,朝廷就会把原本属于方腊的功劳计算到方腊的后代身上。

    军功计算到后代身上,一来不免打些折扣,二来也不会授予实务,最多给些好听的闲职。这对目前的方家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帮助。

    还有一种情况,方腊死了,因为方腊的这些功劳是摆不上台面的,那么高俅很有可能顺水推舟,对于方腊的功劳只字不提,然后让高世德在张安安面前解释一下。

    高世德可是张安安亲口认下的干弟弟,况且高俅与张安安交情也非同小可,没见到张安安没钱了就到高府账房上去取,根本就没把高俅当外人,如果方百花为了方腊战功一事与高俅兄弟俩闹僵了,仙尊之子说不定反而会认为方百花不识大体,况且就算是争取到了,也只是前面那种情况,对目前的方家没有半点帮助。

    方大通觉得高俅大概率是会选择第二种情况。毕竟军功是谁也不会嫌多,也没人愿意分润出去。况且高家与张安安关系也十分亲密,有的是机会和渠道向张安安解释,所以也不怕方百花和方家。

    想到这里,方大通不由感叹,若是方腊不死就好了。

    方大通突然想到了王寅。

    方腊的所有布局计谋,可以说王寅是全程参与了,但是就因为方腊死了,王寅的功劳也就没了(这是刚才王寅自己说的,说高俅只认方腊),高俅分明就是欺负王寅身后没人,如果王寅成了我方家的人,高俅还敢这样吗?

    想到这里,方大通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和王寅好好聊聊。

    王寅已经悠悠醒转,见到方大通到来,急忙从床上爬起,扑倒在方大通面前,痛哭流涕:“方伯父,方大哥为了救我而死,王寅无以为报,愿入赘方家以报方大哥救命之恩。”

    王寅居然愿意做赘婿,这是方大通万万没有料到的。

    “赘”的本意是指肉瘤,是人身上的无用组织。

    古代婚姻通常是男娶女嫁,而男子嫁到女子家不合常规,就像多出来的肉瘤,所以叫“赘婿”。

    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解释“赘婿”说:“女之夫也,比于子,如人疣赘,是余剩之物也。”颜师古注《汉书·贾谊传》时也说到“赘婿”:“谓之赘婿者,言其不当出在妻家,犹人之身体有肬赘,非应所有之也。”均认同这种说法。

    《说文解字》中又说道:“赘,以物质钱。”就是说拿东西换钱叫“赘”,由此引出了赘婿产生的主要是因为经济原因。

    因而“赘婿”就可以解释成因无钱娶妻,情愿到女方成亲的男子,以这样的方式来抵彩礼聘金等开销。

    因为赘婿是以身抵钱而来,类似卖身奴仆,且大多出自穷人之家,所以古代赘婿的地位很低。

    在秦汉时期,“赘婿”是和奴隶罪犯排列在一起计算的。

    《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天汉四年“发天子七科谪及勇敢士”前往朔方征战。所谓“七科”为:“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婿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市籍七”。前二种为有罪的人,后四种为商人,赘婿排在中间,可见秦汉时对待赘婿的看法了。

    王寅愿意入赘方家,方大通当然是求之不得,但是方大通还是果断地拒绝了。

    王寅为了报答方腊的救命之恩甘愿入赘方家,传了出去,江湖上的好汉只会伸出大拇指夸其一声:“好汉子。”

    但是方家真的答应了,别人就会骂方家不知好歹。王寅这么说,你方家还真敢答应啊。

    就像社会上,你去借钱,别人和你说:“兄弟,我手头也不便,要不我把房子卖了再借给你?”你如果信了,说声好的,那么所有人都会骂你。而人家也有话说,卖房子得夫妻双方都同意,我回去问问我家娘子?你说,他家娘子乐意吗?

    这个比喻也许不恰当,但就是这个理。要知道王寅所在的铁枪王家,在江湖上的地位也就比青溪方家略低一点,王寅可是王家少主,在宋朝婚姻大事自己说了不算,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寅父母会同意儿子入赘方家吗?哪怕是有救命之恩也不行啊。

    所以说刚才王寅表示甘愿入赘方家,方大通可以理解为这是王寅在向自己表明心迹,方腊救了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方家,我在这里表个态,赘婿我也愿意。

    要知道江湖中人讲究的是头可断,血可流,名声不能坏。王寅都表态愿意做赘婿了,那么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方大通果断地拒绝了王寅之后,向王寅说道:“贤侄,入赘一事休要提起。不过老夫有一孙女,年方十六,知书达理,秀外慧中,老夫觉得与贤侄倒是良配,不知贤侄意下如何?”

    方大通的反应都在王寅算计之中。

    方腊死了,王寅圆满地完成了高俅交给的任务,但是高俅却告诉王寅,我可以将方腊的功劳都归于你,但是有个前提,你必须得到方家的支持。

    高俅也向王寅解释了一下,我这是为了你好,方腊的功劳都归了你王寅,方家必定不会善罢甘休,若是引来方家背后贵人出手,我也护不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