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东吴反应
    蒋济出使东吴,面见了东吴的大部分重臣,除了一个最关键的人物。

    东吴军方第一人,淮泗集团领袖,天下名将,周瑜,周公瑾。

    蒋济不是不想去拜见周瑜,他很清楚周瑜在东吴的重要性,只要能说服周瑜同意接纳曹魏的主张,那这事儿基本就算了成功了一大半。

    可蒋济最终是没有见到周瑜。

    原因很简单,自蒋济进入东吴的地盘后,就派人专门打探过,得知周瑜自淮南返回建业后,就一直因病休养中,这段时间周瑜一直是闭门谢客,因此蒋济只能是送上拜帖,留下礼物表达慰问,剩下的事情,蒋济也无能为力。

    而周瑜.本该卧床养病的周瑜,此时却是出现在了东吴大帝孙十万的内宫,商讨曹魏方提出来的建议。

    周瑜确实是生病了,自从打完青徐之战后,周瑜因病回到建业休养,当时的情况,确实已经相当的危急,甚至周瑜本人都做好了挺不过来的准备了。

    可孙权还需要周瑜的效命,各种珍贵药材全力供应,又从荆州请来了张机大弟子杜度给周瑜治病,经过杜度的细心调养,终于是稳住了周瑜的病情,之后又休养了足足半年,这才慢慢恢复了过来。

    某种程度上来说,周瑜还真的没有骗人,他现在的身体状况,确实还不适合过多操劳,闭门谢客也不是针对蒋济一个人的.但孙权需要决断的时候,请周瑜入宫商议军政,周瑜还是能做到的。

    而且,这次会议,是关系到之后十年乃至更久的东吴对外国策的转变,这种大事,没有周瑜帮忙兜底,孙权自己心理也不太放心。

    因此,参加这次会议的人,除了军方第一人周瑜外,还有统管政务的老臣张昭,宗族将领孙盛,孙韶,吴中四大世家的代表,朱桓,顾雍,陆绩。

    嗯,少了张氏的家主张温。

    这个时候的张温,已经因为触怒了孙权,被解除了所有职务,闭门反省只是暂时还没有被发配交州而已。

    而且张温这个事儿吧,其实单纯的就只是东吴内部的政治斗争和利益分配问题,真没啥针对季汉的意思.这次诸葛亮是真的想多了。

    而张温的倒台,也真的不能怪孙权,确实是张温有点过于肆无忌惮了。

    张温一直就不怎么看的上孙氏一脉,认为他们这些外来人抢夺了原本属于江东人的利益,再加上张温一直认为孙权的心胸实在不怎么样,比起蜀汉那边君臣相知,互相扶持的气氛差远了。

    因此吧,张温平日里就没少说孙权的坏话,没事儿还总是宣扬蜀汉那边君臣和睦,暗里贬低孙权的心胸。

    这些话吧,听到孙权耳朵里,基本都等同于是指着他鼻子在骂,说他不懂得搞好内部关系,不如刘备擅长用人。

    一次两次的也就算了,孙权这点度量还是有的,可你张温不仅经常说,还经常在公开场合宣扬这种言论,闹得吴中世家们真的有很多人对季汉政权抱有好感。

    这是孙权不能容忍的.他才是东吴大帝,你们都是东吴的臣子,可不是季汉的臣子。

    再加上吧,这些年,吴中张氏垄断了从季汉传过来的纸张售卖权和书籍印刷权,赚的盆满钵满的不说,还把这个权利抓的死死的,一点利润空间都不给其他三大世家三大世家对吴中张氏,也心存不满很久了。

    谁也不想看到一个吴中第一大世家的诞生。

    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四大世家可以做到同气连枝,但有了足够的利益冲突.说到底,大家都是各家家主,肯定是优先考虑自家的家族利益的。

    就这样,在孙权授意,另外三大家族默认之下,张温被一撸到底,回家种地抱孩子去了。

    因此嘛,这次这么重要的会议,自然就没有张温参加的资格了。

    即使如此,这场会议的规格,已经算是很高了。

    孙权也没有废话,直接直奔主题。

    “曹魏使者蒋济,近日出使我大吴,想必也已经拜访过诸卿了.蒋济所言之事,不知诸卿有何见解?!”

    蒋济拜访东吴群臣的事儿,几乎是公开的,孙权不可能不知道,而蒋济说的内容,本来就是希望通过东吴群臣传递给孙权的,因此孙权也不可能不了解。

    如今孙权主动问起,那么作为军政两方的大佬,肯定是要发表意见的。

    周瑜因为在养病,蒋济没能拜访成.虽然实际周瑜也知道内容,但这个时候,周瑜是不方便第一个说话的。

    故而,第一个发表意见的人,就是张昭。

    “此乃曹魏驱虎吞狼之计也!”

    张昭对这件事的定性,就是如此。

    真别把张昭看成是一个只懂政务的投降派大佬,实际上,张昭的谋略也不差,就曹魏的那点小心思,张昭其实看的一清二楚。

    “曹丕小儿,欲以利诱我大吴背盟攻蜀,破坏两家盟约,挑起两家内斗以获渔利,此等小计,焉能瞒过至尊。”张昭继续说道。

    这个“至尊”,说的就是孙权。

    说起来,孙权这人也挺拧巴的。

    大概是因为孙权称帝的合法性不足吧,称帝后,魏汉两国,都自称是“天子”,偏偏孙权自称自己是“吴大帝”,而群臣对国君的称呼上,东吴也是别具一格,称呼孙权为“至尊”。

    总有种“我就是跟你们不一样”的感觉在里面.大家称的帝都不一样,你们一个是禅让代汉,一个是继承汉室咱大吴这边属于是自己打天下,跟汉室无关,称谓不同也是理所应当的。

    你很难说孙权到底是想特立独行,还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称帝的正统性。

    反正吧,张昭这话说的,孙权听着就挺高兴的。

    但孙权也不能光高兴啊,还得讨论事儿呢。

    “那依张公之见,此事又该如何答复那蒋济?!”孙权问道。

    计谋呢,有点眼力见的人都能看的穿,可真正的问题是,蒋济这老小子,他耍的,不是阴谋啊。

    “此事.却也难矣。”张昭一边说着,一边看了眼周瑜,然后才说道,“昔日吴蜀联盟,不过是权宜之计。彼时曹魏势大,我等不得不抱团而抗曹,今世易时移,蜀汉北伐已据关中,我大吴亦北上夺取淮南,青徐等地,吴蜀势涨而曹魏势消,盟约与否,全在至尊一念之间。”

    有些话吧,其实真没有必要说的太明白,大家都是聪明了,如今的局势如何不可能看不清,否则也没有资格参与到这次的会议中来。

    张昭一说完,顾雍就立刻接茬,说道,“张公之言甚是。今蜀汉据雍凉而窥视中原,已成气候,我大吴虽据青徐,然豫州,兖州皆为平原,我大吴并无骑兵优势,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如今攻守易势,还请至尊明断。”

    这两人话里话外那意思,就是劝说孙权,如今的局势跟赤壁前后已经不同了,真没有必要死守着那个盟约不放。

    是,曹魏派蒋济来出使江东,确实不安好心,就是存了驱虎吞狼的心思,但如今局势,继续跟蜀汉结盟攻打曹魏,一旦曹魏顶不住压力退出中原,那么吴蜀两国间,也必然会翻脸。

    与其到那个时候被动,不如现在就提前想好,怎么占据主动为妙。

    文官这边基本的基调就是如此,而武将这边呢周瑜也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这种时候,周瑜不表态,是不行的。

    “昔日在巴丘,瑜大病初愈,曾与子敬密谈.我二人皆以为,若刘备出祁山以据雍凉,我大吴出淮南而得青徐,则盟约可废矣。”

    周瑜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其余的,一句废话没有。

    而这句话一说,不仅张昭等人有些吃惊,孙权也有些诧异。

    这些年来,周瑜态度的转变,让大家都以为周瑜是继鲁肃之后,东吴最为坚定的盟约派,以至于大家都忘了,赤壁之战后,最想弄死刘备的人,其实就是周瑜。

    而如今,周瑜突然表态,当初他和鲁肃曾经也商讨过盟约的存续问题,并且得出了结论.这就代表着,即使是盟约派,对如今的局势,也是倾向于废除盟约,重新调整对外策略的。

    而周瑜这么一表态,朱桓,孙盛等将领们,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说话了。

    “既然如此,那蒋济之言,倒也有可取之处!”孙盛作为宗室将领,立刻说道,“今荆州关羽重伤未愈,不能理事,王基,徐庶皆威望不足若曹魏在荆北掀起战事,吸引荆州军主力,我等亦可效仿吕子明之谋,奇袭荆州。纵不能全取荆州,夺取南郡,全据长江以抗关羽,亦非难事。”

    孙盛这话说的吧.孙权都翻白眼了。

    真的,孙权真的很郁闷。

    自家的宗室将领们,其实还是有些人才的,老一辈的孙河,孙静,中生代的孙桓,孙瑜,孙皎等等,其实能力都不差。

    但就是奇了怪的,这些人,一个个都不长寿,活的最久的孙瑜三十九岁就病故了,而孙桓更是二十五岁就亡故了,闹的现在,孙权不得不把孙盛这样的人提拔上来,充当心腹宗室将领。

    没办法啊,矮个子里选将军,只能如此了。

    你再看看这位现在出的这个主意先不说曹魏凭什么帮你吸引荆州军主力,就说咱们自家这边,特么江夏都不在自己手里,你拿什么去奇袭南郡?!

    真当镇守江夏的文聘是瞎子啊。

    孙权直接没理孙盛,转而将目光看向了周瑜,问道,“公瑾既然也赞成毁盟,可有良策?!”

    周瑜犹豫了一下,看看孙权,最后还是说道,“荆州急切不可下,然荆南.却未必不可取也。”

    孙权顿时眼睛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