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建言之功
    对司马师和夏侯霸而言,张溪这个名字,威慑力还是不的。

    毕竟,这是名震下的名将,甚至在关羽,张飞等人相继故去后,张溪现在在曹魏方面看来,就是蜀贼的第一名将。

    赵云,魏延都得往后排排.至少曹魏方面就是这么认为的。

    哪怕是司马懿,遇到张溪都不得不忌惮几分,放在司马师和夏侯霸眼前,这两人是真的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轻举妄动的结果他们已经知道了,一战就损失了一万多士卒,要不是运气好,连他们自己都有可能直接交代了。

    而张溪甚至都没有用什么奇谋妙计,就是一个单纯的诈败设伏而已现在的司马师和夏侯霸心里,对张溪是充满了心理阴影的。

    因此,这两个人,在看到张溪领着东三郡郡兵和王昶汇合,重新在孟津渡外围扎营合围后,愣是没有一个人敢提议,是不是要趁着敌军刚到,立足未稳,顺势出击一下。

    就,很四缩在孟津渡内,巩固防守,等待司马懿下一步军略命令的到来。

    这俩货这么四不敢动弹,反倒是让张溪有点不太理解了。

    不是,这俩人什么意思?!

    一个是历史上的大魏权臣,不可一世的大将军,晋朝的实际奠基人,另一个也是曹魏宗族中难得的后起之秀,后来还成为了大汉的车骑将军你俩干啥呢这是?!

    大家兵力相当,不主动进攻吧,至少也该是列阵一战嘛龟缩在孟津渡内不出是几个意思?!

    自己的对手,真的是司马师和夏侯霸么?!

    怎么感觉这个胆略,还没有那个传闻中的秦朗更加大一点?!

    嗯,张溪大概是忘了,他第一次上战场遇到周瑜当对手的时候,其实也没比这两人好到哪儿去,一样是龟缩在鄂县不出,闹到魏延对他极度不满的事儿了。

    现在的张溪,在夏侯霸和司马师眼里,基本就等同于周瑜在当时张溪眼里的地位.跟这种人玩心眼拼指挥,疯了吧?!

    还是老老实实的龟缩起来防守比较好,至少没啥损失。

    而这两人这么一龟缩防守吧,张溪还真的有点不太好办。

    总得想办法要重夺孟津渡口的啊,否则将来很多计划都没法实施这俩货带着五万人龟缩在孟津渡以及附近的营寨内,一心死守,着实的有些无从下手啊。

    自己一个人想没辙,那就开会.张溪召集了麾下众将,一起开会商议该怎么做。

    张翼第一个站了出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因为在之前的伏击战中,张翼见识到了张溪带来的诸葛连弩二号机的恐怖威力,因此,张翼建议,可以用这些弓弩兵压制孟津渡内的魏军,然后自己率领五千士卒强攻孟津渡南门。

    那地方,张翼守了快一个月了,对那边的一些防御强弱都非常的了解,只要能够压制南门的魏军,让他们不敢轻易在南门的防御设施上进行反击,那么张翼就有把握能一举夺取孟津渡南门。

    然后,就可以以南门为据点,大量兵力涌入,一步步的驱赶魏军,把魏军彻底驱赶出孟津渡。

    这个办法,其实起来是真的不错的,但可惜,有点问题。

    要攻取南门据点不难,真正难的,是驱逐进入孟津渡的魏军.孟津渡作为一个半军事要塞,虽然塞不下五万人,但三万人还是可以做到的。

    你占据了南门,魏军其他三门的兵力合围,你就要面临两万多魏军的围攻而南门那么点地方,最多塞进去五千人作战而已。

    而且,一旦进入内部进攻的阶段,诸葛连弩二号机的威力再大,覆盖面再广,在这个时候也帮不上忙,就只能是靠士卒们硬拼了。

    先不你能不能依靠五千人守住南门,就算你能守住,这么以少打多,打着打着就变成了添油战术,打成了消耗战。

    而张溪,很显然是不想打成一场消耗战的。

    毕竟,他手头能调配的兵力就这么多,连王昶的那两万弘农郡兵都是临时归张溪调配的,他必须考虑到,如果在孟津渡打成消耗战的话,那么之后的北伐,他还有没有能力可以继续牵制住河东的其他魏军。

    单纯打攻城战或者消耗战,张溪就不需要召集麾下的将军们一起商议了,这点军事指挥的概念他还是有的。

    所以,张翼的建议,被张溪给否决了。

    而这个时候,王昶微微张嘴,欲言又止。

    王昶有王昶的顾虑。

    当年在曹真的手下,王昶和张溪也算是老对手了,尤其是潼关一战,王昶可是没少坏张溪的好事。

    王昶跟张溪也不算熟悉,这次作战,算是两个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搭伙作战,所以嘛,王昶是真的不知道张溪的性格脾气如何。

    再了,作为一介降将,自己能少尽量少,听从安排作战就可以了,省的给自己惹麻烦。

    但.张溪看到了。

    不仅看到了,张溪还问了。

    “王将军可是有破敌之策?!”

    张溪都这么问了,王昶不,反而是显得不合适了。

    因此,王昶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骠骑将军可知,孟津渡以北河道之内,有一浮州”

    话呢,就到这里了,王昶相信,大家都是聪明了,自己想什么,张溪应该是能明白的。

    而张溪呢,听到王昶这么一提醒,也想起来了确实,有一个浮州。

    然后吧,张溪就继续开口,问道,“确有一浮州只是,此事与破敌何干?!”

    这话问的,别王昶了,就是孟达和黄权都有点愣神.不是吧,都已经提醒的那么明显了,张元长今是怎么了,怎么这都想不明白?!

    占了那个浮州,切断五万多魏军的后勤补给线,都不用打,饿上一个月,等孟津渡内部的存粮耗尽,这帮魏军全得完蛋。

    这么浅显的道理,张溪不可能不懂.但这不是军议呢嘛。

    你王昶既然要计谋,就把话清楚,回头好算谋划之功啊就这么半句,最后由我来下命令的话,这个谋划之功不就成了我的了么?!

    你王昶还要不要立功封爵受赏了?!

    所以啊张溪这是在给王昶机会,把话清楚,这样好算战功。

    都不是笨蛋,孟达也好,黄权也罢,稍微想想,都明白这是张溪在给王昶机会。

    王昶自然也能想明白,同时,心里也是一阵暖心.这事儿要是搁当年在曹真大将军手下,恐怕就是曹真的功劳了。

    当然,事后肯定也少不了王昶的好处,曹真大将军会用其他理由提拔王昶,但作为一名将军,用其他理由获得晋升,哪有依靠战功晋升来的名正言顺?!

    因此,王昶感动之下,还是依着张溪的意思,把自己的谋略,了出来。

    “可遣一军精锐之士,攻取浮州,坚守簇,辅以水军,断贼粮道.如此,贼军不攻既破。”

    王昶的话一完,这个建言之功就算是落实了。

    这时候,立刻就有人绷不住了。

    嗯,也没别人,就是孟达。

    虽然,之前有了一个驰援之功,但杀敌数量几乎为零.这么点功劳,可不足以让孟达能摆脱现在的困境的。

    建言之功,是张溪要王昶主动全的,这个是张溪在提携王昶,孟达这个人虽然人品不行,但眼力和情商还是很出众的,不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讨人嫌。

    但是,接下来的征战之功,孟达就不能不争一下了。

    “老夫愿率本部兵马,从黄将军水军,以建此功。”孟达主动站出来,向张溪请战。

    这下闹得,连张溪都有点措手不及。

    理论上讲,谁给出的建议,谁带兵执行,这是一个军中潜规则既然是王昶提出来的谋略,那么王昶带兵去攻打浮州,这才正常。

    哪有人半路站出来分功劳的?!

    王昶要是一个纯粹的谋士,这事儿也就罢了人家也是带兵的武将啊。

    可孟达这个人吧,在张溪面前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如今的军中,孟达的身份地位和从军资历极高,官职也是仅此于张溪和黄权的。

    他这一请战,别王昶,就是张翼和柳隐都得退让三分。

    至于黄权黄权倒是可以站出来句公道话,但这事儿吧,不管谁领兵,都需要靠他的水军,也就是,黄权站不站出来话,都不影响他的功劳。

    所以嘛比起王昶这个降将,黄权更加不想去得罪孟达。

    毕竟,孟达也是东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啊,如今的局势下,黄权代表的益州派,真没有必要跟东州派再闹矛盾。

    大汉现在的地盘是越来越大了,都城都已经从成都迁到长安了.如果这次北伐顺利,把大半个中原纳入版图的话,益州派在朝堂上的对手,可就不是只有一个荆州派了。

    这时候益州派再跟已经是半个盟友的东州派闹龌龊的话,那恐怕将来在朝廷的话语权,可就真的要朝不保夕了。

    黄权不站出来话,张溪.张溪还真的不好驳孟达这个面子。

    前有李严的请托,后面孟达自己也争气,确实立下了功劳.这次孟达主动请战,自己不给个机会的话,多少是不过去的。

    因此,张溪只好委婉的看了王昶一眼,表达了一下歉意,然后,转头看向孟达。

    “老将军既然请战,溪自无不答应之理。只是,此事颇为凶险,老将军亦需心,我遣柳休然与老将军同行,助老将军一臂之力,如何?!”

    “.谨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