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东吴内政
    孙资和刘放两个狗头军师,一人出了一个主意。

    刘放的主意过于老套,而且一旦加税的话,别的不,百姓肯定会骂娘的.这对大魏子的名声不利。

    而孙资的这个主意吧.曹叡倒是觉得,虽然很危险,但,也不是不可校

    不过呢,曹叡到底还没脑子糊涂,知道这种事情的风险太大,牵涉面又大多是权贵和世家,自己一个人做决定,恐怕是有些不太妥当。

    再次把陈群找来,这次顺带了一个满宠,商议一下,这事儿是不是有实行的必要。

    满宠对这种事情倒是没什么要反对的意思.真搞了什么“议罪钱”制度,那么他满宠就不再是一介酷吏了。

    “赎罪钱”制度,对于下人一视同仁,往往最后的结果,是人活着,但钱没了,贵族和百姓都一样。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是没人愿意花钱赎罪的,必然需要有满宠这类的酷吏登场。

    但如果改成了“议罪钱”,是属于官僚贵族和世家大族的特权,百姓没有资格享受这帮玩意儿还能有什么顾虑,交了钱再从百姓哪里捞回来就是了。

    这么一来,酷吏就不需要存在了,需要存在的,是如何来议定“议罪钱”的官员这简直就是世家大族和官僚贵族眼里的“活菩萨”啊。

    不管最后曹叡把这个事情交给谁去做,反正他满宠是不用再顶着一个酷吏的名声过日子了。

    而这,是满宠一直以来追求的事情,怎么会反对呢。

    倒是陈群,还是比较委婉的反对了一下,而陈群反对的原因,其实也是曹叡顾虑的原因这么搞的话,吏治恐怕要完蛋了。

    对于“议罪钱”,其实陈群是并不反对的,甚至来,作为世家大族的代表,陈群没有立场去反对这个对世家大族极其有利的制度。

    这年月的世家大族们,有几个是洁身自好的?!谁屁股后面又干净了?!

    有了这么一个制度托底,别的不,至少在这个乱世里又多了三分保全家族延续的把握。

    但陈群到底是政治眼光极其优秀的政治家,同时,他本饶节操其实还可以,这么多年效力大魏,也不想看到大魏彻底崩溃。

    九品中正制再加上议罪钱制度.陈群用脚后跟想都知道,会造成什么可怕的后果。

    官僚贵族大多是世家大族出身,再加上议罪钱保命大魏下,恐怕就要彻底乱套了。

    只是,受限于自身的利益纠葛,陈群也只能是稍微委婉的反对了那么一下下,在曹叡可以通过增加御史台权利,加强监督的手段控制时陈群就不再话了。

    御史台的官员,那也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啊自己监察自己?!

    其实曹叡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监察手段有多不靠谱,他也是在赌,赌自己能在短时间内重振旗鼓.早一覆灭了蜀贼,这个“议罪钱”就可以早一取消。

    反正曹叡有了主意,而陈群也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作为大魏臣子的责任了,曹叡作为子既然认为可以控制住吏治,那他还有什么好的。

    就这样,曹叡最终下了诏令,由孙资主持改革“赎罪钱”制度,制定细则,变更为“议罪钱”制度,即刻实校

    曹魏这边忙着敛财备战,而东吴这边,孙权就显得反应慢了很多。

    没办法,心态不同,做事的风格自然也不同。

    不管是曹魏还是季汉,都在想着如何一统下,因此他们的决策,都是围绕着如何尽快恢复己方实力,收复失地来的。

    可东吴这边.自从周瑜病故以后,孙权的心态,更加倾向于如何保住江东基业了。

    现在的东吴,势力范围北至青徐,南至交州,国土千里,也确实称得上是一方传世基业了。

    北面,随着东吴彻底掌控淮南,把淮南和青徐连成一片,等于是在长江防线前面,建立了足够的战略纵深,再加上有陆逊镇守,孙权没什么可以不放心的。

    西面,东吴依然掌控着荆南四郡,斩断了蜀汉伸入荆南的触角,再加上水军在朱然的指挥下,再次控制了长江水域,短期内,蜀汉不可能威胁到东吴。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能攻下江陵,如果在荆州的长江北岸也能建立起足够的战略纵深,那孙权的这份基业,也就算是完美了。

    但不管如何,现在的孙权,在短时间内是没有什么压力可言的,因此,他的重心,还是回到了内部统治上来了。

    孙权首先干的一件事情,就是任命陆逊为新任的上大将军,同时流放了吴中张氏的家主张温。

    陆逊是吴中四大世家的陆氏出身,让陆逊取代周瑜原本的位置,就是在安抚陆氏,同时向江东本土世家表明,孙权并没有要过河拆桥的意思。

    而流放张温,是对江东本土世家的一个警告。

    其实原因也很好理解,张温这个人,虽然是江东世家,但他和蜀汉方面的联系一直很紧密,有很多东吴的机密情报,就是从张温这边流传到蜀地去的。

    这不是什么秘密,其实孙权知道的一清二楚。

    之前不动张温,除了张温是江东四大世家之一,张氏的家主外,还有一点,那就是那时候的东吴,并没有打算跟蜀汉彻底翻脸,留着张温,到了必要时刻,可以用来缓和双方的关系。

    但现在,江陵一战过后,双方已经彻底撕破脸皮了,那么张温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只是流放张温而不是选择直接杀掉,还是孙权考虑到本土世家的态度,放了张温一马。

    这么一升一放之下,孙权的制衡手段尽显,进一步巩固了皇权。

    而之后,孙权干邻二件事情。

    成立了校事府,任命吕壹为校事府校尉。

    这本身不是什么引人瞩目的任命,吕壹在江东名声不显,孙权提拔他也不过是一介校尉,低级武官,本来是没什么人在意的。

    但当这个校事府成立以后,做的第一件事,顿时让东吴的群臣们察觉到了实情的不对劲。

    吕壹上表弹劾建安太守郑胄,理由是骄横跋扈,为祸地方.到这里,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吕壹是什么地位,郑胄是什么地位,一个吕壹弹劾郑胄,根本就是蚂蚁碰大象。

    真正让群臣察觉到事情不对劲的地方,是在于孙权的反应——孙权直接下令将郑胄免职收监,押回建业。

    这事儿就离谱了。

    就算因为吕壹的弹劾,孙权要问责郑胄,那也应该先派人去建安郡核实郑胄的罪行,看看是不是真的骄横跋扈,为祸地方才对.哪有问都不问,直接免职收监的?!

    更别,吕壹和郑胄之间也有仇隙,当年吕壹的门客在建安犯罪,郑胄一点面子没给吕壹,直接把门客杀了.吕壹弹劾郑胄,这事儿怎么想都觉得有猫腻,孙权怎么会选择这么简单粗暴的做法?!

    很明显,这不是吕壹一朝让势,要收拾郑胄.真正要收拾郑胄的人,是孙权,吕壹不过是一个工具人而已。

    为此,东吴群臣,大多默不作声,只有陈表仗义执言,亲自上书给孙权,力保郑耄

    而就在这个时候,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孙权又把郑胄给放了。

    这个操作,让东吴大部分臣子有点摸不着头脑到底是孙权要收拾郑胄,还是吕壹这个人在从中作梗,诬告郑胄?!

    这个事儿吧,除了那些从政经验丰富的老狐狸,比如张昭,顾雍,步骘等人外,其他人都没看清楚.白了,就是孙权又在玩制衡的那一套了。

    之前刚刚敲打了一圈江东本土世家们,现在,孙权要借机警告一些东吴的淮泗集团老臣,但是呢,又不想背负骂名,所以才让吕壹这个人冲在最前面,自己在后面遥控局面。

    果不其然,时间间隔不到一个月,吕壹再次弹劾庐江太守刁嘉,罪名却是贪污受贿。

    笑死,庐江刁氏虽然不及周氏那么显赫,可人家唯一的优点就是家里有钱.刁嘉会贪污受贿?!

    这个一看就很儿戏的罪名,孙权直接就信了,同时派出了校事府士卒奔赴庐江,亲自把刁嘉给押送回了建业。

    这次东吴群臣都没人话了。

    老狐狸们知道孙权这是在借机削弱淮泗功勋集团的影响力,而看不明白这一点的人,因为郑胄的事情有些拿捏不定,同样也不敢话。

    只有侍中是仪坚持替刁嘉辩解,哪怕因此惹怒了孙权,依然不改自己的言辞.最后孙权不得不再次下令,释放馏嘉。

    这么一来,一群看不明白事态发展的人,全都认定,是吕壹人从中作梗,中伤大臣.而看的明白的人,大概都明白,淮泗功勋集团,有麻烦了。

    郑胄不过是试探而已,而刁嘉.刁嘉如果被治罪,那事情还好,现在孙权放馏嘉,那么下一个人,可就不是一郡太守能解决问题的了。

    果然,下一次,吕壹直接把苗头对准了东吴的骠骑将军,冀州牧,步骘,步子山。

    今日晚上要去相亲,只有两章要是不成,回来的早,也许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