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搞钱才是王道
    次日清晨,魏阳早早起身,匆匆咽下几口早餐,便踏上了前往少府官邸的路途。

    少府,在大魏帝国中犹如一头奇形怪状的巨兽,既独特又充满权势。

    其主官少府卿,位高权重,享受中二千石的丰厚俸禄,手持银印,系挂青绶,掌控着山川湖泊的赋税,专供皇室之需,位列九卿之中。

    然而,少府卿的特殊之处在于,他并不受丞相节制,而是直接听命于天子本人。

    少府的权柄广泛,从宫殿陵寝的建造、道路的修缮、运河的开凿,乃至税收事务,无不插手,其势力范围之广,令人咋舌。

    天下所有因罪服役的囚犯与承担徭役的百姓,大抵皆归少府管辖;山河湖泊的产出及商贾需缴纳的租税,最终亦流向少府。

    更甚者,大魏的禁军与边防军队所使用的武器装备,皆出自少府管辖下的军器作坊。

    这些作坊技艺超群,工匠们的手艺堪称一流,诸如大名鼎鼎的大黄弩、斩马剑、连弩等,均出自少府作坊的创新与制造。

    此外,少府还掌握着众多其他手工工坊,若魏阳欲寻觅能工巧匠,此处无疑是首选之地。

    没错,魏阳此行的目的正是“挖墙脚”。

    实际上,皇族成员乃至皇亲国戚、家仆,常借机造访少府,趁机搜罗人才,这已成了一项悠久而“光荣”的传统。

    昔日太宗皇帝的宠臣颜斌,其财富堪比国库,而这背后的故事,便是他不断从少府挖角的结果。

    遗憾的是,颜斌的命运多舛,他一生辛劳积累的财富、田产、商铺与工坊,在新帝登基后悉数被没收,重新归入少府名下。

    尽管少府体系内弊病丛生,但它无疑汇聚了大量人才。

    魏阳若想在未来有所作为,这里将是不可或缺的依靠。幸运的是,此次他仅需几位工匠,无需直接面对少府的高层。

    即便是秩俸超过千石的少府丞,魏阳也无意会面,毕竟这不是什么光彩之事,低调处理更为妥当。

    他出示了表明身份的腰牌,直接面见负责少府日常杂务的佐官,并说明来意。

    若换作其他默默无闻的皇子,或许佐官还会置之不理,但如今,关于这位九皇子的种种事迹已在朝野间传得沸沸扬扬。

    在许多人眼中,魏阳已是皇太子之位的有力竞争者。

    因此,得知魏阳的需求后,佐官爽快地应允,并精心挑选了一批技艺高超的一流工匠。

    这些人才如同能够下金蛋的母鸡,能为主人带来滚滚财源。佐官此举,无疑是看好了魏阳未来的前程,做了一笔提前的投资。

    魏阳对此自是心满意足,随即投桃报李,亲切询问“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佐官闻言,连忙欣喜跪拜,答道“微臣少府佐官陈生,拜见殿下。”

    尽管初涉人心收揽,魏阳却模仿前世电视剧中的官员,轻轻拍了拍对方肩头,以鼓励的笑容示好。

    随后,他带领着几位工匠返回宫中居所。

    然而,在回宫途中,魏阳遭遇了一个小插曲——他竟忘了这些工匠并无宫中户籍,守卫因而拒绝他们入内。

    若非恰逢魏山身边的贴身太监文喜,魏阳恐怕只能束手无策。

    作为魏山的心腹,文喜自然深知魏阳眼下正得圣眷之深。

    如此天赐良机,自是不会轻易放过,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一个好的开端如同滚雪球般,能不断累积并放大优势。

    在对文喜三番五次地表达感激之情后,魏阳便率领几位工匠返回了宫中的居所。

    跟随其后的工匠们,个个看似本分老实,即便对皇宫内的一切充满好奇,也极力克制,避免左顾右盼。

    “进了我这里,无需拘谨,你们各自名叫什么?又各有所长何事?”

    魏阳这才细细打量起这三位工匠,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考究。

    “回殿下,小的名叫王全,专长于筑屋建房。”

    “回殿下,小民唤王志,略懂木工手艺。”

    “回殿下,小子名王林,除了两位兄长的手艺,其他也都略知一二。”

    望着那三张颇为相似的面庞上显露的局促与紧张,魏阳暗忖,这次真是意外之喜,只是名字略显奇特罢了。

    “你们可是亲兄弟?一直在少府供职?”

    “是的,殿下,家父在少府,家母亦然,我们自出生起便未曾离开过少府。”

    听闻三人之言,魏阳心中的满意更甚。至少在忠诚一事上,这三人应无大碍。

    魏阳将

    自己的计划简要叙述一番,原以为三人会欢欣鼓舞,毕竟这是一桩极富盈利潜力的买卖。

    岂料王全、王志与王林同时蹙眉,神色愈发紧张,似有难言之隐。

    最终,王全涨红了脸,鼓起勇气说道“殿下,造纸这行当,似乎利润微薄……”

    经由王全断断续续的解释,魏阳恍然大悟。原来,魏朝虽已发明造纸术,但所造之纸质地粗糙,仅限于平民偶尔购作卫生之用,市场反响平平。因此,三人得知魏阳欲造纸时,才会流露出那样的神情。

    “哈哈,无须忧虑,我这纸非比寻常。”

    面对三人满脸的怀疑,魏阳并未多做解释,只待成品问世,一切自见分晓。

    随后数日,魏阳带领着三位工匠在自家院落中忙碌起来。

    先是命人寻来几口大锅,又从少府调集了大量竹简。宫中自有储备,只需吩咐人搬运即可。

    至于竹简,这一古老而承载着文明的媒介,如今依然是书籍界的主流,少府深谙其重要,因而储藏之丰,堪称无尽。

    然而,此番魏阳并未心存侥幸,企图侥幸取利,他确保每一分收获都是以正当价值交换而来。

    尽管少府的辅佐官陈怀生慷慨表示无需介怀,但魏阳自许为行事有道之人,不愿蒙受不劳而获之名。

    事实上,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忧虑,一旦那洁白如雪的纸张问世,为他带来滚滚财源之时,难免引来旁人嫉妒的眼光。

    万一此事被好事者推波助澜,传至他那位素以严厉著称的父亲魏山耳中,以魏山的性格,极有可能顺势将这桩利润丰厚的买卖收归少府管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