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成康之治
    王二十年

    经过周天子继承文王、武王的业绩,对内推行周公“明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

    整个周王朝出现农业生产蓬勃发展、人民生活相对改善、四方少数族纷纷来贺等升平景象。

    同时周天子继承了周公的周礼,即王朝各种典章制度的创立和推行。而由于周王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便实行了分封制,即实行“封土建国”的政策。

    除此外周王朝的分封,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周天子统辖下的地方行政系统,按疆土距京城的远近,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赐予分封者(大部分都是诸侯)。

    一方面,受封者在所封的土地上握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实行全面的统治;另一方面,受封者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随王祭祀等义务。

    周王朝的分封,在武王时即已开始,但大规模分封是在成王及现任周天子时期。

    而由于白武在卫伯的领导下,不断率领殷八师稳定东土的社会秩序,因此白氏的封地也被加封至六十里,进一步向着太行山进发。

    由于白氏封地的扩大,还有白氏实力的增加,白氏在太行山中新设置了两邑,分别为麓邑,罴邑。由于太行山中物产丰富,因此白氏商队也快速的发展,白邑也因为商业的繁荣,人口增长至五千人。

    现在白氏有四邑一关,即白邑、槐邑、麓邑、罴邑和白关。总人口突破一万。

    白氏家兵也有六百人,白罴卫一百,影卫更是由于商队的发展,遍及周王朝。更是由于对太行山的不断开发,白氏拥有了整个太行山的地舆图,这对白氏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

    王三十年,白地,槐邑,杉亭,槐树里。

    钺正在槐树下休息,突然听到一个声音:

    “老丈!老丈!”

    钺慢慢睁开浑浊的眼睛,只见一个行商打扮的中年男子恭敬地呼唤着他。

    钺说道:“你谁啊?”

    行商回答道:“老丈容禀,我是洛邑的行商,听说白地盛产山货,故前来考察一番!”

    钺接着问道:“你有何事啊?”

    行商说:“我想问路,不知白关往哪个方向走啊?”

    钺说:“什么?鹿?我哪知道鹿在哪儿,你这個人真怪。”

    行商哭笑不得的说:“不是鹿,是路,道路的路。”

    钺听后没好气的说:“什么?大鹿?小鹿我都不知道,我哪知道大鹿,你这人消遣老汉我是不?去去去。”

    行商听完无奈的说:“我们不说鹿了,请问白关往哪里走。”

    钺听闻警惕的说:“白关?你去那里作甚?你是谁?不会是细作吧,是不是想要探查我白氏的情报,快说,不然我叫里长了。”

    行商见状,马上说:“不是,我是行商啊,刚才不是和您老说过的吗?”

    钺听完放心下来不好意思说道:“年轻人,对不住了啊,人老了,头脑不清楚,耳朵也不好了,白关啊,你往那条道,对,就是有很多槐树的那条道,一直走就到。”

    行商见状道谢道:“多谢老丈,就是不知老丈今年高寿啊?”

    钺闻言,得意道:“哈哈,老汉我啊,今年六十有一了,哈哈。”

    行商听闻,立马恭敬道:“哟,那您老可是武王时代的人了?”

    钺说道:“那可不?我呀生于商王时代,在武王时跟着白氏先主出生入死,和先主一起与蜚廉战斗过,见过周公,和先主一起与周公讨伐过东夷,见过卫康叔,三征东夷我也在此列,见过当今卫侯,那是在先主去世那天,我还记得那天我可伤心了。”

    说着钺不禁流起了泪。

    行商见状安慰道:“那现在生活怎样呢,现在天下太平安定,黎民百姓安居乐业,您老也是生活的不错吧!”

    钺听到这话,也不禁开心起来:“那可不,老汉我啊现在的生活啊,就是神仙来了也不换啊,我儿子现在是里长,孙子跟着家主作亲卫,女儿嫁给了白氏家臣享福,孙媳妇还是苏氏女嘞!

    像老汉我这么大岁数,现在居然还能好好的活在世上,不仅如此,还如此悠闲,全靠先主、家主以及天子的恩惠啊!对了你们外面人过的如何啊!一定比我们白地过的好吧!”

    行商说:“不瞒老丈,我走南闯北有一些年头了,外面的生活虽然各地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是比较好的,当今天子圣明,以仁德治天下,刑措几乎没有用过的时候,周围的蛮夷呢,也被天子及众诸侯揍得是服服帖帖,轻易不敢扣关。不过啊,走了这么多地方,我发现你们白地是最富庶和安逸的呀!”

    钺听道行商这么说,于是高兴道:“是吗?哈哈,我就说当年跟着先主就没错,先主看着就是能成大事,还仁慈爱民的人,不愧是我啊!哈哈哈。”

    行商听着钺这么说也不禁笑了起来。就在这时,一个长的略微魁梧,但脚有点跛的中年来到两人面前,先是对着行商行了一礼,然后对着钺说:

    “阿父,都已经到了饭点了,你儿媳都做好饭了,快回去吃吧!”

    钺听完也就起身说着:“吃饭!吃饭!”,说着杵着鸠杖,慢慢朝着家里走去,钺的儿子见状连忙让跟着自己的侄子上前去搀扶,却被钺一把甩开:“去去去,老汉我还没老的动弹不得呢。”说完慢慢走着。侄子见状只得亦步亦趋跟着。

    钺的儿子看到父亲回家了,松了一口气,转过身对着行商行礼道:

    “先生对不住,家父有些任性,如果唐突了先生,还请看在白氏的面子上原谅我们。”

    “哈哈,无妨,令尊着实令人尊敬啊,和令尊一序,在下也是颇有感触啊。不知令尊手上那个样式精美的鸠杖是什么?”

    “先生过誉了,我是这个槐树里的里长,先生若有帮助,在下义不容辞。至于家父手中的鸠杖,是白氏发给退役的年过六十的有功之臣的”

    “白氏真是个有仁德的领主啊,对了,我看足下身材魁梧,是卒伍出身吧!”

    “先生好高的眼力,不错,在下正是卒伍出身,家父原来是先主的亲卫,后来退役被安排在白邑担任邑长,我则是在考核成功后进入了白氏家兵担任司马,但后来在白关抵御北狄人受伤,就退了下来,担任这个里的里长,好在犬子用心,进入了白氏的亲卫队白罴卫。这着实给我长脸啊!”

    “白罴卫?我听说过,据说这支军队人人都有能和熊罴搏杀的力量,一百人可以在一千人的围杀下突围而出,若是装备不全的蛮夷,就更恐怖了,一百能将一支万人军阵杀穿。”

    “哈哈,是的这支军队可是我们白氏举全族之力组建的啊。”

    “哎呀,这时间不早了,我还要赶往白关进货呢,在下就不打扰了。”

    “先生慢走!”

    钺的儿子看见行商走了,赶紧回家询问了自己的父亲刚才和行商说了什么,以及行商的来历,身份及目的,然后将这些情况记录在一张草帛之上,放在一个竹筒里,吩咐手下送往槐邑的影卫堂。

    白邑,影卫府,一个在白邑十分偏僻的地方,只见里面来来往往都是身穿黑衣的人。

    “卫士长,这是槐邑送来的情报,这是白关以及罴邑送来的情报。”

    全忠接过手下递来的情报,细细阅读后,将其整理,然后出了影卫府,前往家主府邸。

    “家主,这是这个月关于白地的情报,这是关于白地之外的情报。”全忠将这个月情报总和递给白武。

    白武看着两份情报,看了看白地外的情报,看完就撂下了,全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当今天子和卫侯贤明的治理下,当前的周王朝在以往的历朝历代中都算得上是一大盛世了。

    而白地的情报,白武就仔细的看了起来。

    情报显示,因为白地积极地开发太行山,使得白氏山货在周王朝十分畅销,加上白氏积极招募匠人进行原料深加工,如今白氏皮革扬名周王朝。

    不过由于动作太大了,导致太行山里的狄人好像有所动作,最近袭击罴邑的事件越来越多了。罴邑是白氏最深入太行山的乡邑,白氏由太行山外向北深入太行山的乡邑依次是:白邑,槐邑,白关,麓邑,罴邑。

    白武看向全忠问道:“有太行山里狄人的最新情报吗?”

    全忠恭敬地回答道:“有!”然后从怀里递给白武。

    白武看着情报,情报上显示太行山里靠近白氏领地的几家狄人部落相互之间频繁接触,白武知道针对白氏的战争马上就要到了。

    于是果断起身,对着全忠说道:“去,召集家中重臣,议事堂议事。”

    全忠行了一礼,答道“喏”便去通知了。

    傍晚,议事堂烛火通明,白氏所有重臣齐聚议事堂。

    只见白武居于主位,左身后站着影卫卫士长全忠,右身后站着白罴卫卫士长关奇(也是钺的儿子),下面左边依次坐着白氏少主白桓(白武之子),支脉脉主白璋,藏书阁阁主白琳,白氏学堂山长白翰(白璋之子)。

    下面右边依次坐着民事堂民堂主苏禄,军事堂军堂主原桓,白邑邑长钟黎。

    “既然诸位到齐,那我们就议一议接下来该如何做了。首先先让民堂主苏禄盘点一下白氏家产吧!”

    苏禄对着白武行了一礼便说道:

    “如今白氏有封地六十里,四邑一关,分别为白邑,槐邑,麓邑,罴邑和白关,人口突破一万,达到一万五千,其中白邑有六千,占据白氏人口近一半,白氏商队遍及周王朝各个大城和各个诸侯国,

    现家中金六千,银一万,铜两万,铁三百吨。匠二百”

    说完便坐下。军事堂军堂主原桓接着说:

    “现家中家兵八百,具是披甲执锐的精兵,如今三百在白关,一百在罴邑,五十在槐邑,五十在麓邑,三百在白邑”

    支脉脉主白璋说:“支脉现在还没有一个支脉弟子”

    白氏学堂山长白翰起身说:“学堂内有学童一千,大部分是家兵之子,家臣之子,少部分是领民之子。”

    白罴卫卫士长关奇说:“白罴卫一百五十人”便回到白武身后不动了。

    -----------------

    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