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长沙城以南外围防线的清军,大部分都是新归顺大清的明国降兵,在少量孔有德嫡系部队监督和控制下,他们需要拼命抵挡住老东家军队的反攻,才能够赢得新东家的信任。
以孔有德为首的清军将领,之所以将这些新降兵赶出城,部署到长沙城以南的外围防线,其实大概多少也是有把这些不够可靠的军队当炮灰的打算。
毕竟,根据其戎马二十余年的战争经历,孔有德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他很可能就会固守在长沙城内,一边等待朝廷派遣的援军,一边作为被围攻的一方,与城外明军进行旷日持久的围城战。
二月下旬清军夺取长沙之前,明军丘八在长沙城内烧杀抢掠、胡作非为后一哄而散,导致长沙城内存储的粮食颇为不足,再加上清军南征,携带的粮草也比较有限。
因此,此时面对明军反攻的孔有德军团所驻守的长沙城,虽然城池还算坚固,兵力也算雄厚,但粮食却实在不算充足。
显而易见,在持续时间较长的城池攻防战中,城中过多的不可靠士兵不仅不会为作为守城方的清军提供助力,反而还是清军很大的累赘。
因此,在孔有德看来,打着“守城必守野”的旗号,把以新降兵为主的一部分军队,部署到城外,用来延缓敌军进攻势头,从长远上来看,明显会更加有利于守城的大局。
这些本就该死的炮灰新降兵被刚刚大胜、锋芒正盛的明军击溃,虽然确实有些太过迅速,但也算是在孔有德意料之中,就不多说了。
只是说被孔有德派去骚扰牵制明军主力的上千马兵,那可基本上都是孔有德军团的主力马兵啊。
孔有德之所以舍得派出这些被他寄予厚望的精锐马兵,当然是因为孔有德坚定地认为这些马兵大概率会达成预定的战术目的。
哪怕出了万一,不小心达不成预定的战术目的,以这些马兵的精悍骁勇和强大机动性,全身而退定然也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
可惜,对于孔有德来说,悲惨的现实,竟然是如此冰冷,使孔有德的心冰凉的甚至胜过辽东大雪过后的冬日。
根据侥幸逃回来的清军马兵所说,战前,据侦骑报告,明军哪怕是在行军之时,也军容严整、号令森严,看上去就很是不好打。
清军马兵们耐心等待了很久,在明军临时休整时候,自以为寻到了明军的破绽,于是趁机发起突袭。
可是在实打实接触到了明军之后,清军立马就可以知道这帮明军并不是什么花架子,而是的确有着表里如一的强大实力。
纵使受到清军马兵的突袭,那些训练有素的明军士卒,还是很快就在军官的指挥下,快速集合起来,然后明军中的长矛兵迅速排列成方阵,同时,明军中的鸟铳兵也排列成相对来说更加松散单薄的阵型,在周边进行支援射击。
清军马兵不傻,其尝试优先攻击看起来明显更加好欺负的明军鸟铳兵,然而这些被清军称呼为“粤兵”的军队之中的鸟铳兵,和清军之前见过的明军其他部队的鸟铳兵,可谓完全不一样,
对于清军来说,这些粤兵鸟铳兵在明军军官的娴熟指挥下,可谓进退有序,待清军马兵进攻至时井然有序地后退,待清军马兵退缩之时井然有序地追击。
与此同时,那如同刺猬一样的明军长矛方阵也在军官的指挥下与鸟铳兵互相精妙地配合着对清军进行打击,清军马兵就此一时间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地步。
就是这样,凭借强有力的组织力,龙武卫长矛兵和鸟铳兵在堪称完美的配合下,顺利抵御住了清军马兵的袭击,并且还暂时把清军马兵拖住。
接着似乎是预先就早已经埋伏好的数以百计的明军骑兵,突然出现在战场,并且迅速在清军大队马兵部队两侧迂回,然后如同利刃一般从侧翼甚至后方呼号着对清军发起进攻。
最终清军马兵自然承受不住明军步骑兵的打击,直接崩溃,有的兵丁被吓破胆,直接原地投降,有残余建制的兵丁则多骑马分散突围。
了解到明军是如何轻松击败他属下的精锐马兵之后,孔有德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心中暗道这粤兵真是恐怖如斯。
与此同时,孔有德也感到纳闷,既然这明国的广东军队如此骁勇善战,那之前崇祯皇帝为何不调这些粤兵北上前往辽东作战,或者去平定闯贼、献贼这些贼寇?
有这些粤兵在手,那崇祯皇帝竟然最后还落得个自缢煤山的下场,这可真是如同在粮仓中饿死的老鼠一般无能啊!
在久经战场的老行伍孔有德看来,明军的战术虽然很是朴实无华,不过是通过迷惑清军,引诱清军发起袭击,然后后发制人,先以步兵正面拖住进攻的清军,然后预先埋伏好的骑兵迂回,从侧翼发起进攻,击溃清军,最终赶尽杀绝。
但类似于“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朴素的烹饪方式”这样的道理,强大的军队,往往也只需要朴素的战术,就能够取得辉煌的胜利。
实践经验丰厚但理论知识较为匮乏的孔有德当然不知道,就这种他眼中很是普通的战术,在二千多年之前的《孙子兵法》当中被叫做“以正合以奇胜”。
在西方,则是叫做“砧锤战术”,想当年乃是亚历山大大帝精通而且惯用的打法,其实就是以长矛方阵为砧扛住对手,然后以骑兵为锤侧击敌军。
乍然一听上去似乎有点高大上,但实际上的含义就是那样普通。
总之,从清军的失败中,孔有德更加真切地意识到了此刻正对着长沙城来势汹汹的明军的强大。
「这仗恐怕比想象中还要难打的多啊。」
一想到这里,愈发下意识地对前途感到悲观的孔有德就忍不住感到头疼。
而更加令孔有德头疼的事情,还在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