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天幕要讲周天子时代,原本正拢起袖子观天幕的孔子猛的皱起眉“若说夏无迹,可商却有迹可寻?为何不言伊尹大贤之德?”
伊尹保商社稷,教太甲勤政修德,承成汤之政,使商兴盛,如此功德为何不言?天幕为何要言语模糊,不教世人向仁?
身为商后裔的孔子见天幕展开时,以为上天显迹教化世间凡君,没想到竟是后世人点评先古时代,无奈地摇摇头,他在列国间宣传克已复礼,提出以‘仁’治国,可惜屡屡碰壁,竟无诸侯愿听他仁义之念。
天下大同,何时能显世啊!
立在他身旁的子贡满心期待天幕宣扬伊尹德行,偏偏是胡言乱语一通,实在恼人,竖眉喝道“不言圣贤,后世人难道无仁乎?”
见他不满,原本情绪微落的孔子不赞同道“后世人一直也在强‘德’,崇‘祖’,岂不在乎仁?只观后世人所言,夏朝未有证据,商朝文字译出太少,或许不知伊贤之德?”
难道先贤书籍多有丢失,想到天幕说一直在找夏朝证据,孔子心中忧愁,望了望色彩鲜艳的天幕,决定回故国将伊尹之德整理,让古德传于后世,教化后世仁义。
说到人祭,原本有力的少年声突然染一抹厌恶【许多人弄混了人祭跟人殉的区别,人祭是送给鬼神及祖先的祭品,分为活人祭和死人祭,如河伯娶妻,西藏人皮鼓等都是活人祭行为。
而商朝鬼神先祖皆能影响大小政务,为得庇佑,弥散鬼神之怒,都会用人作祭祀品。
如何祭祀在甲骨文中皆有体现烧死、煮熟、劈开等等死法不一而足。
高峰期的商朝,祭祀活动密集到堪称明星行程,任何一商朝遗址都会找到祭台坑,里面重重叠叠全是人骨,数量是历代人祭之最】
看到天幕中展现出各种尸骨,饶是见多了死亡的岳飞也有些顶不住,更何况每处遗址都有祭台坑,被作为祭品的不知有多少?
“商延国炸多少年?”
属下摇摇头,他一个不读书的大头兵,杀人还行,学问真不行。
不对,他杀人也比不上商朝虐杀啊!
【而人殉是指君王、贵族或者是男性主家死后,要求他人从死。
可以说人殉是封建王朝的毒瘤,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
如战国秦国国君宾天,从死者少则数十,多则数百,甚至连秦良臣奄息、仲行、虎三人都被殉葬】
正值春秋的秦穆公听到臣子名字,瞬间头皮发麻,连忙望向身旁的三良听寡人说,寡人不会,良臣别走啊,别走啊!!!
见天幕提起秦国,秦始皇眉头深拧,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当初先祖让三良殉葬,几乎绝于天下,为各国所不耻,险些断送秦霸天下的步伐,甚至连咸阳的老秦人也作赋讽刺此等不德行径。
直到秦献公时期才废除人殉,各国人才才入秦为官,为秦效力,才有了秦东出函谷关之霸业。
秦始皇抬眼前向群臣,面色平静,并不恐惧三良从死出现在自己身上,见他目光扫来,夏无且脸色殷殷“臣愿以俑永陪陛下!”
王贲&李斯&蒙恬等人好个佞幸之人!竟然如此哄骗陛下!
秦廷上下谁不知陛下要烧制人俑,他日假年后,君臣魂入俑内,征伐司间,一统地下,畅游九洲,冕冠为王!
可惜最好的烧制人俑名额不是人人可之,须得有功之臣,精锐之兵才有资格以真实面目烧俑。
瞪完夏无且,满朝文武齐刷刷地望向他们陛下,目光灼灼陛下,陛下,看看我,看看我,你的手办缺一个我!
有臣如此,秦始皇昂然一展双臂,仰天大笑“天佑大秦,君臣一心!”
群臣躬身齐贺“天佑大秦,君臣一心!”
贺完后挺起背脊,努力向君王眨眨眼陛下,给点奖励...如——烧俑名额,让我们君臣同乐啊!!!
秦朝君臣和睦时,天幕仍在继续科普【如果说什么是帝王也根除不了的封建习惯,那么人殉首当第一;即便汉高祖刘邦废止人殉,各诸侯仍要冒着除国的风险要他人殉葬!】
正昏昏欲睡的刘邦听到最后一句,猛的跳起来大骂“那个诸侯不听朕令,要人殉葬?
是谁?乃公先送他下去!”
而原本正其乐融融的秦廷气氛突然凝滞,他们秦朝可是要万世的,可汉在天幕口中已出现两次...
【即使到了唐初时仍有人殉之风,到元明清时,甚至将夫死妻殉变成定法,鼓励民间殉葬,甚至大加赞扬】
天幕激昂的少年音变得嘲讽【若人殉真能到了阴间,说不定那些被迫殉葬的人第一个就是弄死主位,都是新鬼谁怕谁?
明朱元璋死后殉葬的嫔妃近五十人,一对五十人,几十人齐上,还能怕了他朱重八不成?】
被天幕拎出来点名的朱元璋脸上有些挂不住,重重咳嗽一声道“看来我大明子孙不争气,让那叫清的夺了江山”
边说边脱了鞋子往大儿身上一丢“看看你不中用的子孙,将我大明江山都败完了”
朱标侧身躲过,跑到娘亲身后,指着天幕道“爹,天幕说你呢”
“对”朱棣伸了个小脑袋,小声嚷嚷“叫你朱重八呢!”
听到他敢煽风点火,朱元璋直接将另只脚的鞋子仍过去,怒骂道“我揍死你这个小兔崽子!给老子过来”
相比朱元璋的鸡飞狗跳,秦始皇亲自写下汉、唐、元明清,并重重将汉字用红笔画了个圈。
汉,刘邦,天幕提及两次,按他废除人殉来看,应该当是位有德之君...那他是那世君主?
是谁取代了秦?
他大秦江山国炸多少年?
秦始皇眸色沉沉地望绢布上的‘汉字’,会不会是刘邦?
但...汉刘邦是赤龙化身,赤为火,秦为水,按五行金木水火土来列,果真是汉?
不,不对,秦取水是为克周,汉为火应是克土?
难道取代秦的是土德王朝?是唐元明清中的哪一个?
越深想疑问越多,秦始皇只能暂且搁置自己推算,抬首望向天幕,期望能得到更多信息,好让他知道,他大秦到底延绵了几世?
【能支持周朝废人祭的原因外,天地间还发生了一件周人知道,却未曾深入了解的源头——气候回落!】
如此突兀的转折让孔子十分不解难道不因周公制礼乐吗?气候回落...是何意?
【商朝时气候温暖,在河南甚至有大象、水牛等大型动物出没,因此商时土适宜耕种,农业大丰,五谷丰登,产生的粮食之丰,甚至可以用来酿酒。
然到商末时,气候处于大暖期后的寒冷干旱特定时期,简单来讲便是气候因冷变得干旱,农作物减产,粮食产出下降,在卜辞中便能看出商多次相鬼神求雨未果,大肆向鬼神献上让祭。
为扩展生存空间,商甚至发兵东夷,以此获得粮食财富,以此缓解内政隐患。
而周为应对气候变化,曾将邑迁至丰,将部国往东移,后来至周初时,周初时三监叛乱,亦有部分因气候影响。
毕竟,中华是农业大国,农业不安,天下动荡。
到周初后气候变得稳定,加之周公改善井田制度,深挖沟洫,加宽水渠,又有农耕技术革新,农业产量增加。周公又将手中公田放于私人,因此各诸侯田产增加,须要更多的人来耕种,才有了废人祭底气。
虽然奴隶庶民不能拥有土地,但在诸侯的土地耕种下,一家一田成为华夏的小农生产环境,也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小农经济。
为周朝稳定基础,在加之诸侯认同周公所制的礼乐制度,由上至下周朝才维持八百年余】
农业不安,天下动荡?
《诗经》中有农事诗篇,如‘民之大事在农’,都不如这句话来得直白平淡。
从震惊回过神的皇帝下意问发问那要如何安农业呢?
天象他们知,历法也有,气候变化他们结合语句能理解,但天幕所说气候影响到天下动荡深层因由却不明所以。
为了彻底了解气候变化,各朝人纷纷朝天幕大声道“请天幕讲解气候变化!”
“请天幕讲解气候变化!”
“请天幕讲解气候变化!”
汉帝刘彻从垫上腾身而起,大步上前紧盯天幕,对气候变化的渴望压过对神仙的敬畏,对天幕大喝道“别说周公之礼,礼乐制度朕比你更清楚!”
“诗经博士为天幕讲解周公之礼”刘彻单手撑腰,郑声下令道“来人,有关周朝记载找出,快!”
所有朝代的心声共组成一条粗大的弹幕,让季路安想忽略都难“气候变化?”
学长学姐还想听这个?难道在上地理课?
想了想开口道“气候变化会有同学讲述,我讲只是作为周朝礼乐衍生而已。”
天幕听到我等心声了!
轰~
各朝举国上下尽皆沸腾,原来他们能做到与天幕沟通,与神灵相连,那他们是不是...是不是能听到他们想听内容?
于是有人大声朝天幕问道“你是何时的后人?”
“天幕俺想要个儿子,赐俺一个儿子吧!”
“神仙,我家有龙骨,怎么给你?”
......
各种问话祈愿朝上天涌去,可惜过了半响,没听到天幕任何回应。
难道天幕只能回应他们一句?
“陛下,臣查到了”汉家博士指着书册激动道“河竭而商亡”
“还有这里”另一博士张大了眼“周曾讨伐崇候虎,占领丰邑,从岐下迁徙到丰,跟天幕所说对上了呀,陛下!”
“陛下,臣亦知实证”年轻的官员脸色涨得通红,大声道“商纣为粮征讨东夷,因投兵过甚,史评虽赢却是亡国之举啊!”
“这天幕”刘彻负手仰望上空,深吐出一口气“终于吐出有用东西了。”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