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董夫子倒吸凉气
    马车在官道上疾驰,很快就来到了董府。

    按理说应该要递上名刺的,但现在石庆急的跟个鬼似的,哪有功夫搞这种形式主义,直接闯了进去。

    “董夫子!董夫子!”

    董仲舒现如今是接近六十的年纪了,不过身体还算不错,此时还在拉弓。

    听到喊声,也是不为所动,把手中箭矢射了出去,才转过头来,看到是石庆,就放下了弓,恭恭敬敬行礼!:“石兄。”

    石庆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跳脚:“董兄,出大事了!”

    董仲舒微微一笑:“石兄,礼不可废。”

    石庆没办法,只能跟董仲舒庄重端正的回礼:“董兄。”

    董仲舒这才往旁边指路,两人走到仆人听不见声音的地方:“石兄,怎么回事?”

    石庆急得跳脚:“陛下封的太子舍人,那个霍去病的二弟,霍海!”

    董仲舒哈哈大笑:“这事儿我知道,今天霍海从陵邑招摇过市,那文章辞赋写的是极好,老夫也看见了。”

    石庆抓住董仲舒的手腕:“你可知道他是墨子传人?!”

    董仲舒愣了一下,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你说什么?!!!”

    先秦时代,最开始儒家只是个小门小派,一开始根本没什么影响力。

    而在战国中后期,儒家成为了排名前几甚至可以说是第一的学说。

    但,战国中后期,一旦谈到学术问题,学派问题,所有文章文献必首谈儒家,次谈墨家,然后才是其他家。

    也就是说整个战国时期,墨家一直和儒家在对刚,是对手。

    而且,墨子还是个儒家传人,他就是觉得儒家崇周礼,屁事太多,才提出了尊夏礼,和儒家对着干。

    儒家认为一切都是天命,墨家觉得,万事万物都有它的道理,和天命毛关系都没有。

    而且,石庆和董仲舒走的公羊学流派,那还和墨家多一层不对付,公羊学几乎可以说都是好战分子,而墨家兼爱非攻。

    双方几乎完全对立。

    董仲舒:“怎么回事,你仔细的说一下。”

    石庆详细讲起了霍海见到太子后的事情:“董兄,你想一下,现如今,究竟什么人会故意淡薄礼仪,说出‘咱就不用了,咱们谁跟谁啊,不讲这些礼数’这种话?这可是对储君讲的!”

    董仲舒听了霍海从进入太子宫到和陈掌随意见礼,到和太子见面,又故意提到不用讲礼数的事情,但依旧觉得:“这恐怕不能说他就是墨子传人吧?”

    石庆:“董兄,你知道之后他干了什么吗?”

    “他带着太子做什么……做……怎么说的来着?做实验,对做实验。做的是光成像实验,具体做法就是用一个这么大个盒子……”石庆一边说一边比划:“就这么大。”

    “开个孔,这边又留一个板子,这边点燃灯。那灯影,就倒悬在另外一边的板上了。”

    “太子就被深深的吸引了,然后就问他,为什么灯影是反的。”

    董仲舒越听眉头越皱起:“你等一下。”

    董仲舒急冲冲走向了自己的藏书阁。

    在这里,有一个房间,被十几把锁锁着,上面还有个鲁班锁。

    董仲舒打开了鲁班锁,又打开了几重锁,拉开了门。

    这门里面有许多的书架,摆满了竹简,看这些竹简的样式,已经非常陈旧了。

    董仲舒往最里面走,掀开一块黑布,露出了一大口箱子,箱子上锁着一把大硕,写着勿动。

    这是董仲舒准备在死前烧掉的东西。

    现在,董仲舒把它打开了。

    打开箱子后,翻了许久,董仲舒翻到了。

    【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这是董仲舒收藏的《墨经》也就是《墨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影子对比物体是倒过来的,是因为光线经过端点后上下颠倒了,上方光线到了下方,下方光线到了上方。

    以前董仲舒看墨经,看过其中对光线描述的其他话,都看懂了,唯独这一句没有看懂。

    现在懂了。

    “针孔成像,原来是这么一个机关机构。”

    石庆指着这一段:“我就是看过这一段,昔年我父亲手底下有个门客,是墨家子弟,当初他就带了一部分墨经,我就是看过这一段,知道这是墨家的手段!”

    董仲舒:“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他和你一样,也只是看过墨家人的表演呢?”

    石庆:“董兄,诡异啊!”

    “我父亲,我哥哥,先后死在了这个位置上,还有公孙,也是死在了教习位置上。”

    “自从我当上这个太子太傅,我就一直小心谨慎的盯着。”

    “就连陛下提出给太子殿下修建一个会客用的阁,以便太子能够会五花八门的客,我都没有说什么,董兄不知道是为什么吗!?”

    董仲舒能不知道吗?

    当今陛下要是真的完全接受了儒家接受了公羊学,也就不会只采纳自己的学说而不用自己办事了。

    陛下虽然接受了让太子学儒,但分明一直想要周旋。

    如今,陛下安排一个墨子传人来太子身边,似乎也说得过去。

    董仲舒虽然推断过程错了,但得到了正确答案。

    刘彻这辈子最讨厌被威胁被裹挟,窦婴还有田蚡,一个是他奶奶家的亲戚,一个是他妈家的亲戚,都是外戚。

    最后如何?

    刘彻一直在想办法把董仲舒的东西代替了。

    当然了,刘彻一直没成功。

    不过,董仲舒也没成功。

    刘据还活着的时候,就对公羊学不感冒了,反而对儒教中的谷梁学产生了兴趣。

    虽然刘据死的早,但后面几位皇帝,依旧对公羊学不感冒,而喜欢谷梁学。

    这就导致谷梁学代替了公羊学,成为了主流,甚至遗毒两千年!

    董仲舒和刘彻两个人的对弈,直接影响了整个华夏的格局,影响了儒家的模样,甚至直接造成后世腐儒过多。

    此时,董仲舒确定,刘彻是对自己不满的,董仲舒也没想到他真正的敌人是隐藏在自己内部的,听完石庆的话,董仲舒也觉得,霍海很有可能是刘彻故意安排的。

    董仲舒沉声:“当初我跟陛下提出了两个条件,‘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陛下就只答应了后者,现在看来,陛下不只是不答应前者,还通过这句话,找到了我的弱点。”

    石庆擦汗:“董兄,你这条件提的确实过分了点。”

    董仲舒:“你懂什么,第一个条件就等于是提出要把人杀了,第二个条件等于要他所有的钱。道匪拦住别人要钱,别人不一定给,但是你如果说要把他杀了,那别人就愿意给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