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
“该怎么做呢?”
“我想前不久发生的农民示威游行,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林雨想起年初的那场抗议高峰。
三万余名农民,开着五千多辆拖拉机,从德意志各地赶赴泊林示威。
此次抗议的导火索,是舒尔茨正府去年宣布取消农用柴油的退税补贴。
事实上,西蜡和法兰西也在年初宣布取消柴油补贴。
但又都在声势浩大的农民抗议中,有所松动。
纷纷表示延迟或搁置这一计划。
然而,这并没有让农民满意。
农民的抗议,引燃了对于其他正策的怒火。
林雨敏锐的意识到,农民是他们这个组织,可以争取的一股力量。
他准备趁着闲暇时间,去一趟农村,了解一下那里的情况。
“林雨,难道你准备帮助农民争取利益吗?”
保罗好奇地看着林雨。
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哪一个正党愿意考虑农民的利益。
即使是在德意志,农民也总是吃亏的那一个群体。
德意志的农民数量,约为四百五十六万。
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六。
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农民群体,占比较小。
这得益于高水平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但也正因如此,导致这里的农业,极其依赖化石能源。
“是的。”
林雨点了点头。
“那太好了,我可以带你去我家看看。”
保罗高兴地笑了起来。
虽然此前的抗议有所成效,但是许多家庭农场,仍然面临收入持续下滑的窘境。
保罗很清楚的记得,他的父亲在记者面前抱怨,“我们生产了同样多的食物,收入却减少了,这不公平!”
尤其是去年。
受到雨水影响,他家的胡萝卜,只采收了一半。
无论是能源价格波动,还是食物价格波动,亦或是极端天气造成的减产,都有可能给这些家庭农场,带来巨大影响。
这些因素,在过去几十年间,已经毁灭了许多家庭农场。
也是导致农民抗议的部分原因。
“算我一个!”
埃里希上前一步。
他家也在农村,父母都是职业农民。
对于舒尔茨上台之后的一系列举动,非常不满。
“也算我一个!”
弗兰克高喊一声。
他对农民群体知之甚少。
可是他的母亲因为近些年的经济下滑,失业在家。
他的父亲也面临着公司裁员。
最近一年,破产倒闭的公司,数不胜数。
像他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
“那就在这上面写下你们的名字吧。”
林雨拿起那张名单,递给保罗。
一旁的菲利克斯愣了一下,递给保罗一支钢笔。
他没想到,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林雨就将组织成员的数量,从个位数,提高到了十位数。
傍晚,林雨带人闯进了历史与艺术学院的广播室,宣读了德意志复兴党的第一份声明。
“卧槽!”
“出什么事了?”
“德意志复兴党?”
“新成立的正党?”
“有意思!”
“过去看看!”
“走!”
“去看看!”
不只是历史与艺术学院的学生,就连学院的教授们,也想知道林雨和菲利克斯在搞什么名堂。
没等校方领导赶到广播室,林雨就将这份声明,刊登在了学校的论坛上面。
作为欧州乃至世界最具声望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慕尼黑大学涵盖了二十个院系。
学生数量更是高达五万。
普朗克、韦伯、海森堡、欧姆、赫兹等人,都曾在此求学任教。
“林雨,你们在搞什么?”
副院长冲进广播室,大声质问。
作为一名严谨的日耳曼人,他在听到复兴这个词语的一瞬间,
本能地警惕起来。
“弗雷德先生,我们正在组织一项学术研究。”
林雨淡定自若地看向副院长弗雷德,丝毫没有怯场。
“那你们的研究课题是什么?”
弗雷德疑惑地问。
他很清楚林雨是在鬼扯,可他也不想扼杀这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德意志的未来。”
林雨随口编了一个课题。
“最好是这样。”
弗雷德看了一眼周围的学生们,也没多说什么。
不一会儿,越来越多的学生聚集在广播室的门外,想要一窥究竟。
“发生了什么?”
“什么情况?”
“好像是新成立的一个组织,叫什么德意志复兴党!”
“酷啊!”
“我们能加入吗?”
“应该可以吧。”
听到门外的声音,弗雷德离开了。
毕竟这是学生们的自由。
只要不过火就行。
“各位同学,有想加入我们德意志复兴党的吗?”
“请到这边填表。”
菲利克斯看到这么多人,心里乐开了花。
没过多久,就有数十人表示想要加入德意志复兴党。
“请问,这个组织需要交党费吗?”
一位名叫弗里德里希的同学好奇地问。
他对组织具体要做什么,并不在意。
他之所以想要加入这个组织,只是为了拥有一个吹嘘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