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驭世之术,轻经世之道,安得万世之基?
李斯慌忙朝堂外瞅了几眼,低喝道,
“太子,慎言矣。”
这话,实是说的有些逾越了。
始皇帝可是刚刚在立太子诏中说完“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若是传到始皇帝耳中,纵然始皇帝再宠爱嬴高,怕是心中也会生出不快。
嬴高抿抿嘴,没有说话。
他也发现自己心急之下,说的话有些逾越了。
这话或许是对的,但是不应该他说,更不应该在今天刚刚被立为太子的情况下说。
不过好在如今就他跟李斯两人。
已经跟他深度绑定的李斯,至少目前还是值得信任的。
“太子,《礼记》有言,‘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些许小吏惩治自是无妨;
若是专为惩治吏员而设《吏律》施以重典,老臣恐太子或为朝臣所忌矣。”
李斯请嬴高坐下,小心斟酌着话语。
这句话就暴露了李斯的小心思。
只想守着自己这封侯拜相的无上尊荣一亩三分地,不想得罪人。
显然李斯很清楚,他之前本来因为韩非之事,名声就不怎么好。
而如果嬴高想要在吏治上施以重典,没有他这个丞相帮忙是决计不可能的。
那么,士大夫们很可能会将这怨恨都直接对准李斯。
悠悠之口下,李斯很担心自己会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境地。
再说了,施重典与吏,会不会自己搞到自己?
“父亲下诏,命高筹办国子监之事,老师可知为何?”
嬴高看着李斯道。
“纳百家为吾大秦所用?”
李斯迟疑道。
国子监这件事,始皇帝还真就没有跟李斯商量,直接就下诏了。
所以李斯也是很有些云里雾里,摸不清楚状况。
“若是仅只为纳百家为吾大秦所用,又何必将学室置于国子监治下。”
嬴高摇摇头,不等李斯回话,话锋一转道,
“若是当日没有文信侯(吕不韦举荐,若是当日父亲未曾慧眼识英才,老师可曾想过,今日会在何处?”
听到嬴高这话,李斯神色不由一变。
做过吕不韦的门客,也是李斯抹不去的一个污点,不过现如今却是没有多少人敢提及就是了。
李斯有些搞不懂,嬴高此时提到这件事是想表达什么。
“呵呵,老师无需多想,高并无他意。如老师这等大才之人,尚且需要得人举荐且有识人之明君,方能一展胸中所学,更遑论他人?
然,若是有朝一日,由朝廷主动召集天下士子进行考校,上等授官,中下者继续苦学以待日后考校,老师以为如何?”
“啊哈……”
嬴高话音未落,李斯已是豁然而起,甚至连音调都有些走样。
可见他此刻心中震惊。
适时的大秦,经过数百年的大争之世,再到如今的一统六合,真正是百废待兴,除了些许周制的延续,其他一切就宛若一张白纸。
没有后世那些把持权力的门阀,同样也没有势力庞大的世家。
又因为诸子百家上百年的万马齐喑、百家争鸣之势,更是各种思潮并举,流行大胆开拓、兼容并蓄。
而这时的官吏,大多都是靠互相举荐或者寻到一权贵人物充作门客做为进身之阶。
如大秦这般,必须进入学室然后选拔为官吏,已经是极为先进的了。
虽然学室的士子,也需要有人举荐才行。
所以,嬴高觉得如今有纸,有印刷术,更有开明的思潮,建立国子监,逐步推行科举,似乎应该是水到渠成之事。
“此事,太子可否细说与老臣一闻?”
李斯似乎也发觉自己的失态,连忙坐下急声道。
对怀才不遇的窘状,李斯可以说是很有发言权的。
当初他从稷下学宫学成归来,回到楚国自荐,结果也仅仅只是掌管文书的一个小吏。
无奈之下听闻秦王政广纳天下贤士,才跑到大秦,进入吕不韦府中做门客。
正是因为有他的切身经历,所以李斯很清楚,一旦刚刚嬴高说的事情真的成了,那么对天下所有读书人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而促成此事的人,毋庸置疑,将会使得天下读书人感激涕淋,更能让后世无数读书人的口口相传。
因为,他给天下读书人都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进身之阶。
“老师,此事高如今也仅只琢磨出些许皮毛,有老师帮忙斟酌,自是事半功倍。”
嬴高笑着对李斯送上一记不轻不重的马屁。
李斯抚着胡须,笑而不语。
“此政,高欲称之为科举。”
“科举?”
“嗯,正是科举。国子监建立之后,当为吾大秦最高学府,天下各郡所设学室则为根基。
学室弟子,将不会再仅限与吏之弟子,黔首生民子弟皆可进入学室……”
“太子……”
“老师,请先听高讲完可好?”
李斯只得点点头,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国子监中弟子,今后必由各地学室考校而来。由国子监出题,各地学室弟子作答,择优而取。
而国子监弟子,每岁则由朝中重臣会同国子监共同出题,由国子监弟子作答,择优而取。
最后则是陛下会同群臣,对所取国子监弟子行殿试,由陛下亲点最优三位,以做表率。
当然,国子监所取弟子皆可入仕为吏。”
嬴高言简意赅道。
科举真正操作起来,当然不可能跟他说的这么简单。
不过此刻,反正李斯也只是听个大概就好。
“如此,吾大秦吏员当源源不绝矣,老师,纵是大秦所有官吏尽皆对高心中有所忌恨,又能如何?
更莫说,岂能吾大秦吏员尽皆乃尸位素餐之辈?”
李斯听到嬴高这句话,久久沉默不语。
敢情,始皇帝这父子两人早就想好了?
所以才说出“施重典与吏,宽刑罚与民。”?
“黔首生民子弟皆可入学室,乃是为老师考虑。”
嬴高说道这里,话锋一转提到了李斯刚刚想要说的话上面。
“哦?不知太子何出此言?”
“诸子百家定然会都纳入国子监的,然定不会是如稷下学宫般百家各行其是。
诸子百家纳入国子监,可为教授,传道授业解惑也。
然,稷下学宫之人,多与那六国遗族有所牵连。
所以国子监,高欲请文通君孔鲋暂为国子监左祭酒,而请老师为右祭酒。
科举之道,当徐徐图之,待得根除六国遗族之患方可施行。
如此时机合适,国子监当可只以老师一人为祭酒即可。
若黔首生民子弟皆可入学室,则老师是为天下士子之师也,
如此声名,舍老师其谁?”
当初荀子就是稷下学宫的祭酒,所以才能弟子满天下,得如此声名。
嬴高相信,背离儒家而入法家的李斯,绝对不会拒绝这个诱惑的。
“……”
果不其然,听到嬴高这话,李斯已是彻底的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