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惨遭打脸
    秦始皇微微一点头,感慨地回应“的确如此,我儿言之有理!将土豆种植普及全国,意义重大。这样一来,百姓的饭碗能填满,我大秦国的军队粮食也会丰盈无比,就连那些被征去修建阿房宫的劳工们,也能靠着土豆填饱肚子!”

    直到这会儿,秦始皇心里还挂念着他的阿房宫,他认为有了充足的粮食,动员百姓做事自然更加容易。

    扶苏心中暗暗叹息,长久以来,百姓深受秦朝苛政之苦,其中最沉重的负担便是那繁重的劳役!

    但他心里清楚,现在不是提出这些劝告的好时机。

    再者说,即便提了,秦始皇也未必愿意听进去!得慢慢来,等自己掌握了实权再说,眼下的首要任务是推广土豆。

    于是,扶苏转身吩咐赵云“拿纸笔来!”

    丞相李斯瞪圆了双眼,只见赵云从随身携带的包裹中翻出了纸笔,甚至还有一小瓶墨水。

    扶苏在帐篷里唰唰几笔,开始起草那份要在全天下推广土豆的旨意。

    他特别指令云州粮仓向长城以南的四十八个郡县,利用快速通道分发优质的土豆种。

    同时,还得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土豆种植的方法传授到每个郡县,确保百姓都能种上土豆。

    写完之后,扶苏让秦始皇和丞相李斯过目,随后从容不迫地说“父皇!把玉玺借我一用吧!”

    这话一出口,秦始皇的脸色瞬间变得如同乌云蔽日,阴沉极了。

    李斯的心也跟着猛地一沉,最担心的事终究来了!扶苏殿下终于开口要玉玺了,这和楚王当年询问九鼎的重量有何区别呢!

    赵高吓得两腿直打颤,刚才他还希望自己能像李斯那样受到皇帝和太子的器重,现在看,还是离远点更安全!

    皇权斗争历来残酷无情!

    扶苏殿下越是说得轻松随意,越说明他胸有成竹,志在必得!

    胡亥感觉帐篷里的空气都快凝固了,生怕大哥和父皇之间发生冲突,一句话不合,就可能演变成流血事件!

    而他,在座中是最没权势和地位的一个!

    如果大哥扶苏不在,他还能在父皇面前插上几句话。

    可现在扶苏在场,手握十万铁骑,身旁还有猛将相随!

    身为第十八子,且是始皇帝与羌族女子在亥时所生的胡亥,身份低微,说话分量极轻,此刻无论偏向哪边,都是自讨苦吃,胡亥恨不得立刻能飞走,避开这场皇权的风暴。

    丞相李斯见始皇帝的脸色始终阴沉得像要滴水,一句话也不说。

    李斯只好硬着头皮,明知故问,尴尬地说“不知扶苏殿下为何需要玉玺呢?”

    扶苏也感受到了氛围的微妙变化,看见父皇如此紧张,李斯和赵高都急出汗来,他知道已触及核心问题,踩到了父皇的痛处。扶苏笑道“我这份命令,若只送到云州,不管是云州粮仓还是长城军团,都会全力执行。肯定能准备好足够的优质土豆种子,分发到各个郡县。

    “但要通过驰道向大秦所有郡县大力推广土豆,就非得用到父皇的玉玺不可了!我还听说丞相在那块和氏璧上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嘿嘿,我正想亲自鉴赏一番呢!”

    丞相李斯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清了清嗓子说“这篇文章嘛,殿下不看也罢,老臣的篆书实在是拿不出手!”

    这时的赵高心里七上八下的,慌得不知道该怎么办,关键时刻到了!要是憋着不说,糊弄过去,事后两头不落好!

    要是这时候向着皇上说话,肯定会惹恼扶苏!

    可要是顺着扶苏的意思,那就等于彻底背叛了皇上!

    赵高心里盘算,得为将来打算!扶苏殿下说得对,皇上是上了年纪!赵高不敢得罪扶苏,也不敢彻底开罪皇上。他琢磨来琢磨去,突然眼珠一转,有了主意!

    赵高陪着小心,满脸堆笑地说“说不定是皇上出游时忘了带玉玺,现在玉玺应该还在咸阳宫里呢!”

    李斯一听,眼睛一亮,不由自主地拍拍大腿,心想这主意不错!要说机灵,还得是赵高!连忙跟着说“对对!肯定是这样。”

    秦始皇听着他们俩越扯越离谱,这种狡辩,把扶苏当成三岁小孩了吗?

    什么玉玺忘在咸阳宫?简直是胡说八道!自己都不信,扶苏就更不会信了!

    于是,秦始皇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行了!都给我闭嘴!”

    李斯和赵高见皇上动了怒,都不敢再吱声。

    接着,秦始皇转向扶苏,沉声说“扶苏,你想在全国各地推广种土豆,这是好事,我同意!你要借玉玺,我也批准!我这就回车里取玉玺给你用!但用完必须还,玉玺是国家重宝,不是随便玩的东西,别鉴赏把玩了!”

    扶苏嘴角微微上扬,看来皇上终究还是让步了,没有断然拒绝。

    于是扶苏顺着台阶下,点头答应“好!向百姓推广土豆,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难得父皇这么通情达理!我感到很欣慰。”

    秦始皇一听这话,语气缓和了些“我何时不讲理过?别说国家大事,就是小事,我也讲究道理!”

    扶苏微笑着点头,他要的就是秦始皇这句话,毕竟君无戏言!只要讲道理,事情就好办!

    宴会结束,赵高和李斯一左一右扶着秦始皇,走出帐篷。

    这家农院的老汉见他们要走,赶紧出门相送。

    秦始皇突然想起了什么,停下脚步,回头问“多谢老丈的热情招待,我想问一件事,您得实话实说!”

    老汉回答“哦?客人有什么需要了解的?我知道的一定如实相告,绝不隐瞒!”

    秦始皇就问“以前在皇上的治理下,你们的生活怎么样?也是像今天这样富裕吗?”

    在秦始皇看来,普通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很难摆出这样丰盛的土豆宴,又有鸡鸭鱼肉,实在太奢侈了,这老汉肯定是当地的有钱人!不可能每家都这样,所以他想详细了解一下这里的情况。

    没想到老汉听了这个问题,历经沧桑的脸上流露出对往昔的回忆,满是感慨。

    老汉叹了口气,长声一叹,对秦始皇说“客人有所不知!我本是代郡人,世代住在雁门关内,日子苦得没法说!沉重的劳役和税收,压得人透不过气,直到扶苏公子带兵北上,征战北方,打下了边疆的土地。我们一家老小才得以逃离代郡,逃难到此,这才摆脱了苦海,过上了好日子!”

    秦始皇听了,一阵晕眩,差点站不住脚!大秦国,居然被这村老形容成苦海,逃难到这里!

    但这村老的话,道出了世间的沧桑变化,他对过去的不堪回首和对现在的美好向往,让秦始皇不得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