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产业调整、三元火锅
    小洋楼客厅内。

    余阳仰望墙上的三元农业规划图,琢磨种植计划。

    首先。

    和尚吃腻了豆苗,周围地市的老百姓,也对豆苗失去了兴趣。

    加上南方豆苗涌入北方,拉低了售价,降低了利润。

    自家豆苗,势必要减产。

    还好,这年头的运输成本极高。

    尤其豆苗的种植周期长,南方豆苗并未构成跨区域倾销。

    自家豆苗依旧有得卖。

    余阳唤出半透明面板,数了数壮汉人头。

    得益于之前制定的持续爆兵计划,原本225位农夫,现在已经增加到327名。

    每人持有一分地,自家约有32.7亩农田。

    一座塑料大棚2.25亩,等铺设完火炕,自家就能拥有14.5座真·塑料大棚。

    豆苗保留5座,搭配25座虚假塑料大棚,继续搞批发。

    剩下的9.5座真塑料大棚,搭配50座虚假塑料大棚,全部种韭菜。

    然后错峰收割,持续一周。

    同时,加快塑料大棚建设,再投入50座,等9.5座真塑料大棚收割完最后一轮韭苔,改种生菜。

    而之前种韭菜的50座塑料大棚,则一直保留,偶尔收割。

    接着,9.5座真塑料大棚收割数次生产,改种青椒、黄瓜、西红柿。

    只是第一次种植是育苗、育秧,等秧子临近收获,移植到新一批投产的50座塑料大棚,再种一轮,用于收割。

    随后9.5座真塑料大棚,改种草莓、葡萄、西瓜,同样是先育秧,再移植,然后重新种植用于收割……

    总的来说,真塑料大棚起到带头增产的作用,虚假塑料大棚既能做样子,又有产出。

    余阳根据建厂速度,写写画画许久。

    回过头来再瞧瞧自己写的,感觉有点绕,字也看不懂……

    本打算修改修改,转念一想,自己都看不懂,更何况员工和外界?

    再说,三元农业的规模在这放着,很少有人知晓到底投产了多少塑料大棚。

    只要自家产量高,效益好,自有泰市的专家学者来帮咱圆上。

    哪怕没有,老董为了显摆,也会让它有。

    余阳搞定蔬菜后。

    联系种子站技术员,让那边加快采购。

    不曾想,对方却带来一个意外的消息。

    “大当家,目前市场上有一款转基因土豆,产自北美,名叫新叶,切片催芽后的产量,比常规土豆高了三倍,只是由于属于进口,用于催芽的土豆价格,比常规土豆贵了十倍。”

    种子本身就贵,这没什么好奇怪。

    犹如西瓜种子,200g大概需要300元,比吃的西瓜子昂贵了几十倍。

    但200g西瓜种子,约有5000粒,可培育1000~1500株西瓜苗,能够种植5亩地。

    所以种子跟食物不能相提并论。

    余阳奇怪的是,他知道转基因大豆,并且知道已经进入东方。

    但转基因土豆的出现,却比印象中早了十几年。

    依稀记得,应该是2013年,工地采购了一批土豆,做饭师傅吐槽采购经理,说这些土豆看上去圆滑光润,卖相好看,实际上除了脆,一点都没有土豆味,做出来也很不好吃,以至于被工人说三道四。

    负责采购的经理,找来采购员问了问,才知道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转基因土豆。

    现在看来,西方的农业公司,或者种子公司,早就搞出了一系列转基因农作物。

    自家主营农业,若想混出头……

    那就只能把挂拉满了。

    也就是,拿下平东湖,获得三级村镇中心,开启实验田。

    “大当家,要不要采购转基因土豆?”

    “不需要,咱们只采购口感好,土豆味十足的种子,产量无所谓,咱自己培育,包括其它种子,也是这样。”

    “我明白了,也就说,咱要原滋原味。”

    “理解到位。”

    余阳挂了大哥大,来到育种大棚瞧一瞧。

    大半个月前种植的大豆,叶子已经掉光,挂在枝干上的一串串豆角,也已经变成青灰色。

    虽然冬季的阳光不是那么强烈,但基于初级改良型农田生长的大豆,依旧临近收获期。

    余阳默念收获。

    [距离完全成熟仅剩4天,现在收获,减产20%,是否收获?]

    “否!”

    ……

    第二天。

    余阳来到乡大院,打算用铁匠铺制作火锅、手推车、金属盘。

    来到后院一瞧,好家伙,锈迹斑斑的钢轨,堆积如山。

    并且还在源源不断的运过来。

    余阳掐着手指算了算,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单节长25米,每米重38kg的钢轨,只要380元。

    自家砸进去500+561.6万,相当于买回来两万根。

    什么概念?

    把这些钢轨连接起来,足足长达500公里!

    “东北大哥,真豪气。”

    其实钢轨并不是稀罕玩意,尤其在东北重工业区,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更换一批。

    尤其机车性能越来越好,列车速度越来越快,牵引的重量越来越高,苗条的38kg级轨道,已经扛不住,必须升级。

    于是有了43kg、50kg、60kg,甚至75kg。

    而钢轨被一批一批的淘汰,正常来讲,这全是钢铁,应该回炉重铸。

    但钢轨里面掺入了碳、锰等稀有元素,对电冶炼炉要求比较高。

    加上钢轨在使用期间,遭受了不同液体的腐蚀,以及长期生锈产生了各类杂质,导致重铸成本,远超生产一条新的。

    如果拿去生产其它,那就更亏了。

    因此,被淘汰的钢轨,大多被丢弃在仓库,或者挖坑掩埋。

    现在东北大哥们听闻有个冤大头要买,生怕卖不掉,直接给了废铁价,两毛一斤。

    其实两毛一斤,也挺贵。

    因为当前产能过剩,引发下岗潮。

    如果给炼钢厂丢個订单,对方敢几分钱一斤的往外卖,只为把炉子点起来。

    点燃了炉子,就能拿订单换贷款。

    有了贷款,全厂就可以发钱……

    当然,钢轨的材质,远超普通钢铁,自家并不亏。

    余阳思索着,来到铁匠铺。

    先让壮汉们丢进去一根钢轨,然后根据页面提示,设定需要打造的东西。

    一尊散发着铁轨光泽的薄皮火锅,就这么出来了。

    不同于京城老火锅,它有点像两个手巴掌大的海碗。

    上部是圆锅,下部是镂空小灶。

    灶里可以放置蜡烛、酒精盒、洋油盒、木炭等等。

    至于导热系数比不上铜……

    买菜送的锅而已,别要求太高。

    然后实验实验。

    还别说,大冬天的,一个人坐在冷冽的屋檐下,烧着木炭,烤着火锅,吃着鲁西小尾寒羊羊肉片,以及鲁西黄牛牛肉片,再品一品景阳冈白酒……

    “哈哈哈,洒家余三元,敢问好汉哪里来,又到何处去?”

    这大概就叫意境。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调调。

    余阳想了想,拿起纸笔,又绘制了几个场景。

    大雪天小夫妻秀恩爱,“三元火锅,他好,我也好!”

    以及,小屁孩哭着闹着要吃火锅,年轻父母正在头疼,奶奶端着火锅走出来,然后慈祥的对着镜头来一句:“三元火锅,温暖开胃,家中常备!”

    试问,咱这火锅蔬菜大礼包,谁能扛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