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惠敏一心想着做生意,要不是为了赚钱,谁会起早贪黑的来读书啊!
要是在学校住宿,生意怎么铺展?!
她隔着荣亦舒,拉了拉陈紫笙,“密斯陈,你要住宿吗?”
陈紫笙侧过身子,小声道:“我不住宿,我家有车接送我。”
宁惠敏点头,“那我也不住宿。”
陈紫笙:“你开证明了吗?”
宁惠敏傻傻的摇头,“没有。”
陈紫笙:“那不行,中西女中,要求咱们高中部必须住校,除非有特殊情况。”
说完,她扬了扬眉,拿出个单子给宁惠敏看,原来是医院开的证明。
宁惠敏眸光微动,瞬间明白过来。
等办理住宿的时候,宁惠敏向女政师表明,自己一直在圣玛利亚医院做手术,目前还没完全恢复,不便住在学校。
白皮肤的女政师用英文道:“你这种情况,暂时可以不在学校住,明天把医院开的手术单子,拿到行政办公室,备一下案。”
“住宿费还是要交的,具体选几人间,先去旁边考虑一下吧。”
“下一位。”
宁惠敏面无表情的走开,心里却不断吐槽,帝国主义法西斯行为。
还没想好的宁惠敏,后背突然被拍了一下,陈紫笙问道:“哎!你在甲班还是乙班?”
宁惠敏:“甲班。你呢?”
陈紫笙高兴道:“我也是甲班,我问过了,荣亦舒是乙班。”
宁惠敏跟她吐槽,“不住宿,还要交住宿费!你选的几人间?”
陈紫笙理所当然道:“当然要交住宿费,上体育课,举行活动什么的,都要换衣服,我选的单人间,我可不习惯在别人面前脱衣服。”
宁惠敏:“……”
好吧!你是有钱人,我这个穷人,跟你没法比。
宁惠敏最后还是选了四人间,无甚原因,唯它便宜。
刚开学,还没安排选修课,下午四点就放学了。
宁惠敏坐黄包车,从北到南,横穿整个法租界,回到徐家汇洋楼。
赵妈已经做好饭,见她回来,连忙给她兑温水,“小姐,先洗洗手。”
“这以后,天冷了,来回路上,多受罪啊!”
赵妈想不明白,日子过的好好的小姐,干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学校里受罪。
宁惠敏点点头,坐凳子上吃饭,“赵妈,不用等着收拾桌子了,时间不早了,你先回去吧。”
赵妈:“哎!好。赶明,我起早点过来收拾。”
赵妈走后,宁惠敏放下筷子,直接去许太太家,给罗学照打电话,“罗先生,我那边的房子,修整的怎么样了?”
罗学照:“按照你的意思,没有大修,只略微修整了一番,但里面的热水汀和供水,需要修理,费些时间,起码还要三天,才能弄好。 ”
宁惠敏:“好的,谢谢。”
可能是刚开学,课程安排的不多,宁惠敏有前世知识打底,除了国文外,都能轻松拿捏。
五天时间,转瞬即过,来到期盼已久的星期天。
一大早,宁惠敏就开始收拾,在赵妈来之前,她把剩余金条和大洋,统统装进了皮包。
赵妈过来的时候,后面还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一进门,就躬身行礼,“小卉,见过小姐。”
在收拾书桌的宁惠敏抬头笑道,“我还是第一次见小卉,没想到长的这么水灵。”
话说的不多,但配上宁惠敏的年纪,就显得有些老成了。
赵小卉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赵妈捅了她腰一下,指着厨房道:“小卉,去收拾厨房吧。”
小卉听话的应了声,就小跑着进了厨房。
赵妈瞧着宁惠敏的脸解释,“丫头片子一个,没见识,小姐多担待。”
宁惠敏知道,国人父母辈就是这样,通常会贬损子女,来表示谦逊。
“赵妈,你别这么说,要我看啊!小卉比你强。”
“明摆着呢!小卉比你年轻,比你漂亮,比你听话,平时我要说你两句,你还会唠叨我,你看看小卉,你说什么,她就做什么,这你要是还不知足,我可就要说你两句了。”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赵妈被说了,也不生气,笑呵呵道:“是,她是个乖巧的,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她挺勤快的。”
宁惠敏:“赶紧着吧!要收拾的东西还多着呢!今天咱们全搬过去。”
宁惠敏思来想去,还是不舍得解聘赵妈,那么大别墅,要不雇人,就全落她身上了,她可忙不过来。
但要像之前那样,让赵妈两头跑,也不现实。
最后,她询问了赵妈的意见。
赵妈当然舍不得这份好工作,但更不放心未成家的女儿。
宁惠敏提议,连赵小卉也一起打包带走,每月给五块大洋的酬劳。
喜的赵妈,差点给宁惠敏跪下。
要知道,他们住的地方,人多眼杂,赵小卉一个大姑娘在家,很不安全,赵妈出来做工,就让她憋在屋里糊纸盒,不让她出门。
不然,要是让歹人害了,娘俩就没法活了。
待以后成了亲,破了处女身子,就不怕了。就算让人强了,只要瞒
的好,就是她男人,也发现不了。那么就不会有人背后议论她,骂她破货。她就能一直老实巴交的活下去。
别说,不到一年的时间,宁惠敏置办的东西真不少,幸好大件的家具不用带走,不然三辆黄包车都载不下。
宁惠敏是最后上黄包车的,许太太拉着她的手依依不舍,许知茹也在旁边抹眼泪。
宁惠敏拿出帕子,给她擦拭了下脸上的眼泪,“等我按了电话,咱们就好联系了,别哭了。”
两人惜别一番,宁惠敏转身上了阿星的黄包车。
栾城南边的平顺街,依旧热闹。
但街中的祥隆布庄却不在了,反而多了间杂货铺子。
三十来平米的店面,只有一个中年账房,在忙着给人拿东西。
于褚恒拿着一个纸包的酱肉火烧,从铺子前走过,并未停留。
回到他的书店,坐回柜台后面,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上海寄过来的信,一边读着,一边啃着手里的火烧。
这是昨天中午收到的信,他已看过一遍,但他不知道怎么回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