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蒙蒙的天穹下,阵阵带着黄沙的风儿,从蒙国沙漠吹过来,带着细密的尘土和草叶,让身处在其中的人们,身上被吹落着一层黄土灰。
陕北的秋季本该是秋高气爽的时候,这几天不知道吹得是哪门子的邪风,遮天蔽日的黄沙,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都不愿意出门。
乔希瑶所分配的石水村,离公社有几十里的路程,靠近蒙国沙漠边境线,这里的地貌是秦晋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地层全是黄土堆砌起来的,偶尔掺杂着岩石,从远处看,广缪的黄土高原,除了即将成熟的作物带点绿色,其他地方都是光秃秃的,连像样点的高大树木、森林、河流都没有。
一众在城里见惯了一片绿水青山的知青们,哪见过如此荒凉的景色,风沙还吹得他们脸蛋生疼,睁不开眼,他们已经预感,在这片黄土高坡之中,他们即将要过怎样艰苦的日子。
骡子脖子上挂了一串铃铛,拖着沉重的车架子,载着一车人,在黄土高原不太宽阔的山道,缓慢的行走着,铃铛随着骡子的动作,叮叮当当响。
车上六个知青,除了付凯旋跟沈梦雪是一个学校出来,其他的人,他都不认识。
他有心想跟车上的其他知青交谈,一张嘴就吃一嘴黄沙,其他知青都用毛巾捂住口鼻,靠在车架子上昏昏欲睡,想了想,他也就歇了跟其他人说话的心思,反正到了村里的知青安置点,他们之间会互相介绍。
车子摇摇晃晃,快天黑了,才摇到石水村。
石水村坐落在距离平整地面大约两百米的黄土矮破上,周围的山坡呈尖锥,有海拔一两千米的高坡,也有矮坡绵延不绝,村子坐落其中,被群坡包围着,看起来特别的贫穷落后。
老于头把骡子车直接赶到石水村大队部,本该在床上躺着的村支书,拄着个拐杖,一瘸一拐地在村里大喇叭,通知村里人到大队部前的晒谷场,迎接新的知青。
这会儿正是大家伙儿下完工,回到家准备做饭洗漱的时候,听到大喇叭的广播,全村社员们抱怨几声后,纷纷来到晒谷场,或站或立,懒懒散散地看着站在骡子车旁新下来的知青。
这些社员们看向知青们的目光十分呆滞,表情麻木,每个人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灰头土脸,看起来衣衫褴褛,跟城里讨饭的叫花子没什么两样,给人一种,他们虽然已经活着,但已经死去的荒唐感。
村里唯一鲜活的景色,大概就是那些成群乱跑,嘻嘻哈哈不管不顾追逐打闹的孩子们。
明明是在开会,男人们吸着旱烟,不呵斥孩子们安静,女人们手里折着菜,干着针线活,也不会让孩子们停下来。
舒曼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都凉了,她穿书过来,知道石水村穷,但也没想到石水村能穷到这个地步。
村子四处没有一处像样的房屋,全是就地挖山崖或者用土夯出来的窑洞,村里人黄皮寡瘦,衣衫褴褛,这得多穷,才能让人变成这样。
村支书解志是个年近五十岁的小老头,长得一副老实人的模样,一双深凹的眼睛却泛着精明的光芒,他常年在脑袋上裹着一张被黄沙黑灰吹得看不见原本颜色的毛巾,身上穿着一件汗津津的灰色褂子,手里拿着一杆长长的旱烟,浑身打扮就是陕北常见的老农民形象。
他看村里人到齐之后,把旱烟杆往地上磕了磕,站起身大声道:“乡亲们,都静一静,莫说话了,听说我。咱们村儿今年又下来一批知青,人不多,就六个,四个女同志,两个男同志,都是按照伟人那老人家的政策下来,咱们石水村本来地就不多,又离河道远,每年都是看天吃饭,这一下又多添了几张吃饭的嘴儿,大伙儿平时干活得更加卖力才行。同时啊,我也希望你们能管管□□子,别再天一黑就上炕造娃,咱们村儿的娃子也太多咧,村里实在养不起了......”
石水村穷,离最近的镇上坐驴车都要一天的路程,村里人没有别的娱乐活动,又舍不得多用灯油,天一黑,除了上炕造娃,就没别的乐趣。
村里的人家,基本家家户户都有三五个娃子,有些人家甚至一年生一个,孩子七八个,十来个都挺正常,那家伙吃起来饭菜来,跟土匪进村抢劫一样风云残卷。
一个脸黑的妇人跳出来说:“解支书,你也知道咱们村儿人多,养自个儿村里人的粮食都不够,咋滴又接收知青来吃白饭?而且这回接收的知青,四个都是女的,有两个长得还跟妖精似的,这不是来嚯嚯咱们村里的老爷们儿吗?”
乔希瑶跟舒曼两个女同志俏生生地站在大队部的中央,一个身材高挑,身形却十分纤瘦,跟天上的嫦娥仙子似的,美艳又清冷。一个身材纤浓有度,五官明媚俏丽,似那画中人,两个女同志一出现,村里大小老爷们儿都目光火热的落在她们的身上,魂都被她们勾了去,这还怎么得了!
解志撇一眼站靠大队部门口看热闹的解堰,心里一面恼恨这个侄子办事不靠谱,不给他争取年轻力壮的男知青回来,带两个妖精女知青回来作妖。
一面呵斥那妇人道:“这是上头的政策,我们下面的人要坚决拥护国家政策,服从组织安排,要乱说话扣帽子,小心被有心人听见,抓你们去革委会改造!”
革委会在这年头代表着什么,那是不言而喻。
那妇人还不服气,张着一张嘴还想说什么,被她男人一把抓住,在她耳边低声道:“行了,你别在胡咧咧了,你要再胡说八道,是想让我们一家子都跟着你,去革委会吃官司吗?”
黑脸妇人这才消停了。
解志又说了一些场面话,例行公事的把知青们分到较为富裕点的六个生产队,虽然是一个生产队分一个知青,但是新来的知青们还是要跟老知青们住在知青点。
分配完后,解志就让知青点的组长,把新来的知青领去知青点。
知青点在距离村子左侧大约一千米的半高山坡上,靠墙挖的四孔窑洞,里面原本已经住了二十五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个知青。
因为人太多,原本的窑洞住不下,村里人又在附近给他们清了两口破窑洞出来,里面的洞顶裂开些许手指粗的裂缝,窑洞的门框用的是烂木头,压根不顶风,窗户是用纸糊住的,风稍微大点就能把窗户纸吹跑。
窑洞里面砌了炕,但是炕洞许久没人用,里面全是灰,炕床上铺得当被褥用的糜子杆儿,一碰就有一群跳蚤跳出来。
沈梦雪惊得跳开道:“怎么还有跳蚤,这样的地方是人住得吗?”
“知足吧,我们刚来的时候,还得自己砌炕糊窗户呢,你们有现成的窑洞炕床睡,不错了。”知青点组长邹乐安说。
到底是新来的知青,又比老知青小好几岁,脸上都带着读书气,邹乐安想了想又说:“都别害怕,你们是下乡来搞建设的,自然比不上在呆在城里家里条件好,习惯了就好了。今晚你们好好歇歇,一会儿我给你们去大队部会计那里领口粮,之后你们看是合伙吃饭,还是单独开灶都随你们。要是遇上什么事儿,可以随时去附近的四眼窑洞找我帮忙。”
他说到这里,目光落在乔希瑶跟舒曼两张漂亮的面孔上,好心提醒道:“石水村穷乡僻壤,乡民们大多都是好人,你们女知青尽量不要落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乔希瑶跟舒曼对视一眼,乔希瑶心知肚明邹乐安为什么这么说。
石水村穷山恶水,村里人穷得叮当响,娶不上媳妇的光棍一抓一大把,看见女人就两眼冒光,落单的女知青很容易被他们欺负。
在这贫穷思想又封建的年代,一个女人要是失去清白,要么一死了之,要么委曲求全嫁给欺负自己的男人,从没有一个女人想到受了欺负去警局报案,为自己讨回公道。
在她们的眼里,自己清白的名节,远比报案讨回公道重要。
舒曼是穿书之人,她在现代是个社畜,该懂的都懂,被邹乐安一提点,她心中一凛,什么都没说,目送邹乐安离去。
“我们分床位吧。”乔希瑶打破沉默道。
两个男知青不用分床位,直接把包裹放去右侧的窑洞住。
女知青住的左侧窑洞不大,目测不过二十来个平方,里面横着砌了一张大炕床,她们四个女知青得选自己睡得位置。
沈梦雪第一个爬到左侧靠墙的炕床位置上道:“我睡这个位置,我不喜欢睡中间跟人挤。”
乔希瑶看了一眼舒曼,示意她先选。
舒曼也不喜欢睡中间,选择了右侧靠墙的角落位置。
剩下中间的两个位置,乔希瑶很自然的选择睡在舒曼的身边,将自己的包裹放在属于自己的炕床位置上。
她跟沈梦雪势不两立,绝不可能向上辈子那样挨着沈梦雪,恶心自己。
另一个长得瘦瘦小小,容貌普普通通,只有十五岁,名叫刘晓梅的女知青,见她们都选好了位置,只能委委屈屈把自己单薄的包裹放在沈梦雪旁边,挨着沈梦雪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