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公子的话语刚落,便立即转身,步伐坚定地朝门外走去,衣袂随风飘扬,展现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边疆局势的担忧,以及对百姓安宁生活的责任感。
经过数日的日夜兼程,扶苏公子终于抵达了烽火连天的前线。这里的天空被硝烟染得灰蒙蒙的,战鼓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悲壮的战歌。
他直奔主营帐,与蒙恬将军会面。蒙恬将军,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此时正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忧虑的光芒。
“公子,您终于来了!”蒙恬将军见到扶苏公子,连忙起身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
“目前的情况十分危急。虽然粮草供应暂时不缺,但因为春收时节,百姓们分散在各地收割庄稼,这使得我们的防线变得脆弱,匈奴人趁机多次偷袭,抢夺粮食,骚扰百姓。”
扶苏公子闻言,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蒙将军,我们必须尽快想出一个对策,既要保护百姓的春收,又要确保防线的稳固。”
蒙恬将军点头表示赞同:“公子所言极是。我已经加强了巡逻和斥候的侦察力度,但匈奴人狡猾异常,总是能找到空子钻进来。”
扶苏公子沉思片刻后,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可以将百姓们集中起来,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进行春收。同时,派遣一支精干的骑兵部队,在周边进行巡逻和警戒,一旦发现匈奴人的踪迹,立即进行反击。”
蒙恬将军闻言,眼睛一亮:“公子这个主意不错!这样一来,我们既能保护百姓的春收,又能集中力量对付匈奴人。”
两人商议了一番具体的细节后,便立即开始行动起来。扶苏公子亲自指挥百姓们进行迁移和集中,同时调派骑兵部队进行巡逻和警戒。
在扶苏公子和蒙恬将军的共同努力下,边疆的局势逐渐得到了稳定。百姓们的春收得以顺利进行,防线也得到了加强。匈奴人虽然多次试图偷袭,但都被及时发现并击退。
扶苏公子站在主营帐前,望着远方渐渐平静下来的边疆。
扶苏公子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他望着那片曾经烽火连天,如今却渐渐恢复宁静的土地,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这份宁静,是无数将士用血汗乃至生命换来的,也是他与蒙恬将军智慧与勇气的结晶。
“蒙将军,”扶苏公子缓缓转身,对身旁同样凝视着远方的蒙恬将军说道,“虽然我们暂时稳住了局势,但匈奴之患,一日不除,边疆便无宁日。我们必须从长远考虑,如何能够彻底消除这一隐患。”
蒙恬将军沉吟片刻,沉声道:“公子所言极是。匈奴人善于骑射,行动迅速,且游牧为生,居无定所,这给我们的防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在我看来,要想彻底消除隐患,除了加强军事防御外,还需从根本上削弱他们的力量。”
“哦?蒙将军有何高见?”扶苏公子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好奇与期待。
蒙恬将军微微一笑,道:“公子可曾想过,匈奴人之所以屡屡侵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稳定的粮食来源。若我们能设法破坏他们的牧场,或者引导他们转向农耕,那么他们的战斗力必将大打折扣。”
扶苏公子闻言,眼前一亮,赞叹道:“此计甚妙!若能如此,不仅能削弱匈奴的力量,还能让边疆的百姓得到更多的安宁。只是,这实施起来恐怕并不容易。”
蒙恬将军点头表示赞同:“确实不易,但事在人为。我们可以先派出细作,潜入匈奴腹地,了解他们的牧场分布和农耕情况,然后再制定具体的计划。”
扶苏公子点头表示同意,并补充道:“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各国的联盟,共同抵御匈奴的侵犯。毕竟,匈奴之患,并非我朝一国之事。”
两人继续商议着应对匈奴的策略,直到夜幕降临,主营帐内依旧灯火通明。
夜色渐浓,主营帐内的烛光摇曳,映照着扶苏公子与蒙恬将军专注而坚毅的脸庞。他们的讨论热烈而深入,每一个提议都蕴含着对未来的深思熟虑。
“蒙将军,关于细作潜入之事,我们必须谨慎行事,确保他们的安全同时,也要尽可能获取准确的信息。”扶苏公子轻声说道,语气中透露出对细作们安危的关切。
蒙恬将军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公子心细如发,考虑周全。我会亲自挑选最精干的斥候,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情报传递系统,确保信息的及时与准确。”
扶苏公子微微颔首,接着说道:“此外,关于引导匈奴人转向农耕的想法,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策略,更是一个长远的和平计划。我们可以尝试与一些愿意归顺的匈奴部落接触,提供农耕技术和种子,帮助他们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这样一来,既能减少他们的侵略性,也能逐步融合双方的文化,实现真正的和平共处。”
蒙恬将军闻言,眼中闪烁着光芒,显然被这个大胆而富有远见的计划所打动:“公子此计,真乃高瞻远瞩。若能成功,不仅边疆得以安宁,更可为后世留下一段佳话。只是,这实施起来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智慧,还需公子与我共同努力,逐步推进。”
两人相视一笑,那份默契与信任在夜色中更加深厚。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心怀信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接下来的日子里,扶苏公子与蒙恬将军紧密合作,一边加强军事防御,一边着手实施他们的和平计划。
细作们悄无声息地潜入匈奴腹地,搜集着宝贵的情报。
最好是一击毙命的致命情报。
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