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造纸的原料上,阿备决定还是改进一下,抄一抄后来的宣纸原料配方,以沙田稻草代替目前常用的麻头、破布、旧渔网等麻料;而皮料则继续使用东汉造纸时广泛使用的楮树树皮。
虽然在现代,名头最响亮的泾县宣纸选用的是青檀树树皮作为原料,甚至有学者认为只有用青檀树树皮做的传统纸才能被称之为宣纸。但在学术界中,更多的人认为宣纸之所以能成为驰名中外的名纸,根本因素不在于原料的选择,而在于制造技术的全面成熟。
比如最早的泾县宣纸是使用纯青檀树皮为原料制作的,后来为了降低成本加入了沙田稻草,却依然被称之为宣纸;比如泾县以外的其他地方使用楮树皮、桑树皮甚至竹子皮作为原料,但其制作而成的纸也被称之为宣纸。
而从蔡伦改进造纸术到现代社会,历经两千年,楮树树皮始终被用来制造传统纸——这样的经历,足可以证明它作为造纸原料的优良性。
在这件事情上,阿备觉得自己一个小小的穿越者,实在没必要和两千年来无数的造纸专业人士唱反调。
阿备将预先被切碎的楮树树皮和沙田稻草分别放进不同的高压锅中,然后加入大量的烧碱、没过原料的水,最后就是一顿猛烧。
大概四个小时之后,阿备得到了两大锅棕褐色的黏糊糊的粗浆。
这些粗浆的棕褐色主要是因为含有大量的木质素。
蔡侯纸和左伯纸都是通过三次左右的淘洗和碱蒸来去除木质素的,但效果只能说一般。所以蔡侯纸和左伯纸的成纸天然就带有一种黄色。
现代人去博物馆里看宋代以前的书画作品,可以看到他们的纸张大多都是黄黄的。排除是加工纸后期故意弄成那种颜色的情况之外,其根本原因就是当时的造纸技术还不够成熟,还无法造出洁白如雪的纸张来。
到了明清时期,博物馆里书画作品的纸张就明显白很多了。那是因为此时宣纸加工技术趋于成熟完善,人们发明了“日光漂白法”——在四次左右的淘洗、碱蒸之外,还对造纸原料进行长时间的户外摊晒,让原料经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用大自然的力量去除了原料中几乎所有的木质素。代价就是原料加工时间从一个月猛增到了一年以上。
而现代造纸技术中,则直接使用漂白剂来去除木质素,简单直接且经济方便。最关键的是,用时够短。快的话,半天就能搞定。
阿备打算将自己的这批纸制作得均匀细腻,更加适用于书法、绘画。至于洁白程度,则只需要和东汉的精品纸左伯纸差不多就可以了。
不是他做不出来洁白如雪的宣纸,而是没必要。
首先他现在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白身,猛然拿出雪白宣纸这样的好东西,就如同稚子怀千金于闹市,不但不能从中获利,反而很容易引来各方觊觎、遭遇杀身之祸。
其次,他只要能做出比左伯纸更加均匀细腻的纸张,就已经对东汉目前的造纸技术形成了碾压,足以达成他的计划了,实在没必要制作出雪白宣纸来多此一举。
而且,阿备对他的造纸大业是有长远规划的。他早就想好了,等他建立起稳固的、不会被人轻易夺走的根据地后,他再加足马力全面点亮造纸产业。
先制作出大量适于书写、印刷的黄色宣纸,用来传播知识文化,打击门阀士族的知识垄断,推动人才选拔向科举制度转变。当然,也要顺便赚点小钱钱。
然后再制作出少量的雪白宣纸,专门卖给上层社会的有钱人,狠狠地割一波韭菜。
再然后还可以制作出更加精美、更加少量的加工纸,什么染色、洒金、描银、拱花……统统都用上,怎么华丽怎么漂亮怎么来,卖给最最顶级的王侯将相,狠狠狠狠狠狠地再割一波韭菜。
割韭菜看上去是个力气活,实际上是个技术活,得分层次、分阶段、分等级,慢慢地来。
就像现代社会很多时尚集团会一口气注册多个品牌,分别定位为普货、轻奢、高奢、顶奢,然后将所有的目标顾客一网打尽那样。虽然他们卖的东西可能就是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
这就叫做细分行业市场、区分顾客需求、迭代商业打法、针对性提供个性化产品、以专业产品实现品牌溢价。
于是,阿备没有加入漂白剂,而是对粗浆反复进行了三次的淘洗和高压碱煮,最终得到了微黄色的细浆。
阿备将细浆堆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木板上,堆完后再在最上层铺上木板、压上石头,利用石头的重力对木板中间的细料堆进行积压和滤干。一夜之后,阿备就得到了成堆的半干粗料。
而从原材料购买再到粗料形成,整个过程仅仅用了三天时间。
高压锅科技的生产效率就是恐怖如斯!
阿备将粗料用麻袋装好,送到临近的造纸作坊中进行进一步加工。
古代造纸,那就是一个妥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仅靠一个人是很难短时间内进行大量制作生产的。因此阿备早就做好了必要时进行外包的决定。
人嘛,就是要了解自己的能力极限,做好份内的事情。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是要大胆地借用其他人的力量。
比如华夏大地幅员辽阔,皇帝一个人是根本没办法管理好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的,所以必须借助大臣们的力量来进行统治;比如农事繁忙复杂,一个精通经文的士人可能根本就分不清稻子和稗子,所以必须借助善于耕种的农夫的力量来生产粮食养活自己……
当然,如何让他人愿意借用力量给你使用,那有是另外一个庞大又复杂的话题了。
而这个问题在阿备这里,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只要他能够付出足够的五铢钱,自然有无数的造纸小作坊争着抢着要接他的订单。
阿备对此也看得很开。反正只要他保护好高压锅碱煮、漂白剂添加和纸药添加这三个核心技术,那就能将这套超越时代的造纸术牢牢地捏在手中。至于其他摊晒、舂料、烘纸等边边角角的小技术,就是被人偷学了去也无所谓,就当是他为推动汉代造纸技术发展做贡献了。
阿备将粗料送到造纸作坊后,要求他们对粗料进行舂捶、切割、粉碎、踩踏、淘洗、晾晒。
为了保密起见,阿备将楮树树皮和沙田稻草的粗料分别送到两家不同的造纸作坊中,而完成了使命的高压锅更是直接被阿备敲成碎片送到了铁匠那里进行回炉重造。
又三天过去后,阿备从造纸作坊取回了制作好的细料,准备开始进行下一步“制浆”工艺了。
现代的宣纸一般分为特种净皮、净皮、棉料三大类,其中树皮材料和稻草材料的添加比例分别为八比二、七比三和六比四。当然,根据不同品种的设计要求和使用者的具体需求,这个比例也是可以灵活变化的,五五、四六的比例都有可能出现。
据说,棉料适合书法创作,特种净皮则更适合大写意的山水画创作。阿备不是国画专业人士,对此也没有深入的研究。为了保险起见,决定取个中间值,采用七比三的比例,制作净皮宣纸。
阿备将楮树树皮细料和沙田稻草细料分别进行称重,按照预先算好的比例进行混合,再加入没过材料的清水,充分搅拌后就得到了初级纸浆。
紧接着,阿备拿出了最后一项保密级技术——纸药!
“纸药”是造纸行业的的行话,简单地来说就是一种胶质液体,一种混悬剂。加入纸浆中后能够使纸纤维更好地悬浮在水中,使其分布地更加均匀、更加不易沉底。这样捞出来的纸张也可以更加均匀细腻。
当然,纸药的好处还不止于此,但那就是阿备有了稳固根据地后再要点亮的造纸技术了。
纸药的来源多种多样,光是从古代流传到现代的就有三十多种。阿备选了一种缑氏山中就有的材料——木槿树枝叶,将其简单地加水煎煮就取得了质量不错的纸药。
阿备小心翼翼地往纸浆中加入适量纸药后,再次将纸浆搅拌均匀,就得到了完成版的纸浆。
随后,阿备赶着驴车,带着几大缸的完成版纸浆来到了第三家造纸作坊中,要求他们使用自己的纸浆进行抄纸、晾晒和剪切。
又三天后,阿备终于取得了制作好的四百刀净皮黄宣纸。
此时,时间来到了九月末,《血鞋记》造就的舆论优势已经达到了顶峰。而阿备也从提前埋下的暗桩那里得到了确切消息,中常侍张让出手阻止了一波蹇硕的行动。
阿备不由地勾起唇角,手指轻柔地摩擦着刚刚做好的净皮宣纸。
很快,他的第二步计划就可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