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敌人浮出水面
    泗科酸野厂内却一片繁忙。

    苏小婉站在厂房的窗口,看着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们,心中感到一种久违的踏实感。然而,这种平静并未持续太久。

    这天,泗科酸野厂迎来一支特殊的“客人”——县里的联合检查组,带着一叠举报材料突然登门。

    “苏总,我们接到举报,涉及你们厂非法用工、账目不清的问题。今天特地来调查取证,希望你们配合。”检查组负责人态度严肃,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苏小婉并未慌乱,反而微微一笑:“我们泗科酸野厂一向依法依规运营,请随意检查。”

    她早已料到会有这一手,之前的危机也让她加强了厂区各项管理制度。如今,厂子每一笔账目都清清楚楚,所有工人都签订了正规劳动合同,设备和流程更是公开透明。

    检查组进厂后,仔细核对了各项文件、抽查了生产线,甚至询问了几名工人的工作情况。一番细致调查后,他们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苏总,你们厂管理得不错。”检查组负责人在临走前不得不佩服地说道。

    尽管检查顺利通过,但苏小婉却知道,这只是表面上的胜利。幕后操纵者还在,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晚上,苏小婉回到家中,李成林正在厨房里忙碌。他听说了检查组的事后,皱着眉问:“这些举报,肯定不可能凭空冒出来。查出是谁了吗?”

    “暂时没有证据,但肯定是熟人下手。”苏小婉一边喝茶一边分析,“举报的内容看似荒唐,但很多细节对我们厂的运作非常了解。很可能是内部有人泄密。”

    李成林沉思片刻,低声道:“会不会是金大成那边的人渗透进来了?他这段时间也太安静了。”

    “有可能,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苏小婉轻轻叹了口气,“接下来,我会暗中排查厂里的员工。无论是谁,只要敢出卖厂子,绝不轻饶。”

    与此同时,苏大壮带着妻子娜比拉在村里“作风开放”的生活方式也成了五一村的大新闻。这对跨国夫妻的每次出行、每个举动都会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听说没?苏大壮媳妇今天又在村口健身,穿得那叫一个大胆!”一个村民低声议论。

    “人家非洲人热情开朗,习惯了也就好。”另一人附和道。

    然而,苏大壮最近却变得反常起来。他频频接到从非洲打来的电话,内容总是与他之前的矿产生意有关。一天晚上,他回到家后,神色异常凝重。

    “娜比拉,我接到消息,说非洲那边的矿山可能要出事。”苏大壮低声说道,“有人要夺我们的地盘。”

    娜比拉一听,眉头一皱:“什么?是谁?”

    “大概是当地的新势力,手段很强硬。”苏大壮叹了口气,“如果真被抢走,我这些年积累的东西可就全毁了。”

    娜比拉握住他的手,坚定地说:“别怕,我们还有家人。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陪你一起面对。”

    次日,苏大壮把矿山的事告诉了苏小婉。苏小婉听后沉思良久,说道:“非洲那边的形势一直复杂,矿山生意本就不稳定。你有没有考虑把资金转移回来,投到国内的项目里?”

    “可是国内竞争太激烈,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苏大壮有些犹豫。

    “你可以加入泗科酸野厂的品牌升级计划。”苏小婉提议,“我们正在拓展全国市场,未来会有大量投资机会。”

    苏大壮点点头,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可行。然而,就在他考虑如何转型时,娜比拉却做出了一个意外决定——她打算独自回非洲,直接面对那些威胁。

    “大壮,这些年你一直为了我在忙碌,现在是我为你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娜比拉平静地说。

    苏大壮大吃一惊:“你一个人回去?太危险了!”

    “我熟悉那边的情况,比你去更有把握。”娜比拉坚定地说道,“你留在这里,照顾家人,也帮小婉的厂子做点贡献。”

    苏大壮无法反驳,只能点头同意,但内心却充满了担忧。

    就在一家人各自为未来努力时,一位陌生人悄然来到泗科镇。他打听着泗科酸野厂的情况,伪装成一个普通的求职者,顺利进入厂区。

    这个人的出现,似乎为泗科酸野厂即将到来的风波埋下了伏笔。他的目的是什么?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窗外的月光洒在厂房上,平静的夜晚下,一场新的挑战正在酝酿。

    泗科酸野厂内,一场品牌升级的研讨会正在热烈进行中。苏小婉、李成林、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围坐一圈,面前的白板上写满了市场规划的方案。

    “品牌升级的第一步是建立标准化生产线,让消费者一提到‘泗科酸野’就联想到优质、健康和地道。”苏小婉指着白板上的计划,语气坚定。

    “但如果要快速进入全国市场,供应链就是关键。”厂长张叔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现在的原料大部分依赖本地,可一旦订单量激增,单靠本地供应可能就跟不上了。”

    大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供应链问题确实是个挑战。”李成林插话道,“我可以联系一些外地种植基地,看看能否建立合作。但这样成本可能会上升。”

    “先别急着拓展,我们还有一个解决办法。”苏小婉露出一丝微笑,“我们镇附近不是有几个荒废的山头吗?可以考虑和镇政府合作,开辟酸野种植基地,不仅能解决供应问题,还能带动乡村经济。”

    这个提议立刻引起了热烈讨论。经过一致表决,大家决定将这一计划尽快推进。

    然而,当苏小婉把计划汇报给镇政府并得到初步认可后,却在五一村遇到了强烈反对。

    “我们祖祖辈辈种的就是水稻和玉米,搞什么酸野种植,万一赔了怎么办?”村里一位年长的村民大声抗议。

    “对啊,酸野这种东西能值几个钱?还不如踏踏实实种粮食。”另一个村民附和。

    甚至有人直接嘲讽:“苏小婉啊,厂子搞得再大,也别拿我们村当实验田,出事了谁负责?”

    面对这些质疑,苏小婉心中有些委屈,但还是耐心解释:“酸野种植的利润比普通粮食高几倍,而且我们厂会签长期合同,保证收购价格。不仅不会赔,还能让大家赚更多的钱。”

    尽管她把政策讲得透透的,很多村民依然心存疑虑,尤其是村里的“老顽固”刘大庆,更是公开表示反对:“我不同意,这事儿你别想成!”

    眼看事情陷入僵局,苏小婉意识到,想要说服全村人,就必须先树立榜样。于是,她决定在村里找几户愿意尝试的农户,作为示范种植点。

    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她带着技术员一家家走访,耐心劝说。然而,大多数人依然态度冷淡。

    “你别跟我说了,小婉,这风险太大。”刘大庆干脆连门都不让她进。

    就在苏小婉快要失望时,苏大壮站了出来:“小妹,咱家还有块地呢,我和娜比拉愿意试试。”

    这个消息让苏小婉眼前一亮。有了哥哥这第一家响应,她的信心又回来了。

    接着,李成林也联系感谢提醒,我们继续深化情节,将故事推进得更精彩。

    李成林迅速联系了镇上相关部门,争取到了技术团队的支持。他提出一个思路:通过技术示范,让大家看到酸野种植的真实收益,再逐步推广。

    在苏大壮的带头下,他和娜比拉将自家的一块田地腾出来,成为酸野种植的试点。娜比拉虽然是个“外乡人”,却对农业充满兴趣。她凭借自己在非洲接触过的种植经验,对新技术充满信心,还主动提议:“我们可以用科学种植方法,让村民看到效果。”

    同时,泗科酸野厂派出的农业技术团队,也开始对苏大壮家的试点田地进行规划。技术员一边讲解高效种植法,一边安排播种设备。一场“实验”悄然开始。

    村民们虽然嘴上不说,但每天都有人偷偷跑去观察。渐渐地,田地里的变化让大家越来越好奇:酸野苗长得又快又壮,远超普通农作物的生长速度。

    刘大庆本来坚决反对,但有一天晚上,他偷偷路过苏大壮家的试点田地时,无意中听到娜比拉正在跟技术员讨论数据:“这一批酸野的长势预计会达到每亩增收五千元,按照这个价格,至少能多赚一辆摩托车的钱!”

    这句话让刘大庆心里一动。作为村里最抠门的“算盘精”,他对“增收”极为敏感。第二天,他假装路过,顺口问苏大壮:“酸野这东西,真能值那么多钱?”

    苏大壮见状,笑着说:“大庆叔,您要是不信,等我家收成出来了,您就知道了。”

    刘大庆不说话了,但心里已经开始盘算。

    两个月后,试点田地的酸野成熟了。在技术团队的帮助下,收成比预期还要高。泗科酸野厂也如约收购,以高于市场的保底价付了款。苏大壮拿着账本,把收益在村里一亮:

    “一亩地净赚七千,比种水稻多了三倍!”

    消息一传开,全村沸腾了。那些之前反对的人坐不住了,纷纷找到苏小婉:“小婉啊,咱们家那块地也能种酸野不?”

    就连刘大庆也主动过来找她商量:“小婉,咱村的地不如一块儿种,我也愿意带头试试。”

    就在村里上下热火朝天准备大规模种植时,苏小婉接到了一个电话。

    “苏总,有家公司冒用我们厂的名义,在外地兜售假冒的酸野产品,已经引起了市场投诉。”

    苏小婉心头一震。这不仅是品牌危机,更可能是针对泗科酸野厂的一场恶意打击。她立即召集高管开会:“无论幕后是谁,我们必须快速应对,否则整个市场布局会被拖垮。”

    她想到了某个竞争对手,眉头紧锁:“是他们吗?还是另有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