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5章 打听梅家
    “今日是今日,下回是下回。媒人费心上门,连顿饭都没得吃,外人还以为我们家不知礼数呢。”许灵桃把人拉到桌前坐下,“饭菜早早便备好了,现在端来,吃碗饭不耽误赶路。”

    “赵家娘子客套了,是我们上门打扰了才是,哪还能劳你们这么费心忙活。”

    “这男女婚嫁,多亏您老帮忙说和呢,便是家里姑娘再好,没个好媒人帮忙牵桥搭线,照样有缘无分。”许灵桃又说了几句好话,就出门去灶房忙活。

    菜也刚出锅,怕前面炒的菜冷掉,还用碗罩上了,如今把碗一掀,香味扑鼻。

    除了饭菜,又上了酒,梅立松要赶车,只沾了沾唇。梅父陪着赵老头喝了两碗,他和不少大户人家的管事打过交道,见过世面,讲起话自是没有任何拘谨。

    就是地里庄稼,也能接上话。

    吃了这顿饭,此事差不多就成了,不过梅家到底远了些,赵家还要去村里再仔细打听打听。

    若是好,下回上门,两家走礼,亲事就算定下了。

    梅父吃了酒,出门被风一吹,越发的晕晕乎乎。

    酒的后劲大,梅父平日做活,都是吃杯粗酒暖身,猛得一吃劲头这么大的酒,才半碗就顶不住了。

    梅大娘子扶着他,悄声骂了一句酒老鬼。

    梅父没听清,只嘿嘿嘿的傻乐,说自己心里高兴。

    回家刚申时末,但天已经黑了。

    梅父颠簸一路,酒醒了不少,他畅快道:“孩他娘,我这心里头高兴。这城里人个个眼睛长天上去了,嘴上喊我梅掌柜,亲亲热热的,一背身就闲我晦气,说过一遭话,下回就绕着走。老大那媳妇那么傻,但当初也就她娘家人把咱们当回事。我是不在乎,钱挣了,富贵享了,但儿孙走在外头招人嫌。”

    梅大娘子叹道:“咱们这些在外头做生意的,哪个不招人嫌,普通人家倒也罢了,那些读过书的,从不拿正眼瞧人,好似沾了铜臭,自个就脏了。”

    生意也有上下等之分,书肆、票号、银楼、粮盐等都是上等。

    肉铺、牙行、剃头铺、棺材铺等,是为下等,这里面也得分个一二三出来,杀猪要沾血,做棺材带着晦气,都让人瞧不起。

    梅父刚入这行的时候,遭过不少白眼,如今挣了钱,外人才笑呵呵的做些面上功夫,因此心里感慨颇多。

    有些行当能挣钱是有原因的,像做豆腐、打铁那都是苦力活,屠夫杀猪脏手,猎户进山赌命,都不容易。

    “我放心了,放心了啊!”梅父开心道:“赵家有好几个读书人,也没瞧不上我们,门风教养好。”

    梅大娘子心想,哪是不嫌弃,只是我们家比别家有长处,人家看上了,这才愿意给面子,“我早说赵家好,要不是念着好,能惦记这么多年。”

    梅家院里点了两个灯笼,就是出门也能看清路,听着外头有说话声,屋里人纷纷道:“爹娘回来了。”

    “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立橡媳妇把孩子放到地上,跟丈夫说了一声,叫他看孩子,就和小姑子闺女去灶房端饭菜。

    梅立橡抱着儿子出门,走了几步就看到迎面走来的爹娘,“娘,怎么样啊?”

    “差不多了。”梅大娘子喜道:“下回上门应该就定下了。”

    “那就好。”梅立橡心里酸了一会儿,很快就抛开了,不管怎么说,弟弟没分家里的铺子,他就占了大便宜。

    爹娘多操心也是应该的,谁让梅立松是根木头呢,还是根名贵木头。

    梅大娘子接过孙子,埋怨说,“外头这么冷,你把锤子抱出来干嘛?”

    “穿着厚衣裳呢,没事。”

    “你个当爹的说的轻巧,这么小的孩子,冻到了怎么办?”梅大娘子扯了扯孙子的衣裳,抱着人快步进屋,软声道:“锤子,别听你爹瞎说,要是着凉了,就要喝苦药,你要喝苦药吗?”

    锤子小眉头一皱,头摇个不停,“不喝药,不喝苦药,要吃糖。”

    “吃糖,明儿个叫你爹多买点。”

    锤子开心的笑了好几下,“买糖,吃糖咯!”

    .

    那日自梅家走后,赵家大房商量了会儿,觉得梅家还不错,赵大郎就抽了个时间去梅家村走了走,怕自己看不准事,还麻烦了赵二郎。

    梅家村是真远啊!从县城去近些,两个多时辰,一路问着过去。

    天太冷了,村口都没人。

    赵二郎就在田边问老伯梅家的事,说自家是山那头的,想给妹子打些嫁妆,不晓得这梅木匠厚不厚道。

    老伯看了两人一眼,心里略有些怀疑,毕竟从来都没见过。

    “咋找到这来了?”

    赵二郎道:“村里人介绍,说这边有个梅木匠,活做的漂亮。”

    老伯道:“活做的漂亮,价钱也实在。”

    赵二郎犹犹豫豫道:“我怎么听人说这梅木匠……”

    他话说的很慢,面上十分犹豫。

    老伯板着脸,语气不愉,“那群多嘴婆娘,人家屋里事,跟她们有啥子关系?自家事都管不好,还好意思说别人。”

    他骂了几句,随即解释说,“村里婆娘说的,没一句真话,你们莫信。那事我们村里人都晓得,是那老两口不厚道嘞。那梅二两口子也做的不对,占了家里不少好处,还不念哥嫂的好。如今运道转了,老大两口子发达,心里有气嘞,不与弟弟往来也在情在理。”

    这是梅家的事,自然不好当面问,如今听到了,肯定是要问清的,赵二郎故作讶异道:“原来是这般由头啊!我村里婶娘还说是那梅木匠不孝爹娘,不顾兄弟……”

    “放狗屁……”老伯怒道:“这是村里人婆娘瞧着人家日子过好了,眼红嘞!尽说这些不着四六的话。你莫听他们讲,我说的真话,那梅大两口子真真是好,年轻的时候啊……”

    不用赵二郎追问,老伯就详细把缘由讲了,都是村里人亲眼看到的。

    无非是长辈偏心,活都叫长子做,钱都给小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