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年,即公元一四一二年!
大明中原之地,淮北平原之上,无数条大河交织起从中穿过,如那养育着千千万万人民的茨河先汇入颖河最终入淮。
一眼望不到边际,三三两两村庄散落在平原之上,更映衬出平原的广袤。
此时距离靖难之役,已经过去十年!
夏季六月,大平原麦浪滚滚、金黄满地的景象一点点消逝。
此时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一群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那牵着耕牛播撒下一粒粒粟米、黄豆、甘蔗、棉花等农作物种子,种下下一份希望。
皆因连续几年的丰收,让大家动力十足。
太阳西下,黄昏时刻,每家每户的房顶上,都慢慢的飘出一缕缕像浮云一样的炊烟。
田里的农民们赶着时间,催赶着耕牛在田地里耕完最后一分地,没有耕牛的农民则扛着锄头、铁锹大声吆喝的卖力干活。
这样一番辛勤劳作的平原农村生活,正缺少一位画家绘下这“世外桃源”般的田野图。
放在二十一世纪,这样一幕场景,绝对可以被人拍成一个个视频素材,绝对是人们一直期待的风景秀丽、安逸和谐农村。
但是在如今的大明朝就不一样了,它只有贫穷落后和一群天天盼着吃饱的农民。
这里是四团村,得因四邻和睦,团结友爱而由来。
一个普通,却又不普通的贫穷小村庄,不普通在于洪武大移民而建成。
同时也来了几户不一样的人,据说是西北边那个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后人。
毕竟都姓杨,谁不贴个金,谁又知道是不是呢!
普通在于都是一群大字不识的农民,自洪武帝开科举以来,未曾出过举人,只有唯一一个村里的老秀才。
田野边,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少年坐在地上,一会看着蓝天白云,一会看向田野间,沉思寻找着什么,一会笑呵呵一会又哭兮兮,不知道的人都以为他入魔怔。
“俺哥,你又怎么啦,是癔症了还没有好吗?你不要吓我,我害怕,呜呜呜......”旁边,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戴着草帽,哭兮兮的摇晃着少年道。
少年摇了一下头,揉了揉眼睛,看着小孩,笑着道“乐乐呀,别哭,别哭。哥哥我没事,就晒的有点累,有点饿了。天也快黑了,你赶紧跑回去跟咱娘说下,可以准备做饭啦。”
“哥别骗我,要不让老先生给你瞧瞧?”
“不用,不用。哥没事,你赶紧回去让娘做饭,别乱说话。”杨兴好像想起了什么,连忙摆手劝道。
“那好吧,我先回去了。”杨乐半信半疑着站起身子,拍了拍屁股,随后就跑走了。
“小孩子就是好哄,真羡慕啊!”
杨兴看着弟弟远去的背影又陷入了沉思中......
哎呀,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老天爷呀,您为啥要这样对我呀,杨兴叹着气,内心难受着。
为何有这样的感慨,皆因杨兴有一段离奇曲折的故事!
一梦六百年,从一个时代来到另一个时代。
前世在鹏城上班好好的,就想着端午休假一段时间,回老家看看爷爷奶奶的,顺便体验下种地。
这老天爷一下子,就真的让其直接体验了老辈人的生活。
不知是不是老天爷觉得六百年前的大明,缺少了什么,让杨兴来到此地。
前世,一家四口,来自皖省,从小便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努力学习也考上了一所本科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就去鹏城工作了。
放假前的杨兴,因和朋友喝了酒而大醉,回家路上直接眼睛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等待醒来之后,发现床边围了一群人哭哭啼啼,闲言碎语之中了解到,此时是六百年前的大明朝。
以一个现代人的灵魂附身到一个同姓的人身上了,这个同姓的家伙,应该是落水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死了。
既来之则安之,想想大明也有挺多遗憾。
既然现在上天给自己来这里的机会,不好好把握机会,还真对不起上天的馈赠,更何况自己前世还学习准备那么多知识呢!
经过多日和家人、乡亲们打探,得知到这里是明朝直隶凤阳府颍州太和县,那个作为淮北创业集团的区域。
非常可惜的就是,现在是永乐年,自己拿什么能对上永乐大帝啊!
难道只能捡起四书五经八股文嘛!
头痛,呜呜呜......
按照这地理位置来看,没猜错的话,这身体的主人可能是自己的祖先,可能是直接回到前人身上了。
倒是没想到自己以前的祖先家还挺可以的呀,爷爷奶奶两个人带着父亲兄弟妹仨,不仅能吃饱饭,还能让兄弟俩都结婚生子。
自家四口人,加二叔家三口,家里共九口人,还有良田二十余亩和开垦了的两三亩新地,算得上是村里中等人家了。
就是自己家人口不旺,祖孙几代下来一直都是单传,就父亲这代才开始男丁多起来。
村里有好几种姓氏,都是洪武大移民而来的,倒是有几户杨姓。
但大家基本上都是出了五服,算个远方亲戚。
都是一起迁徙到此处,互相帮助,免得受村里其它姓欺负,要不是自己家到父亲这代人口多了,这些地还不一定能守住呢!
父亲兄弟俩人也是不争气,没有那个本事读书,县试失败后就不愿读了,回家开始种地了。
哪怕俩人有一个考中秀才的,我这生活不就舒舒服服的嘛!
也许让自己回到这个时代就是要闯出一番天地,还好老天爷还是给了点自己一些好处。
这十来天,没事带着弟弟在田野里跑步,这具身体跑上个二三公里一点都不累的,三五十斤的粮食直接能抱起来。
这放到现代努力锻炼也是兵王的好苗子呀!
好坏参半,再世为人后,自己的记忆力显著提高,加上原身从小学了一些启蒙书籍,以及自己以前在各大平台看的穿越必备指南,明朝以后的重要历史文献事件现在都能回忆起来。
坏的是,没怎么记古诗词,加上自己又是理科生出身,应付个科举应该不是啥大问题。
但考个好名次有点难,毕竟四书五经八股文盛行的年代,自己不一定能按照要求写的好呀!
杨兴抓了抓头发大声喊道“啊,啊,为什么要这样呀!”
.........
或许,自己可以试试在科举这条路上走一走,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先启蒙读书然后参加科举,能中个进士啥的,然后做个官儿什么的就行。
要是还能娇妻美妾金玉满堂,似乎也不错!
说不定还有机会赶上永乐大帝北征,然后封侯拜相,带领大明殖民海外呢!
“小兴,怎么不跟你弟弟一起回家呀?这天要快黑了,赶紧回去吧!”
田野旁的阡陌小道上,一个壮实的汉子戴着草帽,穿着带有补丁的短衣,肩头扛着一把锄头,一边走着,笑呵呵看向田里傻呆呆的杨兴道。
被惊醒的杨兴呼了一口气,抬起头,看了那男人一眼,挥了挥手,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笑着道“凡叔,我在等爷爷他们忙完一起回去呢!”
“那凡叔先走了,改天来家里找云儿玩。”
“好嘞,凡叔,那你慢走。”
哎呀,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
放到现代有个接近二十亩地,这样的农村生活无忧无虑是挺好,可是这是明朝,没有秀才身份,是要老老实实交粮税的。
要想想该怎么跟家里人说读书了!
“兴儿,你这又在想啥呢,乐乐这是去哪了?”
思索间,突然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子已站在田边,笑呵呵的对着杨兴道。
“是爷爷呀,我看天快黑了,叫弟弟先回家跟俺娘说准备做饭呢!”
老汉子边收拾着农具,笑嘻嘻着道“兴儿你要是累了,也先回去吧!”
“我不累,我等爷爷你们。”
“行,那你先坐一会,活也快干完了。”杨老爷子笑了下,回身下地里收拾了。
看着田里的一老二壮的身影,杨兴摇着头,愁眉苦脸起来。
过了一会,天也慢慢黑了下来,杨老爷子大声喊了一下“天黑了,大郎、二郎收拾东西回家,活明天再干。”
“好嘞爹。”田里的两个年轻汉子应道。
随后,一老二壮一小收拾好东西,往家赶。
三个汉子扛着农具,牵着坐在老牛身上的杨兴一路走去,村里茅屋土坯房不成规则的摆布,四团村虽然是坐落在天下数一数二的淮北平原上,但仍属于穷乡僻野。
虽说属于大明北方粮食高产区,但因为没有出过厉害的读书人,也很难守住这些良田。
不碰到灾年,每年交完税收,每家还能勉强吃饱,比较富庶的也只是县里周边的那么几家地主而已。
杨家现在过得还算可以,相对于村里常见的茅屋土坯房,最起码杨家还是土木结构建造的,面积也是有个大半亩,也算是个大院了,五六间屋子。
走了不到二里地,便到家了。
土木结构建造的大院里,此刻都堆放着刚收好的小麦麦秆。
牛车停在杨家门前,杨兴调皮的脚一抬,就从牛背上跳了下来,便跑进院内,看到一位穿着缝缝补补麻衣布的老妇人在院子,当下大声喊道“奶奶,娘,我和爷爷他们一起回来啦。兴儿饿一天了,饭做好没啊!”
老太太见孙儿回来,笑呵呵了一声,走向厨房道“兴儿娘,收拾下,咱们开始吃饭,孩子们都饿了。”
“好嘞娘,我这就起锅。”高氏笑着道。
“奶奶,娘,我来帮你们。”杨兴嗖地一下子进了厨房,嘿笑着喊道。
高氏看到小手脏兮兮的儿子,气笑了一下,摸了摸杨兴的头“兴儿,不用你帮忙,赶紧洗洗手等会吃饭。刚听乐乐说,你今天又癔症了,之前病还没有好嘛?要不请人给你瞧瞧?”
“不用,不用,千万别。”杨兴吓的一哆嗦,连忙摆手着。
“娘,我没事的。刚才看着爹在地里干活,我想着事情呢,等会吃完饭,休息休息就好啦!”
-----------------
注1“永乐元年正月建北京于顺天府,称为“行在”......十九年正月改北京为京师。罢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直隶后军都督府。(卫所有实土者附见,无实土者不载。)罢北京行部,直隶六部。”——《明史·志·卷十六》
注2“九年春正月......冬十月己未,太庙成,自是行合享礼。丙子,命秦、晋、燕、吴、楚、齐诸王治兵凤阳。十一月壬午,有事于圆丘。戊子,徙山西及真定民无产者田凤阳。”——《明史·本纪·卷二》
注3“至正辛卯,州人刘福通红巾倡乱,陷颍州。大明昌运,汝颍兵兴,民之从龙者席卷而行。及天下大定,故家旧从寥寥,村落十余年间遗民稍复......太和县自元末韩林儿乱后,死亡殆尽,其存户不过二百”——正德《颍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