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他爷爷是皇帝,他父亲是太子,这是
    京城。

    皇宫,坤宁宫。

    朱元璋正准备用膳,这时太子朱标从殿外走了进来。

    “父皇,这是廖俊军最后供出的名单,以及下面人这段时间的所有调查结果。”朱标将手中的一本奏折递了过去。

    朱元璋伸手接过,脸色铁青一片。

    当时他心中就清楚,像这样大的事情,绝非廖永忠一人敢做。

    只是朱元璋没有想到,这次事情牵扯到的人会这么多。

    “朕之前才请他们喝了苦丁茶,难道这帮耗子还以为朕是吃素的?”朱元璋将手中的密折狠狠拍在了桌上,站起身怒声道。

    “这帮家伙究竟是要干什么?!”

    朱标禀报道:“按廖俊军的说法,这些将军们都是为了阻止军队改制,想要捏着手里的兵权不放。”

    坐在一旁的马皇后抽过桌上的密折,抬眼看去,神色平静。

    “老大,马上知会大理寺,传朕旨意,证据确凿的.”

    朱元璋话还未说完,忽然被一碗端到他眼前的热粥给打断。

    朱元璋抬头看了马皇后一眼,开口道:“干嘛?”

    “说了这么多话,口渴了吧,喝了。”马皇后直接将手中的粥碗塞到朱元璋手中。

    朱元璋不疑有他,直接仰头一口喝了下去,可粥刚一入口,立马被烫出了痛苦面具。

    他伸手指着马皇后,用含混不清的语音开口道:“你,你想烫死我啊,你!”

    “烫吗?”马皇后瞪着大眼睛,一脸无辜地看着朱元璋反问道。

    “烫!”

    “烫就对了,心急喝不了热粥。”马皇后重新坐下,开口道。“你们爷俩刚才说的话,我都听到了,这份秘折,我也看了。事情自然是要处理的,可你们也得想想啊。开国三十六功臣,除了已经辞官的李夫子、天德、鼎臣、刘夫子,还有死去的邓愈、华云龙,以及保儿这个咱们自家人,几乎全都卷进去了。”

    马皇后伸出手指用力敲了敲桌子。

    “这得牵扯多少人啊!”

    “这可比之前欧阳伦的案子还要大,那一次案子牵扯到的大多是下面的侄子辈。重八,这一次难道你真的要直接举起屠刀将他们全都杀了不成吗?”马皇后反问道。

    “今年,你已经连着杀了朱亮祖和廖永忠两个人了,要是再开杀戒,下面的人会怎么想。”

    “就算原本没有反心的,也要给你逼反了,世人会怎么看,史官们又会如何写?这件事办,是一定要办,不给个结果,下面的人始终会人心惶惶,可怎么办,是一个大学问。”

    马皇后这一番话,可以说是振聋发聩。

    坐在一旁的朱标,皱眉道:“父皇,母后说的在理。儿臣也以为,他们并没有反意,如果真想反的话,就不会单单只鼓动京师右掖营的老兵了。更不会傻傻待在京城。”

    “哼!谅他们也不敢!”朱元璋冷哼道。

    朱标开口道:“儿臣以为,这件事既然已经发生了,如何利用这件事,将各位叔伯们手中的兵权给收回是第一大事。”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后,开口道:“老大,明天去军机处和天德他们一起合计一下,看看到现在还有谁没有交出手中兵权的。”

    “是,父皇。”

    数日后。

    京城,胡府。

    “胡相,到了这种时候你可不能不管我们!”蓝玉看着胡惟庸,开口道。

    右掖军营兵变一案,朝廷只处置了德庆侯廖永忠,以及一些直接煽动老兵兵变的百户、千户。

    蓝玉他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可这些日子,他总感觉有人在调查他,问了之后,不止一个老弟兄有这样的感觉。

    这个时候,蓝玉终于是有些慌了,即便在那件事中,他自认为手脚很干净,并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再加上这两天忽然有消息流传出来,旧案重提,说当日右掖军营兵变,幕后之人不止德庆侯一人。

    “梁国公,你不是说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吗,那么你慌什么?”胡惟庸开口道。

    “我没有留下证据,不代表别人没有,要是抓了其他人,不免会把我攀咬出来。”蓝玉脸色难看道。

    如果是廖俊军一个千户的证言不足信的话,那么换成其他公侯,就完全不一样了。

    胡惟庸看着蓝玉,开口道:“梁国公,你难道还没看明白陛下究竟要什么吗?”

    “陛下为什么迟迟不动手,他真正要的是你还有其他诸位将军手中的兵权,这段时间陛下这是在给你们机会呢!为什么这些日子会有消息传出来,陛下这是想告诉你们,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而且手里握有证据。”

    “你给告诉那些将军,三天之内,老老实实交出兵权,这事就结束了。不然,永嘉侯、德庆侯他们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

    胡惟庸明着是为蓝玉他们好,其实这么做又何尝不是挑起他们与朱元璋的对立。

    经过这件事后,这么多年的兄弟情义,怕是就此彻底淡了。

    下一次胡惟庸真要鼓动他们做些什么事情,他们想到今日之事,也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在送走蓝玉后,胡惟庸捧着一个木盒,连夜进宫。

    他必须做两手准备。

    皇宫,太和殿。

    灯火通明。

    这个时间点,朱元璋还是和往常一样正在批阅奏章。

    “臣,胡惟庸,参见陛下。”胡惟庸先是将手中的木盒交到一旁的内侍官手中,然后下跪行礼道。

    朱元璋并未抬头,而是继续看完手中的奏折,只是抬了抬左手,示意胡惟庸平身。

    朱元璋拿起御笔,一边批阅着眼前的奏章,一边开口道:“是南京城要塌了啊,还是哪里又要发生兵变了。竟劳动朕的中书省左丞,星夜进宫啊。”

    “陛下!”

    胡惟庸躬身,禀报道:“中书省刚接到密报,宋国公冯胜、梁国公蓝玉、平凉侯费聚等一干公侯,在诸地卫所军营,侵占军屯,随意征召卫所军士给自己干私活兴建府邸诸行不法。”

    候在一旁的内侍官得到旨意,将手中的木盒呈了上去,打开之后,只见里头安静地躺着几本书册。

    “证据确凿,请陛下明鉴。”胡惟庸大声道。

    朱元璋抽出其中一本,慢慢翻阅着。

    “这些不争气的东西,左丞以为,这些人该如何处置。”

    胡惟庸先是小心看了一眼朱元璋脸色,然后开口道:“驸马爷欧阳伦案,以及前不久德庆侯谋反案刚结束不久。臣以为不宜骤兴大狱,但此事干系重大,又事涉此次军队改制,不能不办,不能不严办,不能太严办,最要紧的事,不能由陛下来办。”

    “不能不严办,又不能太严办,那该怎么办呢?”听了胡惟庸的话,朱元璋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很显然胡惟庸今晚是有备而来的。

    因此朱元璋更想知道胡惟庸的回答,朱元璋今晚第一次抬起了头,看着胡惟庸,开口笑道:“左丞!”

    “唉!”胡惟庸连忙躬身应道。

    “说来听听。”

    “陛下.”

    半个时辰后。

    胡惟庸告退离开,朱元璋看着胡惟庸,脸上带着笑。

    很显然在朱元璋眼中,胡惟庸今晚帮了他大忙。

    而胡惟庸在离开皇宫后,嘴角同样微微扬起,露出了一抹笑容。

    第二日。

    皇宫,太和殿。

    散朝后,朱标和往常一样,来此和朱元璋议事。

    只是今天他的脸色并不好看。

    一切的起因,都来自他的嫡长子,朱雄英。

    因为无论是朱雄英还是朱允炆,他们如今都已经到了蒙学的时候,因此朱标便是决定选几个师傅,在东宫给他们兄弟另开个小书房。

    可由于东宫身处皇宫之内,一般男子出入宫禁,多有不便。

    因此最后,朱标选了自己的岳丈,侧妃吕氏的父亲,吕本。

    吕本本身就是出名的博学之士,而且并非那种传统腐儒,在朱标看来,用来给朱雄英、朱允炆他们蒙学根本就是大材小用了。

    可偏偏在拜师的第一天,朱雄英突然不见了。

    整个东宫乱做一团,最后才发现,这小子竟然求着十二皇子带他私自出宫,然后去宫外的京城小学上学!

    而且很显然,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

    朱雄英连同十二皇子朱柏,一起被朱标罚了禁闭。

    可即便如此,朱雄英还是硬着脑袋说要去皇宫外面上学。

    朱元璋看着朱标进来后,起身从一旁的书架上,拿下一个匣子,缓缓将其打开。

    “老东西了,你娘生你的时候啊,我还在军中,收到信啊,马上就跑到李先生那,跟他讨了这支笔。”

    “原本是想着,你将来啊,开蒙用的。可那时候事情太多,想着想着就搁下了,你没捞到,就给雄英吧。”

    皇宫里发生的事情,不可能瞒得过朱元璋。

    “爹儿臣替雄英谢过父皇。”朱标开口道。

    “行了。”朱元璋摆了摆手,开口道。“昨天的事情我都听说了,不用太放在心上。雄英给允炆不太一样,他本就是飞扬跳脱的性子,但该管还是要管。也不必,太太拘束他。”

    朱元璋顿了顿,接着开口道:“自然,也不是让你一味纵容他。”

    “是。”

    “要是你成了你二弟这样,你敢把大明的江山,将来都放心的交给他呀。”朱元璋抬了抬手中的奏折,很显然即便是身处海外,这些年朱樉做的那些荒唐事,朱元璋同样了如指掌。

    “是,儿臣谨记。”朱标躬身回道。

    “雄英如果真的想和那些普通百姓一起上学的话,那也由着他吧,只是需要记着一点,那就是他既然如此选择了,在万非得已的情况下,就决不能暴露身份。”朱元璋开口道。

    因为如果显露身份的话,那么性质就变了,朱元璋也不想因为朱雄英而影响其他普通百姓家的孩子。

    可如果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上学,难免会有各种情况发生。

    白龙鱼服,鱼虾可欺!

    身为人父的朱标,还是有些不放心。

    知子莫若父,朱元璋一眼就看出了自己儿子的心思,开口道:“朕小的时候啊,你徐叔叔总想着出去学游水,打死都没学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朕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你猜怎么样?”

    想到了好笑处,朱元璋抬起了抬起脚,开口笑道。

    “一脚把他踹进水塘里,虽然淹了个半死吧,可却也学会了。”

    站在一旁的朱标,听出了朱元璋想表达的意思。

    “儿臣知道了。”朱标开口道。

    朱元璋沉声道:“既然是他自己选择的路,那么他自己就该有各种觉悟。”

    “以后的朝堂,可比学堂要危险得多,你总不能保护他一辈子。”

    “他爷爷是皇帝,他父亲是太子,这是他的命。”

    “小时候多受些苦,将来就能少受些罪。”

    朱元璋顿了顿,开口道:“当然,雄英的安全你不用担心,我会安排几名精英锦衣卫十二个时辰,贴身保护他。在京城,出不了差错。”

    “儿臣替雄英,多谢父皇。”朱标躬身行礼道。

    “好了,说正事。”朱元璋坐了下来,开口道。“胡惟庸给朕出的这个主意,你怎么看?”

    “儿臣觉得很好,若是父皇已经拿定了主意,决定严办之前德庆侯谋反一案,他的这个主意便不值一提。可要是父皇还念及与诸位公侯的昔日情分,他的这个主意便是极好。”朱标肯定道。

    “等于是由他来用另一种方式来戳破了这个脓疮,防止一些公侯不肯交出手中兵权,给了父皇一个惩处他们的手段。”

    “如果没有他上交的这份各公侯军中不法的罪行,面对有人最后不肯交兵权的情况,父皇总不能真重提旧案,那样一来,就只能行杀戮之事。”

    “胡惟庸等于是给了父皇多一种选择,而且先向天下公布这些公侯在军中所犯的罪行后,不仅有利于这次军队改制,而且将来各位公侯再有犯禁之事,即便父皇再行严惩,这时世人也不至于将父皇看成为刘邦那样猜忌功臣的严苛之主。”

    “还有.”

    朱元璋抬起头,看着朱标开口问道:“还有啊?”

    喜欢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请大家收藏:()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