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日后能有足够的资本,张宁这次算是下了不少功夫。
利用甄逸的影响力,来为她牟利,便是颠覆大汉的第一步。
“贤弟,这是何物?”
甄逸看着那小布袋,自是不会傻傻的认为袋子里装的是钱。
“兄长一看便知。”
张宁大方的将袋子抛过去。
“这是……”
甄逸接过后解开绳子,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雪白,晶莹剔透,白如珂雪。
“兄长若是有胆量,可以尝尝。”张宁已经开始期待他尝到这口盐之后的表情了。
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古人,还能不被镇住?
“那为兄便来试试。”
甄逸说着,伸出两根手指,把袋子里的盐粉捻起一点点,然后张嘴用舌尖舔了一口。
霎时间,一股咸味传来,他的舌尖味蕾收到了极大的冲击。
“呸,好咸。”
甄逸连忙往地上啐了一口,擦了擦嘴。
“贤弟,这是盐啊,汝为何戏弄为兄。”
话音刚落,他自己却又愣住了。
盐!
等等!
甄逸睁大了眼睛,又伸手抓了一把盐摊在手心,用手指搅动着。
他是越看越心惊,这盐竟然没有杂质,甚至比最上等的戎盐还要好上不少。
戎盐,也叫做青盐,寻常百姓连见上一面都难。
他们吃的是带有赤、黑、紫等色盐,味道也是千奇百怪。
至于刚刚尝的味道,甄逸在脑海中细细的回味了一番。
他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
只有咸味,没有一丝丝的苦味。
作为这个时代最顶级的商贾之一,如何会察觉不到这盐的珍贵。
如果能拿来售卖的话,这天下的盐业,岂不是以他甄家为魁首?
“兄长,此物如何啊,到底能不能值得上那五千兵甲?”
张宁在一旁笑吟吟的盯着他,心中也开始盘算如何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值,当然值,莫说五千兵甲。
便是将渤海的武库全都赠与贤弟,都是值得的。”
甄逸现在算是明白张宁为何敢与他说这些了,为了不让这笔买卖失之交臂,满脸堆起了如春风般的笑容。
‘啧,果然是资本家,脸皮比城墙都厚。’
张宁虽然在心中对其吐槽不断,不过面上还是不动声色。
“兄长先别说这些,不如现在带宁去看看盐场如何?”
甄逸沉默一下,略微思考一番后才点头。
“既是贤弟所求,为兄这就安排。”
出了府门,二人上了同一辆马车,向着甄家盐场缓缓而行。
甄家本身就贩卖私盐,甄逸做了渤海太守之后,便将自家的盐场迁徙到了渤海。
待众人来到盐场之后,张宁下了马车,望向前方。
但见数不清的盐亭在海滩边星罗密布,烟气顺着盐亭升腾而起,云雾缭绕。
数百名盐丁挥汗如雨的往来奔走,运送着木柴堆砌于盐亭之前。
所谓盐亭,即煮盐之地。
盐的历史十分悠久,根据已出土实物来看,距今大约有七千多年历史。
《尚书·禹贡》曾记载: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
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
意思就是说在渤海和泰山之间便是青州,嵎夷治理好了之后,潍水和淄水就疏通了。
这里的土又肥又白,海边有一块广阔的盐碱地。
这里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海产品多种多样。
当然这里的青州指的是古青州,在东汉大概是在河北以及青州的一片区域。
谁是第一个吃盐的并不知道,最开始人们吃的是天然的盐。
而后面的海煮盐,也是经过一代代人经验和积累才制作出来的。
到了汉代,人们有了盐井,便开始了平地取盐。
有的地方依山取盐,不过海煮盐依旧是大汉取得盐的重要来源之一。
制盐方法的成熟,还得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因此张宁的到来,让制盐这一历史进程直接提前了上百年。
此刻数百名盐丁正在煮盐,即便现在天气还不是很热,也依旧挥汗如雨。
他们采用的是落后的煮盐法,通过直接取海水入锅,架火煎煮。
或者先制卤后煎盐,以获得食盐。
这种方法虽然工艺简单,但耗时费薪,需要数个时辰之久。
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来砍伐树木,来维持烧火。
所以,在东汉盐的价格贵,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阵海风袭来,张宁只觉得闻到的空气中都带着咸腥味,就像一条咸鱼抵在自己鼻尖。
“兄长,如此制盐,费时费力。
且质量下乘,岂不是白白浪费这上好的盐地?”
张宁来到盐亭旁边,亲自观摩了一下古人古法的制盐过程。
话说甄逸选择来到渤海当太守还真是有眼光,因为渤海岸在后世也最大的产盐地之一。
其中三大盐场之一长芦盐场也在这里,产量约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后唐时期同光三年(925年)的芦台场。
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合后世使用的晒盐法。
不仅海滩宽阔平坦,而且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继东汉第一个煤老板之后,张宁很快又要成为东汉最大的盐老板之一。
甄逸自然也知道张宁说的是实话,因此在看了她送给自己的盐之后,心中更是对这新的制盐之法感到好奇。
只见他正了正进贤冠,抱拳拱手一揖。
“正要向贤弟请教。”
张宁见状,心中直呼一郡太守为了赚钱,居然向一个通缉犯屈膝。
虽然对方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但是也确实没有节操。
“咳。”张宁轻轻捶了捶胸口,“兄长可听过晒盐之法?”
“晒盐?”甄逸微微皱眉,“未曾听过,不知这晒盐……”
“这晒盐之法。”张宁笑着解释道:“便是在海滩上设一石槽,石槽形似砚台,槽中置入泥沙。
大潮时海水会淹没石槽,泥沙会汲取海水中的盐。
待潮水退去,盐丁将盐泥打碎,放在日光下暴晒。
之后将盐泥在置于放入茅草的石槽内,然后压实,在不断浇入海水冲淋。
这第二次流出来的水唤为卤水,接着再继续暴晒,直到晒出海盐。”
张宁算是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在网上看过的方法说了出来,以上说的可以总结出来以下步骤。
耕盐田、纳潮水、晒盐泥、收盐泥、制卤水,再晒卤成盐。
这些方法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是甄逸依旧听得云里雾里。
“贤弟,这晒盐之法,为何为兄从未耳闻?
自夙沙氏煮海为盐,我大汉皆烧薪熬煮海盐。
再者,如此做法,真的能如贤弟这布袋中的盐精细?”晒盐
喜欢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请大家收藏:()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