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证道之后得到的结论,想来就是世尊如来决定开展‘觉世’这一大业的原因之一吧?
李启只敢说‘之一’,因为他无法揣摩大能者们的心思。
至于高等智慧生物能够成就三品的缘由……
接着听吧。
舍利弗继续说道:“高等智慧,或者说,有情众生,是真实的,关于这点,李启应该和佛门没有争议吧?”
“当然没有,世间万物,皆是真实,实在性并不是真实与否的证据。”李启点了点头,这点他和佛门没有冲突。
李启也认为这世上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舍利弗也继续说道:“缘起,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生灭变异的定律,世尊因证悟缘起而成佛,他也想将此等明悟传于世间。”
“世尊言,此世永离妄想执着者,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是谓佛陀,从此给后来之佛奠定了晋升之根基。”
“世尊普度众生,不因众生难度而起舍离之心,众生虽然愚痴蠢钝颠倒,也可以随其根器,方便说法,高智者为说高法,小智者为说小法,使普天下众生皆能受智慧的滋润,走向觉悟解脱之路。”
“此之谓: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是为如来心第十相。”
如来心第十相。
这句话,舍利弗以前和李启说过的。(详情见第七百五十五章)
“那么,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李启又问。
是,虽然这些隐秘听起来很爽,但和李启现在的情况应该没什么关系吧?如来和自己说这些是干嘛?
“李启,你可知,为何有情众生是潜在的三品以上?”舍利弗又问。
李启肃穆,知道这是事关于三品的隐秘了,于是摇头:“不知。”
“要说这个,得从四圣谛开始,世尊觉世,定下了四圣谛,即:苦、集、灭、道,是世尊对众生告诫。”
“苦谛,是谓‘尘世苦海’,凡在世间沉沦,便不得不体验诸苦,世间如无边苦海,众生沉沦于中,无希无望,无乐无喜,难以出离。”
“此苦非只有肉身或精神之苦痛,而是死魔所追求的死苦。”
“万物都会归亡,正如死魔所昭示的那样,若人获得了幸福快乐,那这幸福快乐也是必然要失去的,正如天人五衰,享乐之天人也要承担衰亡,注定失去拥有的一切快乐,足可见,这世间只要见得了快乐,便注定会有对等的痛苦出现,因此,众生皆苦。”
李启点头,这个看法,确实是和死魔所认为的‘灭亡’一样。
“第二,则为集谛,‘集’为苦根,一切苦恼之根源集合,所有的幸福快乐,其实是都源自‘思想’,若是有思想,就有了烦恼,只要有所求,有所欲,烦恼苦楚自生,这是对应烦恼魔的之谛。”
“第三,为灭谛,灭即‘涅槃’,众生于苦海之中挣扎,无有刹那之安息,于是,他们会想尽办法来缓解这种痛苦,有的是经由感官的享受去追寻快乐,这是下等无益的凡夫之法,因为得到的快乐越多,失去的痛苦就越多,最终只能不断渴求不断索取,一直到失去为止。”“另一个,则是经由各种苦行以寻求慰藉,通过修行或者别的折磨自己,用小苦来断绝大苦,这也是无用的,因为所有的一切感受,都不是真正的本念,应当断绝针对感知的解脱之法——”
李启这时候插话道:“我懂了,断绝感知的影响,以本心本念为引,所以能够隔绝五蕴这所有感知的影响,因此这是针对五蕴魔的。”
“没错。”舍利弗微笑点头:“正是如此,这便可以引出第四重,道谛。”
“道谛所言,便是通过八正道、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能永断根本烦恼,了除一切苦果,证得清净的解脱境界,断绝生死,烦恼,感知,以及最后的‘思绪’,彻底清静,如此,哪怕是天魔之魔念,也无法影响到你了。”
舍利弗所言四圣谛,恰好对应四种魔头,如果能够顺着这一切做到,达到‘清静之空’的境界,确实可以不受一切魔念的影响。
但是……
李启皱了皱眉,说道:“那这和死了有什么区别?没有欲念,没有行动,没有感知,甚至连思绪都没了,这不就是彻底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吗?”
没错,虽然这确实是一种办法,但李启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和自己的‘道’并不相符。
佛门所采取的办法,实在是太消极了,李启没办法接受。
而且,这种方法……看起来,和魔道根本如出一辙,虽然在方法和理论上不一样,可内核本质都是从‘我’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这样太虚无了,我更喜欢承认现实。”李启摇了摇头:“真实的,不只是众生的心,这个世界本身也是真实的。”李启强调道。
李启已经完全明白了舍利弗想说什么了。
是的,不管是佛还是魔,他们都不认为‘现实世界’具备实在性,正如同佛陀刚刚所说的:“一切法性非眼所见,诸缘生法,皆无自性。”
就连世尊都认为,只有具备‘自性’的生灵,才是实在的,他们认为,只有能够认知这个世界的存在,才算的上是‘实在性’。
而李启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物质宇宙本身也是有实在性的,甚至……主观意识的实在性要屈服于物质宇宙的实在性。
物质的最终终点,才是‘道’的核心,是‘物’而非‘心’。
听见李启的话,舍利弗摇头,解释道:“须菩提,李启,世尊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远离因果过失,所以具有大平等心,因此在世尊眼中,连魔都可容纳,因为任运自成的大悲心故,在佛眼中一切人都是迷惑者,魔也不除外,是谓‘众生平等’。”
“所以不必担忧世尊有什么企图,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何必执着。”
佛陀的‘众生平等’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众生一致,而是说众生都具备‘真性’,而这个‘真’,其实就是实在性的本质。
这就是潜在三品的品质,也是有情众生能够觉悟的根基,是佛门所认为的唯一真实,也是世尊如来想要传达给李启,希望他能够明悟天魔之力的提示。
只不过——
“我已经明了佛陀所言,只是还请佛子原谅,我不太能接受这个说法。”李启摇头。
舍利弗似乎早有预料,并未勉强,只是说道:“我明白,不过,李启你也应该明白,所谓果位,便是思考的结果,其没有神通,没有术法,更没有修为,唯一的作用,便是让你大智慧,大自在,因此并不拘泥修法,修法不同,理论不同,观点不同,见谛八忍八智十六心,思惟九无碍九解脱十八转十二行相。”
“只要你能认同这些,得大智慧,大自在,能让其在因果之网中,脱离苦因,那就算是成功了。觉悟之后,从所有苦因中解脱,诸禅三昧,及三十七品。三解脱等,皆是助道,即是佛性,名得醍醐。”
舍利弗说到这里,将茶水饮尽,站起身来,再行佛礼。
“世尊之心,我已了然,多谢。”李启也跟着起身,但是没有行佛礼,只是单纯的低头。
“那我的事情也说的差不多了,告辞。”舍利弗微微一笑,没有强求李启什么,只是转身离去,不见了踪影。
只有李启重新坐了下来,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可能是受小天师的影响吧,他也开始会泡茶了。
“佛魔同时找上门来,魔王子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还好说,那世尊亲自传话,又是何故?”李启紧蹙眉头。
而且,对方还说了关于三品的秘密。
就算李启不认可,但也得承认,其实这很有道理,而且还能和他在欲界的事情放在一起评价。
要知道……李启对于这个结论,其实早有猜测。
就智慧的本质而言,或许……一品和九品,没有差别(详情见第七百一十七章)
“感觉,靠近的越来越多了啊。”李启想着,挥手斥退了周围的所有景色,重新回到了玄景山洞府前。
这才刚刚落地,就见沈水碧靠拢过来,说道:“李启,刚刚那是?”
“舍利弗和魔王子来了,不过没事,都走了,暂时是不会有人来打扰你们了。”李启说道。
“不会有人来打扰我们……这可不妙啊,我还刚想去打扰别人呢。”兔子摇了摇头:“如今我也四品了,还是可以做很多事的。”
“别以身涉险。”李启叮嘱道。
“不会,但我不可能袖手旁观不是吗?你不会想把我锁在深闺里吧?”沈水碧问道。
“当然不会,不过,确实得让你了解一下局势。”李启说着,一根手指放在了自己太阳穴上,之后轻轻从自己脑子里抽了一缕书气出来。
“这些,是我在欲界的记忆,如果想帮上忙的话,你得好好看一遍,不过不要妄自行动呀,很危险的。”李启提醒着。
不过,这也代表,李启同意了沈水碧帮忙。
再怎么说,兔子也已经四品了,具备了不完整的实在性,有了自保之力,而且她一向挺靠谱的,不需要和担心李师薇那样担心她。
“好,我会看的,你要走了吗?”沈水碧问道。
“不能待太久啊,万一被人抓到破绽了怎么办?不过放心吧,如今诸天能杀我的还真没几个,小心些就好。”李启摸了摸她的头发,宽慰道。
“我倒是不担心这个,只是你这一去,怕是少说要几万年吧?”兔子语气稍稍有些寂寥。
“毕竟已经到这个水平了,对你我而言已经算是短的了,等此事了结,我们自然会有喘息之机的。”李启说道。
“上次说这种话的时候,还是在人巫之战前夕,那几百年之间,往后一直到现在,可都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呀。”兔子轻笑一声,随即推了推李启:“去吧,如今劫难当前,还得靠你撑起来呢。”
“放心吧,都交给我。”李启比了个大拇指,然后法身消散,意识重返欲界。
沈水碧看着他消散的法身,微笑了一下。
随即,她返回洞府内,将书气吃下。
海量的信息开始出现,她发出了一声痛苦的闷哼。
本来应该是慢慢阅读的,但慢慢阅读的话,光是了解就需要很多年。
还是直接吃下比较快,虽然可能会受伤就是了。
海量的信息冲刷着沈水碧的精神。
“这就是……他所感受到的啊。”在神魂被信息流冲的破破烂烂的时候,沈水碧突然冒出了这个念头。
托李启的福,她几乎没有怎么直面过高品存在,基本上都被李启挡下来了。
那么,在直面那些人的时候,李启的感受也是如此吧?虽然李启已经习惯摸高压电线了,但要说痛不痛……
其实还是痛的。
每一次直面高品存在,真知要么读不出来,只要读出来了,那么他的思考器官就会受到极大的冲刷,以至于李启都有些麻木了。
所以,这让沈水碧有些感慨。
是啊,家里的男人在外面拼命,她也不能坐在原地不是?
之所以要突破四品,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忍耐着巨量信息撕裂思维的痛楚,她开始阅读李启在欲界的所有记忆,并且准备依靠自己的方式来为李启提供一些帮助。
与此同时,李启的法身已经返回了自己的本体之中。
当然,说是本体,其实应该说是‘最强大的一具身体’,毕竟此刻的李启已经很难说什么才是本体了。
作为一种形而上的存在,他实在是无法形容自己的‘本体’是什么。
不过,不管怎么说,和之前料想的一样,这前后不过十来分钟的短暂回归,并没有影响到什么。
李启可以继续在欲界‘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