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代名儒盖文达
    盖文达,字艺成。

    性情儒雅,为人方正,与孔颖达、陆德明齐名。

    孔颖达有《五经正义》,陆德明有《经典释文》,而盖文达则明达《春秋三传》。

    师承也很闪亮。

    师父是刘焯,师父的师父是刘轨思,师父的师父的师父是刘献之……

    爷四个没有一个废柴。

    从南北朝,到隋唐,师承延绵近二百年。

    ....到了盖文达这一代,不仅坐镇弘文馆,还兼着谏议大夫,专门矫正皇帝过错。

    此外,他还有个重要履历——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这就很明显了。

    不仅学问大,还根正苗红。

    这样一位重量级大佬出现,在场人的必然要站立相迎。

    ……

    在众人注视下。

    盖文达缓缓迈步而入。

    他每踏一步,腰杆便挺直一分……直至十几步踏出,他已然从一个伛偻身子的老汉,变成了气质绝尘的大儒。

    虽身着仆人衣装。

    却光彩夺目,气势逼人。

    “我去!这老头儿这么帅?”

    房赢瞪大了眼睛。

    眼前的盖文达,须眉漂亮,相貌俊美——没错,就是俊美…明明年纪一大把了,还很帅的那种。

    如果非要有个参照,那就是“秋官”。

    …而且盖文达的气质,显然更胜一筹……那是一种常年累月被书籍熏陶出来的底蕴。

    “读书能使人变帅!”

    “以后谁特么说读书无用,我保证不打死他!”

    房赢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决定了,以后要多和诗诗姑娘,负距离交流。

    没别的意思。

    就是沾沾她身上的书卷气。

    ……

    “盖学士?”

    “谏议大夫,弘文馆学士盖文达!?”

    楼船的角落里,年轻仆人一脸震惊。

    他艰难的扭头,对身旁的老者磕磕巴巴问:

    “老人家,他不是刘府的管家吗?”

    老者竖起耳朵:“你说啥?”

    年轻仆人提高些声音问:“刚才那位,不是刘右丞家的管家吗?”

    老者眼神浑浊:“啥?”

    “我是说…算了……”年轻仆人直接放弃,望着盖文达的背影,一脸颓败:

    “竟是弘文馆学士。”

    “这等地位,我下辈子也达不到啊!”

    ……

    此时。

    见盖文达来到,苏勖顿时一喜:

    “原来盖兄来了,来来来,快来瞅瞅房二郎这幅大作!”

    说着,将纸张递了过去。

    “呵呵,老夫正是因此而来。”

    盖文达洒然一笑,接了过来,低头观赏。

    看着看着。

    神色渐渐变得惊讶。

    苏勖见状,抚须得意道:“如何?盖兄也被这石鼓文惊到了?”

    盖文达死死盯着纸页:“这不是石鼓文!”

    “什么?”

    苏勖的笑容凝固。

    在场众人也呆在原地。

    要知道,盖文达博览群书,精读经史,学问与苏勖只高不低。

    …如今,他竟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好!”

    杨妙凤三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出喜色。

    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有弘文馆学士出手,房赢这次的跟头栽定了!

    旁边,孟伟全也露出狂喜之色。

    急中生智下,他猛地跳出来,指着房赢怒道:

    “房遗爱!你故意将字写成这般模样,也想蒙骗苏老?你这明明就是鬼画符!”

    房赢还没说话。

    盖文达却脸色一正:“谁说的?”

    孟伟全呆住:“这....这不是刚才您说的吗?”

    “老夫只是说,这不是石鼓文。”盖文达淡淡瞥了他一眼,“这是比石鼓文更久远的——金文!”

    “什么!?”.

    孟伟全傻眼了。

    杨妙凤三人也傻了。

    船宴上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可真是峰回路转,按照盖文达的说法,房二郎写得依然是字。

    有区别的只是字体。

    孟伟全呆呆的呢喃:“金文…又是什么东西?”

    “金文不是东西,是字。”

    盖文达面露不悦。

    眼前这年轻人,虽一身书生装扮,却空有一副皮囊,学识简直低的令人发指。

    不过盖文达是大儒。

    觉得自己有教化的责任,于是依然耐着性子解释道:

    “金文,是一种书体。”

    “指的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青铜,自然是殷商与周朝最多……早在汉代,便有铭刻金文的青铜器不断出土。”

    “所记之事,多为当时的祀典、赐命、诏书、征战、盟约等。”

    说到这里。

    盖文达板着脸,教育孟伟全:

    “这纸上的文字,你虽不认得,可有关之史书,你难道没有读过吗?”

    “《汉书·武帝纪》记载:武帝时曾‘得鼎汾水上’,由此更年号为元鼎。”

    “《汉书·郊祀志》亦载:‘美阳得鼎,献之。下有司议,多以为宜荐见宗庙,如元鼎时故事。’”

    “这些,你难道都不知道吗?”

    批评教育之风,扑面而来。

    说的孟伟全耷拉着脑袋,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