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太脏
    史书上说英宗带了50万军队出征,但洪涛翻遍了司礼监和御马监的档案也没凑够这个数。差距很大,差了一个零,只找到了5万骑军,外加20多万民夫。


    虽然说以20万后勤供给5万军队出征有点奢侈,但在古代打仗,尤其是远征时,后勤人员确实要比正兵多很多,能达到四比一就很厉害了,考虑到还有皇帝在内,再翻一倍也不足为奇。


    最终这5万精锐到底死了多少,洪涛翻遍了档案居然没找到一个准确数字,是当时没来得及清点还是尸体都被敌人带走了?


    好像都不是,有一份来自居庸关监枪的例行汇报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状况。这名监枪跟着镇守居庸关的边军是第一批抵达土木堡的,在打扫战场时总共收敛了9000多顶头盔和6000多副甲胄,都是明军制式。


    听听,既然连战场都打扫了,且进行了仔细清点,到底战死多少人肯定也必须有记载。之所以在司礼监档案中找不到这些存档只能有一个解释,被人为清除了!


    不是说司礼监只听皇帝的嘛,除了皇帝谁还能命令他们呢?没错,在正常情况下司礼监确实只听皇帝的,但当时监国的是英宗的同父异母兄弟,朱祁钰。


    朱祁镇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宫中大部分铁杆亲信也随御驾亲征了。太监也是人,没了皇帝撑腰该软也得软,更何况朱祁钰已经有了明显倾向性,面对一众大臣在朝堂之上公然群殴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不闻不问。


    洪涛不是阴谋论者,但也不是只信史书的傻子。司礼监、翰林院、通政司以及六部的公文存档他都查了,还发现了几处问题。


    英宗朱祁镇从正统九年就在清点卫所,当时在册有六十多万兵卒,可是都察院派人清点了三年只点出来六万多人。一问就是各种困难,按照御史们的说法,要再来个七八次才能全部点完。


    当皇帝的想知道自己有多少兵,居然要等二十多年之后才能数清楚,气人不?更气人的还在后面呢,正统十一年朱祁镇又开始清点京城粮仓,这些粮仓不是为百姓存储的,而是军粮。


    结果消息刚放出去,从太仓开始就一个接一个的起火,而且这把火好像有传染性,烧完了京城附近的,边关的粮仓也被感染,陆续失火。


    这时候不用有啥管理经验和过人智商应该也能看出点眉目了,后世里有部电视剧叫《天下粮仓》,内容讲的是清朝官员如何腐败、暗中勾结贪污粮食。


    遇到有战事或者灾荒,皇帝想用仓库里的粮食了,结果不是火龙烧仓就是阴兵借粮,反正不管怎么变化,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想要粮食没有,想知道粮食去哪儿了也没有!


    当时洪涛就很感慨,百姓们吃苦耐劳、风里来雨里去的劳作,经过一层层扒皮剩不下多少。被扒走的价值要是用在国家建设上,百姓们苦点也认了,毕竟国家强大了,自己享受不到还可以留给儿女,不亏。


    但这些价值怕是连十分之一都剩不下,其余的都被各级肉虫子吃光了。清朝是真腐败,灭亡的一点都不冤枉,早就该灭!


    可是来到明朝之后忽然发现,合算清朝官员只是学生,教授他们怎么当蛀虫、怎么挖墙角、啃血肉的老师们,整天就在眼前晃来晃去,一次次给自己现场教学,不厌其烦,生怕看不懂学不会。


    那洪涛劳心费神的去查这些陈芝麻烂谷子还特别敏感的档案记录,除了能对官方史料提出部分质疑之外,还有其它用吗?总不能是专为抬杠用的吧,大明朝也没各种群和论坛,想抬也没人应战啊。


    实际上做这些调查和反驳史料没啥关系,更不是为了抬杠,而是为了保命。说起来还得感谢已故的司礼监掌印田义,要不是他在临终前的几句忠言,洪涛才没这个闲工夫从堆积如山的档案里找蛛丝马迹。


    田义到底说啥了呢?当时没人在场,只有洪涛一个人知道,且一辈子也不会和别人讲,内容太诛心、太恶心也太残酷。违背了几乎人类所有的真善美,还践踏了皇家的尊严。


    “万岁爷如果想成为太祖、成祖那样大权在握的皇帝,奴婢不知道该如何做。可奴婢知道皇帝想活得久,有些事绝对不能做,有些人必须防备。


    勤政、远行、查账、练兵不能做,后宫太皇太后、皇太后、太贵妃、皇后、嫔妃,必须时刻防备。非奴婢多事,乃司礼监历代掌印传袭,至此也绝了!”


    这就是田义临走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洪涛当时对其中有些内容不是太明白,但牢牢记在了心里,准备去自己寻找答案。


    结果越查越觉得田义所言非虚,不算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位开国皇帝,从仁宗往后基本都是英年早逝或者干脆暴毙,唯独三个人例外,嘉靖帝朱厚熜、万历帝朱翊钧、崇祯帝朱由检。


    朱厚熜和朱翊钧爷孙俩的经历非常相近,都是新皇登基时干劲儿十足,而后突然颓废,不理朝政,缩在后宫里过家家玩。但崇祯帝又完全不同,他是一上位就励精图治、兢兢业业。


    可是再把他们任期内的朝廷状态代入进去,好像规律就出来了。朱厚熜和朱翊钧时期,文官集团势力很大,而崇祯帝时期,文官集团已经被宦官杀得七零八落,再加上外部压力,已经自顾不暇了。


    把这些情况再综合田义所讲的内容,不难得出一种推测。明代皇帝寿命短的原因好像不全是基因问题,也不全是炼丹、荒淫无度、疾病造成的正常死亡,更像是某种意外。


    翻过头来再去细数每位皇帝的经历,以及当时各方的态度,田义的警告好像就有点靠谱了。他们每一位都试图加强皇权,或者叫从文官集团手里把权力夺回来,只是结局都不太成功。


    但有个问题无法忽视,古代皇帝的安保措施都是很严格的,无论文官集团势力多大,想把皇帝不声不响的弄死在皇宫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