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长安城外掀起风沙,响彻的震动声音之时,直接向周围的人,表明了身份和来意。
丘林碑矗立在山头,看了看地平线矗立的城池,内心当中也有些许激动。
这么多年了,一次有匈奴人带领骑兵,离长安城这么近。
三十里,何等近的距离,他终于来到了这个地方。
看着遥远的长安城,内心当中的激动久久难以平复,甚至一度忘记了自己的演技,将内心当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然而这种表情变化,放在杨修的眼中,那就是对未来的一种希望和兴奋。
羌人终究是羌人,完全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看一下长安城,都能激动成这个样子,难成大器!
就算他们这个军队的性质和目的,是可以进入长安城的,但是在还没有正式给与的时候,也只能在距离长安城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原地安营扎寨,等待着命令。
都到了这种程度了,丘林碑自然想要更多,也就选择了遵守命令,静静等待着机会的到达。
对于刘晔来说,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他已经不敢去保证后果了。
真要是出现天子陨命于匈奴人手中,那他就得为祖先坟墓着想了。
不过经过多方位的思考,想要阻止这一件事情,还是很简单的。
只需要阻止刘协与丘林碑的见面,或者会面,就能够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同时给他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找到兜底的手段!
这个过程也很简单,刘晔直接进宫面见刘协,一副站在刘协的角度为其思考,忠诚到不能再忠诚的样子。
一方面,直接阻止了刘协出城迎接的想法,理由也很简单,毕竟之前双方军队还在交战,是否会发生意外,无法得知,此外,丘林碑既不是大胜之军,也不是持节远征,自然没必要由皇帝出城迎接。
要是因为这件事情就出城迎接,岂不会损害陛下的颜面?陛下的威严何在?
在二人的交谈当中,刘晔保持着这个态度和思考方式,去说服刘协。
本就想借此立威和立信的刘协,瞬间就同意了刘晔的建议和行为。
亲自去迎接,那岂不是显得他很掉价?又怎么彰显皇帝的威严?
甚至为了进一步敲打丘林碑,刘协转手就将兰氏的尸体送了过去,先行敲打一番,然后再将准备好的东西送过去。
先给一棒子,再给个甜枣,恩威并施,他就不相信羌人不会臣服在他的手段之下。
看见刘协同意之后,刘晔也轻松了不少,随后将自己的主要集中力,和思维方式,放到了丘林碑身上。
主要用于验证丘林碑的过去,证明丘林碑的身份,如果是羌人,那就用来恶心曹操。
如果真的是匈奴人,即使不择手段,甚至是和曹操合作,也要除掉丘林碑!
…
在这种情况下,在距离长安三十里驻扎的丘林碑,也收到了相关的信息。
为了维持所谓的尊重,丘林碑也收敛了自己的锋芒,沐浴焚香祷告,静静的等待着。
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持续,丘林碑也了解到了更多的东西。
长安城周围所拥有的部队,数量也不在少数,至于战斗力,他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但是根据他这段时间的战斗,估计也差不到哪里去。
除此之外,他对于南军的身份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到了这个地方以后,虽然会接到命令,但终究因为身份之间的差距,以及之前双方的态度问题。
丘林碑基本上可以认定,他没有面见刘协的机会,但是该给的权力和军营,基本上都给他划分好了,同样距离长安三十里。
到了这种程度,丘林碑自然也能够理解,长安城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混乱,无序,更能够映照此时的长安城。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杨修没有跟丘林碑说明原因,丘林碑也有了新的想法。
既然近距离直面刘协的机会不存在,那就只能执行备用方案了。
原本丘林碑想调动军队,大肆破坏长安周围地区,引起大规模混乱,但是偶然间,从杨修那里看到了一份军事驻扎地图。
本来只是将这一份军事驻扎地图,通过老鹰送给了匈奴单于。
直到看到了兰氏的尸体,那位年轻的后辈,上任没多久的匈奴王之一,就那么安静的躺在那里。
甚至没有拼接的脑袋,又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亲眼看到这一幕的丘林碑,当场脸色大变,就在这一瞬间改变了想法,有了另外的主意。
不过在执行这个想法的时候,丘林碑还需要和匈奴单于沟通一下。
一方面说明兰氏战死的信息,另外一方面,他需要配合,他有一个绝佳的机会。
曹操收拢了军队,在北边进行驻扎,防御外族的部队,人数大幅度的削减。
驻扎在北地郡的部队,虽然还有不少,但是本身是用来防守北方羌人,自然也不会太多。
但那是河套平原,一个汉室至今为止,依旧和羌人互相杂乱的地区。
虽说那里是一片高原,但是就地形而言,还是允许骑兵通过的地方。
区区外长城,不可能挡住他们的步迈,而河套地区里面的羌人,也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甚至凭借他现在的威望,反而有可能成为助力。
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时机合适,北方有兵马南下,他自请兵出击,北上迎敌。
到时候,偌大的北地郡,就将在他的手中。
双方兵合一处,整个长安地区,就将在他们的攻击下臣服。
丘林碑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不够,根本不足以拿下整个长安。
但是如果顺势拿下了北地郡,借着这条撕开的口子,以他们匈奴部落现在的实力,想要拿下长安,轻而易举!
甚至行动速度够快,还有机会活捉汉天子。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默契的配合。
不过还好,他们所饲养的战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信息传递的缓慢性。
可以说在这一刻的丘林碑,发挥了恐怖的战术嗅觉,洞察到了这一个机会。
而匈奴单于对于这样的要求,也没有拒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