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士子科举?乡下人进城!
    初春。

    二月二。

    惊蛰,龙抬头。

    正是京师之中家家户户贴上了雷神的画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时候。

    涂满了香菱粉末的小孩子走街串巷。

    驱邪求福。

    却有无数士子开始涌入京师,每一日便有数之不尽的士子,带着自己的书童和侍从,自天南地北赶来。

    带来了天南海北的各种特产。

    在这京师之中摆摊贩卖。

    此乃古代科举之特色,来自天南海北的士子,一路背过来的并不只有书籍,还有各地的奇珍异宝、特色商品。

    这些在京师难得一见的东西。

    可以卖出一个高价,足以让士子把路费赚足,更是有的剩余。

    若是再带京师的东西回去。

    这就能够赚的个盆满钵满,便是一年所需,也能够满足。

    所以这时候,能够参加科举的士子,并不只是有做官的潜力,所带来的利益也是实打实的。

    毕竟大明路引制度严格。

    想要去哪儿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唯有科举的时候,士子可以畅通无阻。

    不过自朱允熞监国以来,路引制度自然是逐渐变得名存实亡。

    谁也不会去提这件事。

    大明的交通也逐渐变得便利,许多东西也就逐渐出现在了京师的商贩手中。

    三年未曾科举的士子,这一朝入京师。

    便发现以往畅销的东西,忽然变得没那么好卖了,虽然还是能够销完,却没有哄抢一空的效果。

    只因京师的百姓,如今什么东西都见过了。

    不再是以前那般。

    反倒是他们这些时隔三年来到京师的士子,却为之一惊!这京师,竟然大变了个模样!

    短短三年时间,竟然变化如此之多?

    白日间,京师之中,商贩络绎不绝,沿街叫卖之人无数。

    有各种珍奇之物,被拜访在寻常摊位之中。

    让士子啧啧称奇,从未见过,活像是一个刚入城的土包子。

    而夜间。

    秦淮河畔,笙歌燕舞,挥金如土,大明京师百姓的豪横,更是让士子们大开眼界!

    上百两银子,说扔就扔。

    而就这,却砸不出半点水花!

    无法让美人倾心!

    只能说,无数士子此番入京,着实是开了眼界,这京师当真是如另一番天地一般。

    浑然不似人间!

    如同天上仙宫!

    惹的一众士子羡慕不已,心中想着,若是能够长久待在这京师之中,怕不是能活的像是仙人一般?

    而越是想到此处。

    心思坚定的士子,便开始闭门不出,绝不看这京师繁华一眼。

    专心读书。

    想要在科举考试之中,一鸣惊人!

    获得入朝为官的资格!

    而那些心思不定的士子,只顾着这京师繁华,被乱花迷眼,分不清自己是谁。

    只顾着享乐。

    而忘了,若他们科举不成,于这京师而言,也只是过客!

    ……

    皇宫。

    城墙之上,朱允熞望着热闹非凡的京师。

    笑着说道:“天下士子,皆已至京师,只是不知道这其中,又有多少英才?”

    “可堪一用。”

    在朱允熞一旁,乃是百姓监督司的杨士奇。

    还有户部尚书夏原吉。

    此二人皆朱允熞之心腹,亦是朱允熞看重的臣子。

    城下。

    无数士子走动,谁也瞧不出个高低来。

    便是朱允熞也不知道此番科举,能闹出个多大的动静。

    而自己所期望的英才,又有几个?

    如今‘三杨’之中,杨士奇已入他瓮中,而其余二人,又在何处?

    会不会就在这无数士子之中?

    而除了三杨之外,大明难道就没有其他贤才?或许这群士子之中,未必就没有同三杨一般的贤才!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现如今之大明,便是能成就英雄的时势!

    无数空白的领域在等待着大明的人才去挥毫泼墨,去攻破坚冰!

    这都是青史留名的大好机会!

    “殿下,此番入京师之士子,怕是已经达到数万之多,许多往届未曾参加科举的士子也来了。”

    “如此多人,想必定然是人才辈出。”

    “殿下无需多虑,我大明人才济济,定能将殿下所想,化作现实!”

    夏原吉坚定道。

    在所有大臣之中,他算是最了解,朱允熞所想要构建的大明是何等模样了。

    毕竟,每一笔钱财都要经过户部。

    而实实在在的钱财流向是无法骗人的,而朱允熞的各种布局也离不开钱财的支撑。

    所以他最是了解。

    只不过,即便是他所了解的那些,也只不过是管中窥豹而已。

    不足以见朱允熞真正所想之大明全貌。

    “人才济济?”

    朱允熞反复思量,忍不住长叹一声。

    呢喃道:“仍是不够啊!”

    朱允熞要做的事,是逆天而行之事!是逆转历史大势的惊天大事!

    这些人才,应付一个大明够。

    但想要完成朱允熞心目中的大明,却差之甚远!

    科举取士,不过是权宜之计。

    朱允熞真正想要让大明之中涌现出无数人才,还是得要启民智,开办学校,让天下百姓,皆可以读书识字。

    只是大明的读书人还远没多到这种程度。

    在这个年代,每一个读书人都像是一块宝一样。

    又怎么可能有愿意放弃科举之路,去学校任教,甚至是下乡扫盲?

    难点重重!难点重重啊!

    ……

    时光飞逝。

    自士子入京之后,文会不断,酒宴不断。

    无心学问,只一心求取功名的士子开始走亲访友,试图攀上关系。

    以此增加自己取士的机会。

    心思存粹的士子,则是闭门谢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而一些好学,又懂得机变的士子。

    则是特意找人求来一摞又一摞百姓日报,想要看看,太孙殿下所求之贤才,到底是何等贤才。

    从中明悟了不少道理。

    但大多都密而不发,只自己一人知道。

    而就在诸多士子各不相同的行动中,时间终于来到了二月中旬。

    洪武二十七年的科举,终于到了!

    朱允熞于奉天殿中下令,任老朱和自己为主考官,并分别任命同考官十八人。

    钦命礼部尚书詹微释奠至圣先师。

    分置各考场。

    引导各士子入场,进行科举考试!

    霎时。

    京师之中,仿佛都变得静默!

    庄严而肃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