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十三章 长远
    承汉六年的春天,当魏国还在四处用兵,苦于如何突破益州封锁的时候,晋国已经开始走了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除了长安,荆州,蓟城三地还保留着相当数量的兵员外,其他地方开始进行了相当规模的裁撤兵员,让兵士开始转而退役,以吏员的身份去参加水利设施和道路等的修建。

    晋军几乎没有专门的工事兵,一般兵士皆都参加过工事建造,所以他们对此轻车熟路,也是当初袁熙早就计划好的的兵士转型的路线。

    毕竟有后世很多经验教训,若兵士无仗可打,不能妥善安置的话,无论是屯田制还是府兵制,发展到后期都会成为和平时期的祸乱之源。

    大规模兵员的裁撤更容易形成动荡,所以如今虽然魏国未灭,但晋国却已经将目光放到了更为长远的未来。

    袁熙将裁军的任务交给了诸葛亮,在其施政了几个月后,发现一切过渡平稳,便终于放下心来,开始计划返回蓟城了。

    临走前他对诸葛亮道:“长安那边有子龙坐镇,这几年应该没有太大事情,但尚缺内政人才,丞相可酌情擢选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三五年后,才是全面攻打魏国的好时机,到时候还是需要丞相亲往坐镇了。”

    “我在蓟城那边,今后几年要尝试新的做法,即将经过的势力拓展到关外,中原甚至江淮的官员以后想要再进一步,都需要去北地历练几年,吃不了的苦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

    “每年的官员轮换,便由孔明和伯言分别负责各自治下了。”

    诸葛亮听了,答应下来,数日之后,袁熙便坐船北上,甄宓带着小乔步练师送到码头,袁熙对三女说:“今后几年,便辛苦你们了。”

    诸女目送大船离去,甄宓见小乔兴致不高,开口安慰几句,小乔轻声道:“妾在邺城有皇后和步夫人陪着,自然是很好,妾只是想起了在寿春的姐姐。”

    “接下来的日子,只怕只有跑寿春的糜夫人,能偶尔陪着她说说话吧。”

    甄宓听了,心中感叹,自己这位夫君,让诸女坐镇陪都,以代表袁熙行使皇家威严,简直是把夫人当将领使,当真好狠的心啊。

    她能隐隐猜到,袁熙做这么,肯定是有目的的。

    事实上甄宓猜的没错,袁熙确实是故意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借着这种行为,向天下宣示,女子即使做妾,也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位置的。

    虽然妻妾制度,他是无法消灭的,但袁熙认为这这种做法从上而下向天下表明,女子能够独当一面,其不是单纯为了附庸而存在,而是有着自己发挥特长的能力和资格的。

    如今袁熙和诸位夫人的奇闻轶事,在天下已经流传甚广,其中很多在士族女子间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则都和其夫人们的才干有关。

    比如坐镇一地处理政事的甄宓吴夫人,乃至现在的大乔,通宵经学文字乐韵的蔡昭姬,文书整理被晋国朝臣称赞不已的曹宪,上阵冲锋打仗的吕玲绮,都曾经在士族夫人女郎间被广为传唱。

    所以晋国慢慢掀起了一股风潮,士族女子不像魏国士族女子那样沉迷于酒宴享乐,而是学习一技之长,亦或钻研典籍,进而形成的现象是,她们教养子女的时候,便具有了更高的素养,配合晋国相对清廉的官场风气,晋国士族之间出现纨绔子弟的几率便大大降低。

    这种女子自立自强的风气从士族间形成后,也逐渐影响到了民间,伴随着义学的兴起和技术的发展,下层妇女使用改良的织布机劳作,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有更多的余暇时间教养儿女,甚或开始一同识字的。

    对此袁熙颇为欣慰,民间底层受限于于生活条件,大部分人都挣扎在温饱线上,自然不可能有余暇去进行文化生活,而如今仓廪实食而知礼节,民智开化的同时,也开始解放出妇女劳动力,让其参与到更多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来,这便是袁熙一连串行为的用意。

    袁熙相信,天下百姓最为宝贵的品质,就是用自身的劳动开创历史,而站在他们之上的士族大家,大部分聚敛的财富,都来自于剥削,这种现实,他暂时是无法完全改变根除的,毕竟封建制的消灭,需要不知道多少代人的努力。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涤荡社会风气,让上下形成劳动光荣,自立自强的想法,阻止士族官员快速堕落,方能在晋国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这已经是袁熙力所能及的极限了。

    袁熙穿越到这个世界上,一路走来,才发现社会改良如何不易,从经济到体制,从制度到治理,社会政治经济学,是国体内无数因素环环相扣,互相影响,最后形成共同作用的结果,远不是几项科学技术的改良,就能三级跳超越时代的,只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试错,才能带领全天下的百姓,迈向那能看到一丝曙光的未来。

    而如今他想要做的事情,其实已经完成了大半,统一天下指日可待,剩下的就是收尾工作了。

    除了被逼入益州的魏国外,剩下的外患中,南蛮不足为惧,而最后也是袁熙最不放心的,还是鲜卑部族。

    中鲜卑被分裂成了大大小小的上百个部族,在袁熙先前的计划中,这些部族会自相残杀,互相吞并,同时因为食物不足,会频繁骚扰相邻的东西鲜卑部族,从而让草原一片混乱。

    而最初的时候,草原形势确实是如袁熙所预料的那样发展,但之后的走向,却产生了稍微的不一致的地方。

    袁熙为了让东西鲜卑不能顺利吃下中鲜卑的零散部落,确实也做了一些暗地牵制的工作,让步度根和素利束手束脚,无法全力去做这件事情。

    然而袁熙的力量,却不能影响到数百万鲜卑人的所有部落,于是在交战吞并之中,慢慢出现了数个不受东西鲜卑控制,侵略性和组织性很强的新兴部落。

    这些部落的特点是,以前就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但被鲜卑诸王掩盖,所以名声不显,直到中鲜卑柯比能身死,各部落陷入大混战,在不断的残杀吞并中,出现了几个快速增长壮大的势力。

    这些势力不听东西鲜卑号令,而是占据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时频繁攻击吸纳弱小部族,在短时间内就强大起来。

    这也是部族兼并的正常现象,弱者想要活下去,便只能不断变强,同时兼并其他势力,而较弱的要么被淘汰杀死,要么为了活下去而依附强者,然后通过争斗残杀,剩下来的便是最为强大,最适合生存的那批人了。

    这就如同养蛊一样,在一大群毒虫自相残杀之后,活下来便会出现数个蛊王,而且经历了生死搏斗,其侵略性更强,也更为凶残无情。

    袁熙接到蓟城那边的传信后,才明白自己还是有些大意了,草原部族之所以很难被完全消灭,不就是一直沿用这套模式,优胜劣汰生存下来的,能最后活下来的,自然是淘汰了弱者的最强者。

    这种相比于之前的人数更多的松散部族联盟,已经是完全是为了生存杀戮而存在的的巨大威胁,自己先前觉得,鲜卑会在自相残杀中走向灭亡,实在是有些幼稚了。

    人类部族这几十万年都是这么杀过来的,不仅没有灭亡,还在不断的战争中进化发展,形成了如今的人类社会,战争不仅会毁灭人类文明,也会促进人类社会快步发展,走向未来。

    而不适应这种残酷现实的国体和民族,必然会遭到淘汰,要么被人灭族,要么被人奴役,就像后世五胡乱华,女真入关一样,寄希望于敌人的野蛮落后而苟安,正是大意轻敌,走向灭亡的前兆。

    于是袁熙在思考过后,果断在消灭魏国和继续对关外草原布局之间,选择了后者,这场草原养蛊之战,晋军不仅要参与进去,还要拿到最大的那一份。

    于是在开春的时候,袁熙赶到了蓟城,迎接他的,是他召集起来的官员将领,北地所有的名将势力,几乎都云集于此。

    沮授为首的文臣济济,武将则是田豫,牵招,阎柔,鲜于银,公孙家族,高句丽和乌桓诸王代表,都已经在蓟城城门等着袁熙到来。

    袁熙从马车上走了下来,众人齐齐躬身施礼道:“臣等参见大晋皇帝!”

    袁熙将手抬起,对众人道:“诸卿辛苦,朕心甚慰。”

    “朕召尔等前来,是为了今后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草原大计,既然尔等已经都到了,那我也不耽误了,现在一起去宫堂议事。”

    在内宅门口等待的诸女,在听到侍卫过来通传,说皇帝直接去了官邸,让诸位夫人先回去安歇后,不禁面面相觑,苦笑起来。

    曹宪笑道:“早该料到是这样了,陛下哪一次不是以公事为先,你们还抱着侥幸心理。”

    冯夫人打趣道:“怎么,谁昨晚一晚上没睡好,早早起来梳洗打扮,盼着陛下的?”

    曹宪涨红了脸,气哼哼道:“好啊,揭我的底,曹节,帮我一起胳肢她!”

    一旁的曹节连忙退后两步,一脸无辜道:“和我无关,姐姐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