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这个锅必须要有人背
    在皇帝下达罪己诏,并下旨南洋水师征讨不臣之后,关于此事的讨论依然没有停歇。

    大家讨论的积极性反而更加的高涨。

    只要是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关于华夏族群的讨论。

    读书人,尤其是有志于仕途的读书人,对这个话题更是热衷。

    毕竟明年就是科举,用脚底板想都知道,明年的考题大概率和此事有关。

    现在讨论研究这个问题,明年科举就能占大便宜。

    大明周报一半的版面都留给了相关文章,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秦风·无衣》也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诗歌。

    军队要求人人都会唱,平时集合都要求大家集体大合唱。

    读书人也动不动就将其挂在嘴边。

    秦楼楚馆的娼妓,也紧跟潮流,将其改编成了各种小调进行演唱。

    以前逛青楼,大家喜欢听十八摸,现在必听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走在路上,听着街头孩童用稚嫩的声音唱着秦风·无衣,陈景恪由衷的感到开心。

    前世评价一首歌火不火,去大街上走一走就知道了。

    满大街都在放的,一定是最火的之一。

    这个道理在古代也一样适用,街头孩童玩耍时唱的童谣,基本就是时下最主流的声音。

    “没想到,我们宣传华夏概念这么久,都不如南洋事故有效果。”

    朱雄英嗤笑道:“嘁,第六个饼子吃饱了,前五個就是白吃的是吧?”

    “没有咱们这么多年的努力,哪有今日的爆发?”

    陈景恪失笑道:“确实是这个道理,宣传了这么多年,华夏概念其实已经为大家所熟知。”

    “只是缺少一个契机,把大家的情绪点燃。”

    “就算没有南洋事变,也会有别的事情来引爆这一切。”

    徐允恭点点头,不禁回想起军中的舆论变化。

    以前宣慰使天天给大家上课,讲到国家政策方面,大家确实很喜欢听。

    毕竟这东西关乎切身利益。

    但说到什么华夏、族群、保家卫国之类的概念,效果就不是太好了。

    这从平日里聊天就能听得出来。

    什么保家卫国保护万民,你还真信呐?

    要不是为了捞军功,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当兵啊。

    但现在舆论变了,保家卫国、为了族群而战,成了大家口头最常听到的话语。

    别管他们心里相不相信这些话,当说这些话成为‘正确’的时候,很多事情就已经改变了。

    更何况,他能看得出来,大家对战争的热情明显更高了。

    “我从未见过,将士们会如此积极的想要打仗……”

    “由此可知,他们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已经开始相信这些话了。”

    “我相信,神机营的将士们上了战场,会比以前勇敢十倍百倍。”

    “根据以往的经验,一支军队损失超过三四成差不多就溃败了。”

    “不是面临绝境,很少有军队能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但现在的神机营,我觉得没有任何外敌能将他们击溃。”

    陈景恪暗自摇头,他敢肯定徐允恭这是错觉。

    前世今生加起来,在自己有活路的情况下,还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的军队只有一支。

    可以将我们杀死,但绝不可能把我们击溃。

    很显然,大明的军队还远远达不到那种程度。

    甚至可以说,连影子都看不到。

    不过好消息是,至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当一个人确信自己的行为是正义之举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无所畏惧。”

    “什么是正义?”

    “对不同的部族来说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基教和伊教,为了神灵而战就是正义的。”

    “我华夏不一样,独有的家国天下观念告诉我们,保家卫国才是正义。”

    “现在的神机营就是如此,他们认为征讨南洋是为族群而战,才会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神机营属于禁军体系,大部分时间都驻扎在京畿之地,他们的感触并不算深。”

    “虽然我没有详细了解过,但边军的战斗力提升肯定是最明显的。”

    徐允恭认同的说道:“边军的凝聚力确实更强,也更加注重袍泽情谊。”

    朱雄英似乎想到了什么,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陈景恪问道:“怎么了?”

    朱雄英说道:“咱们回宫说。”

    陈景恪和徐允恭的表情有些诧异,回宫自然是为了保密,这是想到什么大问题了吗?

    陈景恪仔细回想,没有什么大事啊。

    一路回到东宫,屏退侍从之后,朱雄英才开口说道:

    “方才你说正义,我想到了一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好恐怕会影响到华夏这个概念的塑造。”

    陈景恪的表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什么事情?”

    朱雄英说道:“南洋之事是我们策划的,在华夏文化里此种行径是非正义的。”

    “若让天下人知道了真相,不但大明会失去信誉,华夏这个概念也会因此染上污点。”

    听到是这个问题,陈景恪反而松了口气。

    倒不是他不在意这个问题,而是早就想到了。

    身为穿越者,他岂能想不到这一点。

    正义的因才能结出正义的果。

    正义的思想,才能塑造出正义的族群。

    如果一个族群的融合是非正义的,那凝聚力就堪忧了。

    不只是族群,国家也是一样的。

    当你强的时候,这些问题都会被压盖。

    当你虚弱的时候,这些根子不正留下的隐患,就会导致整个势力在极短的时间里分崩离析。

    晋朝就是最好的证明。

    前世的灯塔,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所以,在设计南洋计划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到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朱雄英竟然能想到这一点,实在让他欣慰。

    “哈哈,能想到这一点,你出师了。”

    朱雄英:“……”

    不是,这话你已经说过好多遍了吧。

    动不动就出师是吧,我到底要出多少次师才算真正出师?

    不过他也看出来了,陈景恪早就想过这个问题,还有了解决的办法。

    于是就问道:“你有办法?”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把秘密藏起来不就可以了。”

    朱雄英眉头微皱,说道:“知道南洋真相的人不多,但也不少,指望这么多人保密是不可能的。”

    陈景恪笑道:“我知道,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虚假的真相,来覆盖真实的真相。”

    朱雄英疑惑的道:“什么意思?解释清楚。”

    陈景恪说道:“简而言之就是,给知道真相的人下封口令,他们就不敢公开讨论此事。”

    “私下告诉别人,那都是小道消息,没有可信度的。”

    “在官方的记录里,我们就按照正常来记录。”

    “朝廷什么都不知道,南洋属于突发事件……”

    朱雄英打断他说道:“不可能,不要把别人都当成傻子,这种小伎俩瞒不住人的。”

    陈景恪不慌不忙的说道:“你先等我说完……”

    “在官方正史上,我们就按照正常来写,朝廷什么都不知道。”

    “但在起居注、国家秘密档案里面,伪造一份九真一假的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里别的不要多说,就说朝廷也察觉到了情况不对,私下去调查。”

    “然后发现,这件事情确实是被人操纵的。”

    “操纵这个计划的,是陈景恪和勋贵集团……”

    听到这里,朱雄英就着急了,想要反驳。

    陈景恪伸手阻止他,继续说道:

    “太上皇许诺的分封一直未能兑现,勋贵集团急了,就找到天下第一智者陈景恪想办法。”

    “陈景恪出于私心,就给他们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南洋被清洗,多出来许多无主之地,正好封给勋贵集团。”

    “陛下虽然很愤怒,但碍于勋贵集团的力量强大,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事传出去确实不太好听,皇帝就封锁了消息,但把秘密档案保存了下来。”

    “不过陛下也用自己的方法,对参与此事的勋贵们做出了惩罚。”

    “在第一次大分封的时候,将参与此事的勋贵全部排除在外。”

    “南洋空出来的土地,都分给了忠于朝廷的人。”

    “未来,参与此事的勋贵,全都封到了遥远的海外。”

    陈景恪喘了口气,等他们消化的差不多了,才继续说道:

    “谁能想到,我们会造这样一份假报告?”

    “等后人解密发现这些调查报告,自然会将其当成真的看待。”

    “所有私下传播的谣言,也都有了解释。”

    “南洋事件确实是被人操控的,难怪会有那么多疑点,会有那么多前后矛盾的谣言。”

    “只是操控此事的不是陛下,而是勋贵集团。”

    “他们操控此事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塑造大华夏概念,而是为了一己私利。”

    “只不过,他们的行为在客观上,促进了大华夏概念的形成。”

    “所以,朝廷是无罪的,皇帝是无辜的,华夏依然是光辉耀眼的。”

    说到这里,陈景恪摊了摊双手:“伱看,一切是不是都合理起来了?”

    徐允恭表情复杂,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朱雄英咬牙切齿的道:“你真的好伟大啊,我好感动,好佩服你啊。”

    陈景恪苦笑道:“这个计划本来就是我做的,也不算是背黑锅,不是吗。”

    “这么多人因我的计划而死,我心难安啊。”

    “让万民骂一骂我,我心里反而会舒服很多。”

    “况且,你以为我会因此身败名裂吗?”

    “现在朝廷要保守秘密,不会有人知道真相。”

    “至于将来……你是不了解那些吃饱撑……咳,你不会了解后人的想法的。”

    “秦皇汉武在将来都会成为赞美歌颂的对象。”

    “虽然会有人骂我,但我也在事实上促进了大华夏的形成,更多的人还是会来歌颂我的。”

    朱雄英怒道:“还后人的想法,我不知道,你就知道了?”

    “还歌颂你,歌颂个屁。”

    “歌颂你什么?以权谋私?草菅人命?阴险狡诈?”

    陈景恪心下很是感动,这才是好兄弟啊。

    “有些事情必须要有人来做,有些骂名也必须有人来背。”

    “太上皇、皇上和你,都是大明的君主,必须保持伟光正的形象。”

    “那就只能我来背负了。”

    徐允恭脱口而出道:“我……我去找我爹,这罪名我徐家也能背。”

    陈景恪好笑的道:“你以为这事儿能跑得了你们家?”

    “这锅一个人背不起来,必须多拉几家一起背才行。”

    “徐家、蓝家都是此事的同谋,一个都别想跑。”

    “到时候让陛下去问问,看还有谁家想背骂名的,也一并添加到那份调查报告里。”

    徐允恭认真的道:“不行,不能将更多人牵扯进来了,知道的人多了就没办法保守秘密了。”

    “从公侯里挑选一些影响力大的,将他们的名字写上去就行了。”

    “反正这份调查报告不会马上公布,他们也不知道真相。”

    “等报告公布的时候,我们应该都入土了,他们还能在九泉之下找我们的麻烦不成?”

    “至于他们的后人……估计也会将这份报告当成真的,就更不会有什么意见了。”

    陈景恪哑然失笑,说道:“还是老徐考虑的周全,他们当了诸侯王,享受了这么大的好处,背背锅是应该的。”

    朱雄英见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把锅分好,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让别人背黑锅,他一点意见都没有。

    但让陈景恪背,他做不到无动于衷。

    关键是,别的锅都有洗清的那一天。

    而这件事情,等知道真相的人都离开人世,调查报告就是真相。

    也就意味着,这口黑锅是要永远背下去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陈景恪为大明为朱家做了那么多,他若是一点情分都不念,那与畜生何异。

    可是理智告诉他,这是最好的办法。

    嗯……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比如把所有知道真相的人都灭口。

    可这么做的后果更严重。

    陈景恪的办法,是效果最好,也最便捷的。

    只是骂名不好背啊。

    这个决定很快就由陈景恪亲口告诉了朱标。

    朱标听完之后沉默了许久,然后重重的拍了拍陈景恪的肩膀,一句话都没说转身离开了。

    ——

    五个月后,最新战报传来,大明水师横扫南洋番蛮势力,为惨死的汉人报了血仇。

    消息公布后,举国欢庆。

    但就在这时,一封锦衣卫的加急密报,也传入了洛阳。

    杜同礼看到后不敢耽搁,立即汇报给陈景恪。

    陈景恪看到密信内容勃然大怒,一连说了十几声:

    “该杀,该杀,该诛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