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就采点素材
    刚跑出知青点前面那条小路,陈凡就看见在一群人正沿着马路挖坑、填埋水管。

    当即便不自觉地放慢了马速。

    张文良从后面追上来,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笑着说道,“那是从县里请来的水塔施工师傅指点的,他们之前也给县城旁边的村子建过水塔,最开始的时候,是把水管放在水沟里面,不过有时候在沟里舀水,还有干点别的事的时候,容易碰着水管,甚至还出现过一铁锹把水管铲坏的。

    所以按照他的设计,水管要尽量避开会耕作的地方,再就是要深埋在地下,如果必须暴露在外面的,也要用多层东西包裹,而且包裹的东西要有一定的防护度,不能随随便便就坏了,要求还挺多……”

    骑着马儿慢跑,张文良和陈凡说着现在的水管铺设情况,“他说咱们这里还算比较好铺管,一条向东一条向西,一根水管直通村子中间,像你们6队,再直着拉一条就能通到各家各户,我们5队就稍微麻烦点,除了一条直线,还得再绕个圈,费的管子也多。”

    张文良一路上说个不停,其实这些东西陈凡都清楚,不过看他这样子,很明显是兴奋过度,便也不拦着他,让他说个痛快。

    如今整个南湖公社,除了公社政府大院和水运公司,就属卢家湾有自来水,第三不第三的倒是无所谓,主要还是能用上自来水,这么兴奋也能理解。

    说了半天,张文良突然问道,“唉,我听安哥说,你家里水管都铺设好啦?”

    陈凡点点头,“对啊,在厨房、浴室,还有两個卫生间里都安装了水龙头,接入口就在厨房后面,到时候主水管牵过来,接上就能用。”

    建房子的时候他就考虑过自来水的问题,村里通自来水,只负责通一只水龙头,定在哪里就是哪里,对他来说肯定就少了点,他房子里还有两个卫生间呢,总不能通了自来水还要提水过去吧。

    所以后来房子收尾的时候,就找安全帮忙,在县里的五交化商店买了几十米的铸铁水管回来,还请了专业的水管师傅上门,带着各种沉重的工具一截截的拼接,先把房子里要用的部分都铺好,只等自来水开通,接上就能用。

    不过考虑到这时候的铸铁水管只有30年到50年的寿命,他便没有采用内嵌的工艺,而是直接将水管做了简单的防锈处理之后,填埋在土里面,走管也是顺着外墙往上,再打个洞穿进屋里,再用水泥把洞堵死。

    为此他又欠了一笔水管钱。

    这下再也没有人怀疑他真的没钱了,因为买水管的钱都是卖兔子后找大队预支的!

    其实这时候已经有了塑料水管,只要没有外力破坏,用到新世纪都没问题,冬天的时候也不容易被冻裂,还不会有铁锈水等情况。

    可是陈凡还是选择了铸铁管。

    因为塑料管贵啊!

    (只有塑料水管的发票,6块钱一公斤。铸铁管便宜好几倍)

    两人骑着马边走边聊,不一会儿便到了5队和6队中间的小土坡旁。

    这里属于6队的地盘,不过因为是一座荒土坡,本身就没有算在耕地内,便也谈不上补偿不补偿的事,直接开建就完了。

    在土坡顶上,几十个人一起开挖地基,随着铁锹翻飞,不一会儿便将地基挖好。

    随后小工们被拉去挖坑埋管,只留下十几个人在这里协助建筑队的大工师傅建水塔。

    从县里建筑公司请来的两位老师傅,在杨队长几人的陪同下抽烟聊天,时不时的喊几句,指点修建水塔的要点。

    从建筑队队长汪师傅殷勤的态度来看,就能知道他的话都说在了点子上。

    这年头的老师傅,你别管他们态度怎么样,但是对待工作,绝对可以称得上严谨。

    既然来了,就不会敷衍了事。抽烟归抽烟,那是因为这里的大工太多,根本用不着他们动手,而他们只需要随口说两句,大工师傅们便能立刻明白其中的要领,干起活儿来是又好又快,就连这两位老师傅也赞不绝口,还说要推荐他们去县里的建筑公司上班。

    汪师傅他们自然是笑着婉言谢绝。

    在公社建筑队上班,收入不少离家又近,何必远离家门跑去县里工作呢。

    人生地不熟的,工资也不一定能有多高,哪有在公社上班舒服。

    看到陈凡过来,杨书记立刻对着他招招手,随后对着两位老师傅说道,“这位就是我们建小水塔的大功臣,那台柴油机就是他从地委买回来的,这个水塔也是他设计的,陈凡、陈老师。”

    他又转身看向陈凡,“这两位是从县里建筑队来的大师傅,这位姓邱、这位姓马。”

    陈凡立刻伸出双手,“邱师傅好、马师傅好,辛苦了。”

    邱师傅早已眼睛放光,伸出手握住,“原来你就是陈老师,百闻不如一见啊!”

    另一位马师傅也和陈凡握手,满脸笑意地说道,“果然是一表人才,难怪能在地委日报和《江南文艺》发表文章,这个月的《江南文艺》上面有你两篇文章吧,不得了、不得了啊!”

    一篇自然是连载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另一篇则是陈凡为了买电风扇,以姜丽丽她们为原型创作的双抢,由于情感真实,又是“老客户”,也被《江南文艺》杂志社采用,并且刊登在8月1日的最新一期上,算是抓住了双抢的尾巴,蹭了一拨热度,在江南省范围内引起极大的反响。

    要问陈凡怎么知道?

    人家杂志社给他寄了好大两个包裹,全部都是全省各地的读者寄到杂志社给陈凡的信,一大部分是因为《在希望的田野上》,另一部分便是那篇的。

    而且这部分来信基本上都是女读者,为此张文良和杨兴秀还给陈凡起了个外号,叫做“妇女之友”!

    另外,陈凡最初的目的也没有落空。

    杂志社给他寄的稿件采用票证中,就有两张珍贵的电风扇票,也算是遂了他的心愿。

    两张电风扇票还了一张给张文良,另一张又买了一把电扇,正好自己房间一把、女生们一把,安安稳稳地度过了这个双抢天。

    面对两位老师傅的热情,陈凡也显得非常谦虚,“哪里哪里,我也只是描写一些客观事实,还是咱们的社员同志踏实肯干,否则我也写不出来。”

    邱师傅一脸很懂的样子,“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跟李先生在沿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很符合啊。”

    陈凡依然谦虚谨慎,“是是是,就是按照李先生的指示做的。”

    两位老师傅一听更高兴了,拉着陈凡说个不停。

    明明是两位只上过扫盲班的泥瓦匠,却硬是拉着陈凡聊文艺创作。

    不过,他们可不是那种“皇帝老儿用金锄头”似的瞎聊,反而是有的放矢。谁谁谁写的那篇文章脱离了实际,哪个写的就很中肯,条条框框都说得有理有据。

    陈凡也听得两眼放光。

    懂劳动、懂生活的人很多,懂文艺创作的人也很多,但是知道在文艺作品里挑刺、还知道哪些劳动生活可以融入创作的人却不多。

    难怪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两位老师傅还真是个宝贝。

    而且他们不仅生活阅历丰富,还是建筑队的骨干,跟着建筑队去过不少地方,除了孤峰县之外,远的到相邻的地区,甚至去过外省、参与过国家级水利工程的专业建筑项目,近的几乎跑遍了孤峰县的各个公社,可谓是“见多识广”。

    陈凡跟他们聊天,很是汲取了不少创作素材。

    旁边杨书记几人站在一旁,脸上也是止不住的笑容。

    叶树宝抽着烟,小声说道,“还是小陈厉害啊,刚才这两位师傅几乎是眼睛长在头顶上,正眼都不瞧咱们的人一眼,现在小陈一来,他们就跟见了亲人似的,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肖烈文嘿嘿笑道,“感觉确实是不一样,虽然刚才他们也很尽责,该指点的地方都不藏着,不过冷着张脸确实看得不舒服,现在就好多了嘛,和和气气的,多好!”

    张队长咬着烟杆连连点头,“我还担心他们今天就回去,有小陈在,多留两天应该没问题吧?!好歹也要把小水塔建好,验收合格了再让他们走。”

    杨书记眼珠微转,轻声说道,“本来人家只答应过来帮一天忙,还是趁着星期天过来的,不过能多留两天当然好,哪怕多出几块钱的劳务费都行。”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不过也不能全指望小陈,咱们也得多下点功夫。”

    叶树宝看着他,问道,“怎么下?”

    杨书记沉吟两秒,隐蔽地将张文良找过来,小声说道,“中午饭准备好了没有?”

    张文良连连点头,“兴秀带着人去准备了,杀了只鸡,准备了一条十几斤重的大鲤鱼,还宰了只兔子,泥鳅鳝鱼也有,再弄个爆炒青蛙,道道都是硬菜!”

    杨书记微微一愣,“兔子谁会弄?”

    听到这话,张文良不禁咽了咽口水,“小陈弄的兔肉真是绝了!”

    他说着又叹了口气,“上次我们都说好了,等把兔子养大,我们合伙卖兔子肉,结果5月份去了地委,6月份他要给学习班的人上课,7月份又是双抢,到今天我就试吃了一回,要不然今天我就该在集市上卖兔子肉,肯定最少能挣好几十块钱!”

    杨书记眼睛微眯,“别吹,待会儿让小陈弄来看看,另外再去寻只大甲鱼回来,请小陈露一手,让两位师傅尝尝咱们卢家湾的特色菜?”

    陈凡在一旁和两位师傅聊天,不过他耳聪目明,听到了杨书记他们的话,不禁瞟了他们一眼。

    什么时候甲鱼成了卢家湾的特色菜?他怎么不知道?

    不过就是弄两道菜而已,小意思。

    他也希望这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能多留两天,只不过杨书记他们是为了让他们给小水塔把关,他是为了从这两位师傅嘴里多掏点素材。

    自己的生活圈子终究小了点,听到的故事有限,如果不多采集点好故事,哪来那么多的东西可以写呢?!

    当天中午,杨书记他们在大队部设宴,请两位师傅吃饭。

    趁着两位师傅酒劲上头,杨书记趁机笑道,“邱师傅和马师傅真是手艺精湛啊,汪师傅是我们公社建房子手艺最好的大师傅,连他都对两位师傅赞不绝口。”

    邱师傅当即摆摆手,“哎,我们就是痴长几岁,像汪师傅这个年纪,我们还不如他呢。”

    马师傅也很给面子,“汪师傅的手艺也很不错,刚才我说请你去我们县建筑公司,可不是客套话,你要是有意愿,随时给我写信,我来安排。”

    汪师傅自然又是一番感谢加奉承。

    眼看气氛正好,张队长赶紧笑道,“邱师傅、马师傅,你们看这个小水塔啊,事关我们卢家湾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尽管我们人很多,但建成这个水塔,少说也要两三天,伱们看看,要不多留两天,帮忙给我们把把关?”

    听到这话,邱师傅和马师傅都犹豫了。

    桌上几位领导都不禁面面相觑,这两位怕不是油盐不进?!

    这时陈凡微微一笑,隐晦地对着杨书记几人使了个眼神。

    杨书记和张队长几人相视一笑,一颗心都放下来,低着头默不作声。

    陈凡端起酒杯,先跟邱师傅和马师傅碰了一下,绝口不提请他们留下来的事,转而笑道,“今天听了两位师傅的讲述,才知道原来咱们建筑工人,有那么多与国家大事息息相关的故事。”

    他看向邱师傅,“您那次是参加了荆江分洪工程北闸的建设是吧?”

    然后又看向马师傅,“您是参加了三门峡水电站大坝的建设?”

    陈凡扼腕而叹,“这可都是关系民生大计的大工程啊,我还想多听一点你们的故事,然后以此为蓝本,写一篇咱们建筑工人的,可惜……”

    说到这里,便戛然而止。

    可是邱师傅和马师傅却坐不住了。

    邱师傅一把拽住他,瞪大眼睛问道,“写咱们建筑工人的?真的?”

    陈凡满脸严肃,“这还能有假?”

    他指着汪师傅,“我们生产队的汪师傅也是建筑工人,我要是敢乱说,他能放过我?!”

    汪师傅憋着笑,认真地点头,同时张口就来,“对对,之前陈老师跟我说过这事儿,只不过我干的都是小工程,没什么价值,说也说不出个东西来。”

    马师傅立刻抽出一支牡丹烟递给陈凡,咧着嘴笑道,“你这个给建筑工人写,那是大事啊,这个可不好耽误。”

    他转头看着邱师傅,“老邱,那咱们,再留两天?”

    邱师傅当即拍板,“必须多留两天,也算是咱们给这篇做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陈凡顿时满脸惊喜,当即端起酒杯说道,“那可不是微不足道,而是举足轻重啊,要不是有你们提供的素材,把我关在房子里三年,我都憋不出个屁来!”

    突然一句粗话,让两位师傅大感亲切,立刻端起酒杯哈哈笑着碰杯。

    杨书记等人一看,也不禁大喜过望,事情这么简单就解决啦?!

    眼看他们碰了杯,也都一个个端着酒杯互碰,气氛顿时大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