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给吴王找点事做
    王府书斋。

    “殿下,今日又写奏疏?”

    太监王忠正在卖力研墨,心情大好。

    吴王殿下最近开窍了,奏疏写的很勤。

    朱允熥点了点头,说道“皇兄每日操劳国事,本王这个做弟弟的,当然要为君分忧才是。”

    说罢,他提起笔,写下一行字。

    “臣弟问圣躬安!”

    写完之后,将笔扔在一旁,起身准备离去。

    王忠迟疑道“殿下,后面还有吗?”

    “没了,你抓紧些,送进宫去!”

    王忠看着墨迹未干的奏疏,又看了看自己好不容易研好的墨,挠了挠头,很是不解。

    虽说殿下最近几日奏疏写的频繁,就是这上边的内容吧……

    每次只写一句“圣躬安”,若论礼节,那是相当到位,可是……有什么用呢?

    燕军已经打到淮河,陛下忙的焦头烂额,哪里有闲心听你问候?

    然而,不解归不解,却不敢怠慢。

    王忠小心翼翼捧起奏疏,吹干墨迹,吩咐人送进宫去。

    奉天殿上,朱允炆正在大发雷霆。

    燕王朱棣陈兵淮河北岸,并未急着南下,而是带了一队护卫,在所有人眼皮子底下渡过淮河,前往凤阳谒陵,顺路还犒慰了一下当地父老。

    更可气的是,守在淮河南岸的盛庸,眼睁睁看着人家从军营出来,去了一趟凤阳,然后又回到军营,自始至终,硬是一动没敢动。

    真的是……太稳健了!

    就算是千年的王八,遇到这种情况,也要探出头去看一眼吧?

    “传朕旨意,让盛庸滚回来复命!”

    “陛下,不可!”

    兵部尚书齐泰站了出来,说道“临阵换帅,乃是兵家大忌,燕王诡计多端,做事从来不循常理,盛庸担心有诈,故未曾轻举妄动。”

    朱允炆感觉到胸腔怒火中烧,大袖一拂,愤然离去。

    四叔实在太嚣张了,只带了百余护卫,大大方方跑去凤阳谒陵,还给当地百姓分发牛羊犒慰,我这个皇帝不要面子的吗?

    太监刘安赶忙喊道“退朝!”

    待群臣散去,又在后面喊道“陛下口谕,宣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翰林学士方孝孺前往文华殿议事!”

    这三人除了各自的职务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头衔,内阁学士。

    从建文四年开始,朱允炆改洪武朝大学士为内阁学士,参预机务。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内阁学士更像是皇帝的顾问,品轶很低,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如齐泰等人这般身兼两职,平日里大多称呼其本职务。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心知肯定是挨骂的事,纷纷叹了口气。

    这场仗打了四年,燕王从八百府兵起家,到如今,竟然有了和朝廷势均力敌的兵马,而且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陛下不急才怪。

    “臣等叩见吾皇万岁!”

    朱允炆很努力地克制着心里的怒火,说道“三位卿家平身,刘大伴,去搬几张椅子来。”

    “是!”

    刘安吩咐宦官搬来椅子,三人纷纷谢恩,然后欠身坐下。

    “燕贼接下来会如何行动,朕想听一听三位卿家的看法。”

    朱允炆一边说着话,拿起御案上的奏疏,顺手批阅起来。

    三人心里稍稍踏实一些,看来,陛下还算理性,知道骂人没用,就不再骂了。

    兵部尚书齐泰率先道“臣以为,燕逆冒险去凤阳,其真实目的并非谒陵。”

    “哦?”

    朱允炆顿时来了兴致,放下手中的奏疏,问道“莫非这其中有什么阴谋?”

    齐泰说道“燕逆欲渡淮河,最合适的路线有两条,一是淮安,另一个则是凤阳,依臣所见,此番谒陵为假,探路为实!”

    “原来如此!”

    朱允炆脸上终于露出笑意,果然是老狐狸,真够狡猾的!

    齐泰继续说道“兵法有云,攻心为上。燕逆自幼跟随中山王,不但熟谙兵法,攻心之

    计更为炉火纯青,臣建议,陛下大可将计就计,在淮安、凤阳一带埋伏重兵,阻拦燕军渡河。”

    这时候,黄子澄说道“倒不如命盛庸按兵不动,用以迷惑燕逆,却暗中调驸马都尉梅殷去淮安、凤阳一带埋伏,只待燕军大举渡河,打他个措手不及!”

    “甚妙!”

    朱允炆心情大好,忍不住拍手称赞。

    “就按两位卿家说的办!”

    “臣等遵旨!”

    齐泰、黄子澄闻言,赶忙起身行礼。

    方孝孺随后也站起身,说道“百姓大多愚昧无知,容易受燕逆蛊惑,臣建议陛下亲临中都祭祖,广施恩惠,以安人心。”

    朱允炆想了想,说道“方卿所言有理,不过,朕实在走不开,不如辛苦方卿代朕去一趟中都,告慰祖宗在天之灵。”

    “臣遵旨!”

    安排好了一切,朱允炆顿时觉得自己又行了,顺手拿起一封奏疏。

    啪!

    三人正准备告退,却看到朱允炆再次变脸,将手里的奏疏扔在一旁。

    “吴王真是闲的,每天圣躬安,圣躬安,大敌当前,朕能安吗?”

    太监刘安陪着笑,说道“吴王殿下每日问候,说明心里惦记着陛下,兄弟情深,乃社稷之福也!”

    朱允炆不耐烦道“他就是闲的,朕还是安排他就藩吧,免得闲出事来!”

    方孝孺见状,赶忙说道“大敌当前,若吴王殿下此时离开京城,难免有临阵脱逃之嫌,不利于稳定民心。”

    朱允炆重重呼出一口气,说道“那就给他找点事做,眼下可有职位空缺?”

    三人纷纷陷入沉思,因为吴王的身份特殊,给他寻个职位,不是件容易的事。

    若档次低了,不符合藩王的身份,若档次太高,接触到的大臣自然而然就多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半晌之后,齐泰说道“南城兵马指挥赵思礼病重,已卧床数日,不如让吴王殿下临时接管南城兵马司,待赵思礼病情好转,再行交接。”

    朱允炆闻言,略显迟疑,问道“赵思礼的病还没好呢?南城的副指挥呢?”

    “回陛下,南城兵马司两名副指挥张贵和沐良速来不合,赵思礼告病期间,这二人更是摩擦不断,无法统御部下。”

    “都什么时候了,这两个混账东西还搞窝里斗,真是没一个省心的!”

    朱允炆气归气,心中权衡片刻,还是同意了齐泰的建议。

    毕竟兵马司不是什么核心机构,那些兵卒没有上过战场,说的难听些,就是一帮维护治安的杂役。

    而且,南城住着很多权贵,平日里嚣张跋扈,经常与兵马司发生摩擦,吴王领了这个差事,非但不能笼络人心,时不时还要出面当个坏人,正合自己心意。

    “传旨,命吴王暂领南城兵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