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终局
    拜见过荀爽和王允后,荀棐快步回了自己的宅邸,一进门,就见妻王檀俏生生地立在庭中的大榆树下,正回头望着他,眼睛里满是柔情。

    “夫君。”在从颍阴来阳翟之前,王檀很是思念荀棐,可是真见到了他,又还有些羞意。

    荀棐却是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握住她的手,道:“许久没见了,一切可安好?”

    “都好的。”王檀柔声细语道,“夫君征战月余,可受了伤,有没有什么要紧的?”

    荀棐笑了笑道:“我是统帅,冲锋陷阵用不到我,怎么会受伤呢?”

    荀棐小小的撒了个谎,虽然他确实是统帅,但是仍旧经常冲锋在前,这倒不是他忘记了身为主帅的职责,而是想获取军心、迅速击垮敌人。

    事实证明,只要是他带头冲锋了的,汉军士气大振,几乎一个照面就能将敌军击垮。

    而且荀棐也不是纯粹无脑冲锋,他不仅会抓准战机,而且身边亲卫众多,哪那么容易出事呢,以后的李世民几乎次次冲锋在前,可终究没有出事,最多是受过几次伤罢了。

    王檀听了此言,却是放下心来,接着荀棐拉着她往屋子里走去,两人待在屋子里聊了许久,荀棐简单地说着战场上的事,王檀则讲了家中族中发生的事情,一直聊到夜间,复行周公之礼。

    接下来的十几天,荀棐白天和来到阳翟的群英交友、同游,夜里则回到家和王檀腻歪,悠哉悠哉,好不快活。

    这日清晨,王檀画着眉,荀棐站在她身侧静静地看着,见铜镜里的夫君出了神,王檀既羞又喜,忽然又想到了什么,神色稍哀愁起来。

    “夫君你之后还要出征吗?”王檀回过头看着荀棐。

    荀棐应道:“应当会的,现在皇甫公和朱公都在等待天子的旨意,等旨意一下来,他们就将带兵出征,不然四万多士卒都待在阳翟附近也不是个事。

    至于我,天子应该会同时令我随军出征,毕竟颍川郡内的郡兵都在我麾下,再加上我整编的军队,将近八千人,这八千人朝廷不可能放着不用,所以……”

    王檀闻言眉眼低垂起来。

    是啊,八千人大军都在荀棐手中,天子又急着平叛各地,怎么可能不调荀棐四处征伐呢?

    荀棐安抚她道:“不用为我忧虑,就算出征,我也只是跟随在皇甫公和朱公后面,他们有四万大军,破黄巾贼轻而易举,哪里轮得到我来犯险呢?”

    王檀不太懂军事,听了荀棐这么说,稍微放下了心,道:“若是夫君征战在外,有暇了可给我写信,我也会回信的。”

    “自然会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军中士卒其实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想方设法写信去给家人,思乡、思亲之情是人人皆有的,荀棐也不例外。

    二人说话间,一名奴仆轻手轻脚地走进来禀报道:“郎君,您之前派去陈留的宾客回来了。”

    王檀见了说道:“我这儿还要接着画眉,夫君自去忙吧。”

    荀棐点点头,快步走出屋子,来到庭院之间,一块平整的空地上,数名宾客簇拥着一个身形魁梧、面相凶恶的汉子。

    “郎君,这便是典君!”一名宾客出声道。

    “典韦拜见荀君!”凶恶汉子见了荀棐,连忙行礼道。

    荀棐迅速上前扶起典韦的双臂,大笑道:“我慕典君大名久矣,早盼着与君相识,今得愿也!”

    典韦起身,看着荀棐真诚的笑容,心里甚暖,谦虚道:“韦本是乡间草莽,当不得君如此重视。”

    “天下英雄,未必皆出于高门,难道草莽间就没有豪桀志士了吗,依我看,典君就是真正的豪桀啊。”荀棐夸道。

    “荀君才是世之英雄,韦在陈留便早早听说您的声名,等到黄巾乱起,您平定颍川诸县的事迹更是早就传遍了陈留了。”典韦恭谨道,“韦崇慕荀君久矣,愿附骥尾?,侍在君之左右。”

    “我得典君,真如猛虎添羽翼,腾飞于九天也!”荀棐闻言大喜,说道:“不过如今我麾下各军都有主将,一时没有空缺的位置,只能委屈阿韦你暂任我亲兵屯长了。”

    典韦听到荀棐对自己的任职安排却是十分感动,他没想到自己才刚投来,就被安排成亲军屯长,要知道荀棐的亲兵不过百人,亲兵屯长便是他真正的亲兵首领,此职非亲信中的亲信不可任。

    典韦当即感动地拜倒在地:“愿为将军效死!”

    荀棐再次扶起典韦,拍了拍他的手臂道:“今后我之安危全系于阿韦你了。”

    典韦重重抱拳道:“韦必死在君之前!”

    荀棐大笑,众人纷纷恭贺荀棐再得一虎士。

    典韦来投后,荀棐每天都将他带在左右,经常赠予他财帛宝刀宝马,典韦也不推辞,尽都收下。

    又过了数日,皇甫嵩和朱俊召集各军之长到军营议事,荀棐带着典韦等人前往阳翟城外的军营。

    刚进军营,还没至帅帐,荀棐就发现皇甫嵩和朱俊等人都围着一人说些什么,定睛看去,那人却是没有胡子,显然是个宦官。

    ‘原来是天子的旨意到了,怪不得忽然召集所有人来军营。’

    荀棐走过去一一见礼,众人回礼,复等了一刻钟,皇甫嵩和朱俊清点完人数,向宦官道:“天使,众将都齐了,请宣旨意吧。”

    天使倨傲地点了下头,打开圣旨,不疾不徐地读完了。

    圣旨的内容和荀棐早先猜测的差不多,灵帝要求皇甫嵩和朱俊合军攻打陈国、汝南二郡的黄巾贼,将豫州一地平定。

    至于荀棐,也被要求随军出征,同时灵帝还给荀棐升了个职位,即别部司马。

    别部司马秩比千石,“其兵多少各随时宜”,也就是说,别部司马麾下的人数是不固定的,正好适合荀棐现在的情况。

    毕竟光是荀棐麾下就已经有郡兵合计约莫八千,如果按照规制,做个校尉都可以了,但说来说去还是资历太浅,不适合一下擢升,所以给个别部司马过渡一下,反正这样也不会影响荀棐带兵指挥。

    宣旨完毕后,天使施施然走了,皇甫嵩则和朱俊将众人叫到军帐里,开始商议接下来的作战方略。

    营中,皇甫嵩堆米成图,然后在图上插着十几面小小的旗帜,他指着一处说道:

    “天子让我们尽快剿灭陈国和汝南二郡的黄巾贼,而两郡的黄巾贼合起来差不多有十万之众,虽然他们兵器不行,但是到底人多,再加上已经历经数战,斗志想来不会低,所以此战颇有难度啊。”

    朱俊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尤其是荀司马剿灭了颍川黄巾之后,两郡的大头目都知道唇亡齿寒这个道理了,在我看来,他们似乎有合兵的打算。”

    皇甫嵩问道:“诸君怎么看?”

    孙坚是个勇猛地性子,当即道:“他们合兵反倒更好,正好我们一举破敌,否则若是让他们到处流窜,反而不利于我们清剿黄巾贼。”

    傅燮附和道:“孙司马此言有理,卑下亦是如此认为的,如果两郡的黄巾贼不合并一处,我们反而容易顾此失彼,他们合兵一处之后,我大军一冲,只要大胜,则两郡彻底平息。

    皇甫嵩颔首,忽而看向荀棐道:“辅之是怎么想的?”

    荀棐说道:“我与诸君意同,不过在我看来,他们就算合兵,也不会真的只聚在一城,他们不会那么傻,所以我们反而要帮着他们合兵。

    比如说,我军分兵两处,一者攻打陈国,一者攻打汝南,深入境内,然后折返驱赶黄巾贼寇,将他们赶到一城,然后围困城下。”

    皇甫嵩脸上露出笑容,道:“辅之此言有理,我和公伟也是这么想的。”

    紧接着皇甫嵩说道:“诸君认为此策略如何?”

    众将齐声道:“无异议。……

    “好!”

    皇甫嵩颔首:“那便依照此策出兵,众将听令!”

    “在!”诸人齐齐起身。

    ……

    之后荀棐带兵八千出征,征汝南郡黄巾贼,又于西华斩黄巾渠帅。

    后随皇甫嵩转战兖州,再破黄巾,最后转战冀州,取张角首级,以功封亭侯,并为兖州一郡太守。

    数年之内治理地方,积蓄力量,于公元189年,席卷兖州,并出兵阻董卓焚雒阳,公元191年,下青州,编练青州兵,义儿军再次扩大,原先的义儿军任伍长、什长等职务。

    董卓死后,联络王允、吕布,去信贾诩让他劝住董卓的麾下,荀棐在王允的邀请下入长安,收董卓麾下精锐凉州兵,迎奉天子,讨天下。

    此时荀棐麾下有义儿军元从、青州兵、凉州兵,合计兵士十一万。

    公元192年,豫州黄巾复起,荀棐遣一将平之,得豫州。

    公元194年,陶谦病死,荀棐率军攻之,得徐州。

    又二年,北上攻袁绍、公孙瓒联军,破之,北方平定。

    公元198年,休养生息两年后,南下攻袁术、刘表,刘表降,袁术死,荀棐称魏王。

    公元199年,荀棐联络江东士族,孙策被伏杀,下扬州。

    公元200年,天下基本定下,荀棐称帝,国号为魏。

    称帝后,荀棐安排一道人献上雕版印刷术,于是借此定科举,三年内仍以五经取士,而后则设立数学、地理、五经、策论、医学等科。

    子女长大,重启大分封,交趾、朝鲜、蒙古、倭岛,并造海船,开发南方。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