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春燕有些失礼的提问,谢宜瑶并不吃惊,只是平静地问道:“你是想去京城,还是想跟着我走?”
春燕先前准备好要解释的话一瞬就被噎了回去,她发现自己无时无刻不被谢宜瑶带着走,眼下也只能顺着她的提问回答。
“只要能跟着殿下,不是京城也无所谓的。”
谢宜瑶看着春燕坚韧的眼神,不禁轻笑了一声。
这笑中并没有嘲弄或贬低的意思,有的只是她被春燕这般赤心所感染的小小喜悦。
春燕还是年轻了些,藏不住自己的野心。
又或者……她正是要向谢宜瑶展露她向上爬的心思,以求得一线可能。
“你可想好了?”谢宜瑶道,“这可是一条要比呆在京口、世代为兵更为险峻的道路。有一天莫名其妙丢了性命也未可知……你不是说厌恶着战争么?可你跟我要做的事,或许会比战争还要更为肮脏。还是说,那些都只不过是不想终生为兵户的借口罢了。”
春燕听了谢宜瑶这番话,竟也不慌张,反倒仍然坚持道:“我在殿下面前未有一句谎言。春燕有此愿,是因那日在营中听闻殿下言,知殿下有奇志,想以一臂之力助之而已。”
春燕言辞恳切,但谢宜瑶只是望着杯中漂浮着的茶叶,淡淡道:“不必如此着急。于情于理,你都还要在京口好好生活三年呢。等三年后,你若是还没有改变主意,就自己想办法来京城见我就是。”
春燕闻言,知道此事已经成了一半,欢欣道:“三年之后,定不会让殿下失望的。”
谢宜瑶笑道:“那我就等着你了。灵鹊,送客吧。”
见公主没有留她的意思,春燕也没有自讨没趣的想法,而是难得规矩地行礼告辞了。临走前,还有要换回原来那身衣服的意思,被谢宜瑶止住了。
“你身上这套衣裳便赠与你了,就当做是那日问询的酬劳吧。还有这几块糕点,我看你喜欢得紧,也多带些回去。”
春燕谢过,跟着灵鹊离开了。
谢宜瑶发了半晌的怔,将飞鸢唤来了。
“殿下,可是有要事吩咐?”
谢宜瑶摇摇头:“你且先坐。我叫你来,是有几句话想同你说。”
飞鸢看谢宜瑶神情严肃,便正好衣冠,坐在方才春燕所坐的位置。
“刚才春燕和我说的那些话,你在外头可都听见了?”
飞鸢答是。她刚才就守在门口,虽说谢宜瑶和春燕说话的声音算不上响,但也没有刻意遮掩,以飞鸢的耳力,还是能听个八九分清楚的。
“我看殿下似乎挺中意这位女郎的,何不和将军他们打个招呼,也不必等三年,过些时候回京的时候便可带上她了。”
几年相处下来,飞鸢也算摸到一点谢宜瑶的习性,知道她有时候虽然面上咄咄逼人的样子,但心里头却是另一套想法。
“你说得对,我确实很中意春燕。不过,与你和灵鹊不同,我与春燕只有一面之缘而已,她也不是非要走这条路不可。她若是就这样跟着我走了,他日要是反悔,可就麻烦了。我见她还挂念着她的父亲,自然是要让她多想想。”
飞鸢道:“还是殿下考虑得周全。”
谢宜瑶从袖中掏出那块谢况赐给她的玉佩,细细地把玩着,似乎这样能叫她思路清晰些。
当今世上,除了她之外,也就只有谢冰和谢凝有这种样式的玉佩了。谢冲的那块本来该交给谢义道,但谢况作主,将其作为谢冲的陪葬品入土了。
而诸皇子虽也有封了王的,谢况也并未给他们赐下同样的玉佩,年纪小倒是其次,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并没有必要。
这几块玉佩,本就是谢况刚登基的时候,为了表现家族情谊所造的,除了能表明身份外,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就像起初几年,谢况对谢宜瑶的那份“看重”一般。
纵是如此,谢宜瑶却仍然将这玉佩随身带着,只是不会挂在腰间权作装饰而已。
谢宜瑶久久不语,飞鸢也就默然等她开口,不曾主动开口。
半晌过去,谢宜瑶收了玉佩,抬眸看向飞鸢。
“飞鸢,你可有想过将来某天,再次被甲持兵、冲锋陷阵?
谢宜瑶看到飞鸢的瞳孔放大了一瞬,像是被这话惊到了一般,但随即又恢复了常态。
“确有想过。”飞鸢颔首,神色坚毅地说道。
谢宜瑶闻言拿出几张纸,上面是她这几日所写的,一些奇思妙想。
“先前在京郊视察流民的时候,我就注意到其中有不少妇女。所谓兵户,既然是以户为单位,自然无论男女老少都属兵籍。依南国惯例,世兵的家属也要随军生活,她们多负责屯田和杂役的工作。遇到危难时刻,也需要她们上阵杀敌。”
飞鸢仔细地听着,末了补上一句:“是以有‘夫人城’的故事。”
“是了,”谢宜瑶继续说道,“但那些都是紧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她们平日里不经军事训练,和普通百姓无异,不过是殊死抵抗而已。”
“殿下的意思是……”
“我听闻北国妇女多善武,百越部族也有女子作首领,而大楚之中,也有你这样的女郎。既然如此,何不尝试组建一支女兵?这话听着或许是异想天开了些,但我却是认真想过的。”
飞鸢郑重地点了点头,轻声道:“我明白殿下的意思。听命于殿下的私兵中,亦有女子。”
谢宜瑶在咸宁二年开始试图组建自己的部曲时,就曾考虑过这一点,也曾吩咐过灵鹊在挑选合适的人才时“无论男女”,故而现下这批私兵中不乏女子。
这便是谢宜瑶计划的基础了。
“我之前迟迟没有和你们商量此事,担忧的唯有二点。一是走光明正大的路子多半行不通,皇帝是不可能同意的,得我们自己在暗地里组织起来,这就便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二是担心要如何寻到足够合适的人,南国没有这样的传统,或许你这样的只是特例,我拿不准。”
谢宜瑶曾和沈蕴芳简单讨论过此事,当时沈蕴芳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看法是,要付出的成本不会低,且未必能有足够的成效。
但万一做成了,便是稳固的助力了,毕竟她们只能在谢宜瑶这里大放异彩。
谢宜瑶继续说道:“但今日听春燕说她认识想要亲自上阵的女子,倒是点醒了我。能在兵乱中保全自身的,多半身上也有些功夫。像是春燕那样的,便是顶好的苗子,可惜她本人没有这样的意愿。然而这事要是能办起来,到时候定是还要让你来把关的,故而也早些和你说了。以你的经验,这事可能做成?”
飞鸢眉头微微皱起,谢宜瑶知道这是她在思考的表现。
“殿下的命令,飞鸢自然责无旁贷。只是不知殿下想要组建起这样的一支军队,为的是什么?”
谢宜瑶歪了歪头,道:“眼下我几乎没有能控制的军队,先前组建起来的队伍人数有限,将来定是要想办法募得更多私兵的。但我很难给出比官府更具诱惑力的条件,也可能会因泄露而被参上一本。若是女兵,这样的顾忌就能少些,当时候若是皇帝问起,我还可解释说是打算让她们来护卫公主第……这是现实的考虑。”
抿了口热茶,谢宜瑶继续说道:“不仅如此,我也有一些别样的想法。飞鸢,当年义阳之战结束后,在武昌你曾告诉过我,你不舍上阵杀敌的感觉。你难道没有想过,若你是男子,便不会有这样的遗憾么?”
飞鸢垂首思量了片刻,才道:“我明白殿下的意思了……殿下有何想法,飞鸢都在所不辞。”
这话虽然和先前那句“责无旁贷”相似,谢宜瑶却知道飞鸢的想法已然不同。
她是个聪明稳重的,却也会被某些不切实际的理想所感染。
谢况做皇帝这些年,努力制衡着多方的关系。世家和寒门,文臣和武将,为了求稳,他没有让其中任何一方能够压倒另一方。
因此,在他的治理下,南国拥有了难得的数十年平静。
在已经近乎腐朽的制度之上,谢况努力做出了各种改制,试图延长这个王朝的寿命,却没有引入新鲜的活水。
直到谢宜瑶前世死亡之时,楚国已经有一些不安的苗头显露。
谢宜瑶知道,她要能够完成对谢况的复仇,并坐稳那个位置,要付出的努力绝对要比谢况所做的还要多数倍。
所以她要做的不是求稳,而是求新求变,她渴望着看到新的力量,并借此获利。
让女子为兵的想法其实早就在谢宜瑶的心中生根,只是一直没有付诸实践,然而此次的京口之行,让谢宜瑶看到了可行的契机。
之后在京口的这段时间里,谢宜瑶不仅没有减少和周禄、张宏等人的来往,甚至还多次到军营和京郊去视察士兵训练和流民生活的情况,其中包括春燕,和她所提到过的熟人。
等到谢宜瑶归京的时候,已经是冬季了。
谢宜瑶向谢况汇报过京口之行的细节,她事先准备充分,讲得十分有条理。末了,没有忘了提及周禄所说的海寇之事。谢况听了,直夸她做事稳妥。